APP下载

《中国药典》一部发展回顾

2018-12-19周富荣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8年3期
关键词:成方中国药典残留量

文/周富荣

1 药典简介

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1950年,原卫生部成立药典委员会,开始组织编写《中国药典》。自1953年版《中国药典》颁布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1953年版、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2010年版、2015年版,共 10 版《中国药典》 。1953年版药典包括植物药与油脂类,动物药、化学药、生物制品与制剂,共收载531 种。自1963年版药典开始分为一部、二部两册出版,一部收载中药材和中药成方制剂。为了有利于品种科学定义和管理,2005年版药典正文部分由原来的两部分改为“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三部分。

《中国药典》自1985年版后步入正轨,每5年修订出版一次,时至今日。与此同时,《中国药典》英文版共出版了1988年版、1993年版、1997年版、2002年版、2005年版、2010年版、2015年版共7版。前2版英文版《中国药典》属选编,收载品种为中药、化学药。从1997年版开始,将《中国药典》一部英文版单独成册,直至2015年版。

《中国药典》历经60余年发展,在这漫长岁月里,国家药典委相关专家除编写出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文版、英文版外,还为了配合《中国药典》执行,而编制药典系列配套丛书,其目的是辅导和帮助相关单位从业人员掌握相关知识,正确理解使用药典标准相关内容。

配套丛书包括:1990年首次出版的《中国药典》一部注释选编、《中药材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药彩色图集》《中药材显微鉴别彩色图鉴》《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临床用药须知》(中成药)、《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材和饮片)、《中国药典》一部注释第2版等。

《中国药典》一部在发展中无论在科学管理,程序创新,质量标准提升,控制药品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良度的内容与方法,尤其在现代分析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等各方面均有长足发展、变化和提高,特色显著,亮点纷呈,值得回顾。

2 指导思想与原则

《中国药典》一部编制结合中药特色和工作实际不断发展完善。于2000年版首次确立了“突出特色,立足提高”的指导思想。2005年版药典确定了以“坚持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坚持科学、先进、实用和规范相结合”“坚持继承、发展与创新相结合”“坚持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化”的核心原则。

3 工作程序

《中国药典》一部编制工作程序不断改进与完善,形成现今工作程序,见下图。

(图中提示“公示征求意见”,该程序属前所未有,显示要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增强标准制定更加公开透明公正。)

4 内容变化与提高

4.1 收载品种和检测方法不断递增

历版药典中药品种和附录收载情况见下表。

《中国药典》一部品种和附录收载

从上表可以看出,收载品种和附录收载数量随版本不断递增。品种基本覆盖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范围。

4.2 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标准水平

4.2.1 显微鉴别法

1977年版药典一部附录首次收载“中草药及成方显微鉴别法”,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直观等特点,是中药材及成方制剂真伪鉴别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将显微鉴别作为成方制剂的一种常规鉴别方法,打破以往所谓“丸散膏丹,神仙难辨”之说,同时能有效控制投料的真实性。1977年版药典成方制剂“鉴别”项下 ,采用显微鉴别的品种为187种,占全部品种的69%,为中药标准向前迈进走出指导性的一步,同时体现了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别,属国际领先。

4.2.2 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首载于 1977年版药典,该版药典首次在附录中增加层析法。采用层析法鉴别中药材及成方制剂仅有9个品种。1985年版药典以后,薄层鉴别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鉴别手段广泛地被应用于中药材及成方制剂的鉴别,且逐版有所增加。1990年版药典是中药薄层鉴别的一个转折点,从这版药典开始,首次增加对照药材,相当大程度上解决了没有化学对照品无法鉴别的困难,这已是薄层指纹图谱的雏形,进一步区别不同品种药材含相同化学成分的鉴别问题,该亮点也优于国外药典。

4.2.3 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

指纹和特征图谱本质上是药典色谱技术在应用上的延伸,特征图谱是与对照品保留时间比较有整体鉴别意义,指纹图谱进一步与对照品比相似度,引入量化指标的要求,能够反映中药内在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和质量的均一程度;还可以控制同一产品不同批次质检的质量均一性。2010年版药典有选择地在中药注射剂、中药提取物和少部分中成药质量标准中采用HPLC色谱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技术控制产品,收载指纹图谱13个,特征图谱7个。该检测技术在2015年版药典中的应用比例有所上升,指纹图谱增加至22个,特征图谱增加至35个。避免了其他鉴别方法的单一性、局限性,使整体性控制中药质量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4.2.4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ICT)

2010年版药典首次将液相-串联质谱技术(LC-MS)用于有毒中药成分的限量检查或含量测定。如千里光为近年来新发现的有严重肝毒性植物,其所含吡咯里西啶类毒性生物碱——阿多尼弗林碱含量极低,为保证用药安全和控制药品质量,采用检测灵敏度高的LC-MS方法限量检查,采用同样方法的还有川楝子和苦楝皮,用于控制毒性大,微量的川楝素含量。液相-串联质谱技术在2015年版药典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鉴别】项下,通过对二级碎片离子的检测,以鉴别区分不同胶类药材和饮片有力地遏制了困扰市场和监督多年的假冒伪品问题。

4.2.5 DNA分子鉴定技术

2010年版药典将DNA分子鉴定技术首次用于乌梢蛇、蕲蛇饮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DNA序列的差异,进行蛇类药材真伪鉴别。该技术在2015年版药典还应用于川贝物种鉴定。

4.2.6 一测多评

一测多评技术系指用一个对照品对多个成分进行定量。2010年版药典首次将一测多评技术应用在黄连(味连)的含量测定中,即采用一个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同时测定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4种生物碱的含量,体现有效成分多指标成分质量控制模式,又大大节约了对照品的消耗。一测多评技术在2015年版药典新增品种有丹参、生姜、银杏叶提取物及银杏叶系列制剂。

4.3 质量标准的科技含量大幅提升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前出版的《中国药典》一部,可以看到,那时的国家药品标准内容简单,收载检测项目不全,中药材只靠外观经验鉴别(手摸、口尝等);制剂只采用固定处方组成,严格炮制与制备工艺,缺少客观检测指标。但随着仪器和检测技术快速发展,以近期几版《中国药典》来看,有了质量标准有专属性【鉴别】、有量化【含量测定】、有安全性及纯度【检查】等全方位控制项。测定方法多数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指标加强活性(有效)成分,及成分(组分)、生物测定,多指纹或特征图谱的质量控制。

4.4 中药安全性保障不断提高

4.4.1 有毒中药减少一日常用剂量或取消药用标准

回顾以往药典,为了确保临床安全,1995年版药典将有毒朱砂、雄黄等一日常用剂量减少3倍。相继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含马兜铃酸成分的“关木通”“广防已”“青木香”3种中药材不再予以收载,即取消药用标准。细辛药用部位,由“干燥全草”修订为“根及根茎”。

4.4.2 增加安全性控制指标

4.4.2.1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查

2005年版药典附录首次新增“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该测定法问世,显示中药检测手段获重大进度,对促进加快中药国际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具体品种有西洋参、白芍、甘草、丹参、金银花、黄芪等6种。2010年版《中国药典》又增加枸杞子、山楂、阿胶、人参茎叶总皂苷等4种。2010年版《中国药典》第一增补本加强对高风险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对中药注射剂全部增加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量限度检查。2015年版药典首次在珍珠、海藻、昆布、牡蛎、蛤壳、海螵蛸、水蛭等海洋或淡水类中药材中建立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度标准。

4.4.2.2 农药残留量检测

2000年版药典附录首次增订“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并规定甘草、黄芪含“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六六六(总B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一;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2005年版药典将2000年版药典附录“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修订为“农药残留量测定法”,除测定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外,还增订测定12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及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范围由1类9种扩增至3类24种。

4.4.2.3 黄曲霉毒素限量检查

2005年版药典增补本首次收载附录“黄曲霉毒素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对易霉变的酸枣仁、桃仁、胖大海、僵蚕、陈皮等5种首次增加黄曲霉毒素检查项目和限度标准。2015年版药典品种数大为增加,对柏子仁等14种也增加黄曲霉素检查。

4.4.2.4 二氧化硫残留量限量检查

2005年版药典增补本附录首次增加了“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2015年版药典首次分别制订山药、天冬、天花粉、天麻、牛膝、白及、白术、白芍、党参、粉葛中二氧化硫残留量限度标准,规定“不得过 400mg/kg”。

结语

本文对各版药典一部内容的变化作了较详尽的对比,体现每版药典所处年代不同,药品标准内涵有所不同,其内容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观到客观,由浅显到深入全面综合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检测手段科学性、准确性、可控性与灵敏度不断提高,以及仪器设备普及,将使先进的检测方法更多地应用于药典标准中,中药标准研究趋势也将是多学科渗透,从单指标向综合多指标发展,对药品质量做整体评价,更好地保证用药安全与有效。

猜你喜欢

成方中国药典残留量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EO和ECH的残留量
HPLC-MS/MS法检测花生中二嗪磷的残留量
正确的选择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含丹参成方制剂的归类分析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中国药典》收载中药海马的基原与性状探讨
《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录人参中成药剂型统计以及临床应用分析
《中国药典》收载民族药成方制剂的统计与分析
基于萤石呈色机制探讨《中国药典》对紫石英的色泽规定
治疗气滞血瘀证中成药组方规律分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