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尚

2018-12-19

遵义 2018年24期
关键词:喇叭裤牛仔裤一代人

文 全媒体记者 陈 涛

时代的呼声

无论身处哪个时代,生活着总是快乐的,生活着总是艰辛的。

庆幸的是,每一代人都在时代的风尚中萌动出新的希望。

1978年夏,诗人李发模去绥阳县旺草镇,一个插队女知青向他哭诉了自己在极左路线迫害下的悲惨遭遇。他听后心如刀绞,内心里的呐喊,让他写出了长篇叙事诗《呼声》。

当时,李发模把诗稿拿给同事看,有的同事为这首诗歌拍案叫绝,有的则善意地提醒他,千万不要拿给外人看,以免被抨击、被批斗。

那些年代,“思想”给人带来恐慌,人们不敢解放。

然而,面对时代的呼唤,李发模再也坐不住了,他毅然将《呼声》投给《诗刊》,在1979年第二期刊发。随后,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的学生在校园里组织朗诵,一时反响强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播出了朗诵版,许多人听后泪流满面。

长篇小说《人啊,人!》中写道:“幸亏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不安于这种状况,不受各种陈腐观念的束缚。他们能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成为新鲜、独特而强有力的个性。他们最先呼出人们的心声,带动千军万马,把历史推向前进。”

人们开始向过去告别。

两个世界

那个时代沉默已久,人们崇尚个性解放的意识逐渐觉醒,世界正被刷新。

80年代初的一天,天空灰暗而沉闷。遵义街头的人们,在低矮而残旧的楼宇中穿行。

一群漠然的面孔中,突然有人开始窃窃私语。60年代出生的谢明也低头看了看自己新买的牛仔裤,在一片单一朴素的着装中,迎来了回头率,他便更加昂扬地迈着脚下的步伐。

回到家里,父亲却无情地将他的牛仔裤剪烂:“家里容不下这种不三不四的东西。”

“那时候,年轻人最潮的打扮,就是一头小卷发、一款蛤蟆镜、一件花衬衣,再来一条喇叭裤。当然,这种打扮不能成为普遍,但那个年代很多人心中都有条喇叭裤,也是不争的事实。”70后的刘宇回忆着第一次穿上喇叭裤的心情,既兴奋又不安。

那些年,有些人也会悄悄去百货大楼张望,看着那些时髦而多彩的服饰,最后还是却步。或者,有的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买来后偷偷地穿一下。

人类本能的对新生事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比如:牛仔裤、喇叭裤等,曾经在遵义都是“不良青年”的标配,这是时代平均水准之上、为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于遵义人来说,接受观念之新,亦是从服饰上开始释放。

一瞬间,穿着“的确凉”衬衫、红裙子、健美裤的女青年,戴上蛤蟆镜、穿上喇叭裤的男青年,开始昂首挺胸地出现在遵义街上。

“冬天里的一把火”越烧越旺,邓丽君、费翔们的影响力延伸到大山深处的遵义,人们学着明星们的模样穿衣、打扮,烫发、染发开始成为流行。

笼罩在黑灰蓝绿中的城市,渐渐开始苏醒。

百货大楼变得热闹,慢慢地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苟家井批发市场,步行街、中华路、火车站附近的服装店,各大地下商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三线时期来遵义工作的上海人,也成为人们现在俗称的“代购”。现在俗称的“代购”。80后的谭冰讲道:“当时有一个很时髦的上海阿姨,她家的小孩都是烫卷发的,还穿那种带亮片的毛线织的毛衣,我们很多小孩的妈妈,就托她回去的时候给大家带一些。”

人们穿上五彩斑斓的服装,走出家门。凤凰山下、湘江河畔,遵义公园、河滨公园,都成为了人潮涌动的地方。

事隔多年,当谢明看到父亲也穿上他曾经所鄙视的牛仔裤时,他欣喜地说道:“我知道人的观念,总是会在各种不同思想的碰撞中,择优而进步的。只是每代人都有他自己的步调,或早或晚而已。”

从过去黑灰蓝绿的整齐划一,到而今“撞衫”成为最尴尬的事件之一,这是时代的洪流,也是遵义人求新求变的需要。

现在的遵义,百盛、重百、星力城、曼哈顿、奥特莱斯等商场全面铺开,淘宝、唯品会、京东商城等购物平台接连诞生,还有高端品牌以及“私人定制”,都在为人们的“个性”提供无限可能。

进化论

如今,牛仔裤成为再普通不过的大众服装。但在80年代初,它过于前卫、过于颓废的风格,曾被主流社会所拒绝。

这是身处每个时代都会有的摩擦。所以,当下一代人营造出新的生态系统时,上一代人总会感到不适,便会不自觉地戴起有色眼镜。

其实,几乎每一代人都不满于下一代,曾经80后被誉为“垮掉的一代”,终于在众多的压力下,成长为社会核心。可是,经历过同样压力的80后,却又看不惯90后、00后,连骂的理由也差不多。

这样的历史循环,似乎是一种惯例,但担忧并未发生。当人们在感叹一代不如一代的时候,或许只是因为每代人所处时间轴的节点不同。

“高考填报志愿那会儿,家里人很不理解。因为在那时候,计算机专业对我们那样的小山村来说,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回事。”80后的潘万康讲述一直以来和父亲的“斗争”,后来大学毕业,我坚持留在沿海城市找专业对口的工作,父亲则希望我回来好好找个单位安稳度日。

几年在外漂泊的日子,潘万康了解到遵义科技产业的飞速发展,也了解到当地对中小企业创业的扶持,所以决定以自己所学回家创业,但新的“斗争”又横在了父子之间。

“安稳度日的想法没错,但我们这一代,也有更多地追求与梦想。”潘万康说,创业的风险也许很大,可没有试过又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经过两年的努力,潘万康的亿垒科技逐渐打开了新局面,父亲也认可了他的选择,开始接触他的世界,了解到这个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些“虚”的东西,也能像他种庄稼一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

在时代前行的路上,上一代不断地否定着下一代,却也在社会的浪潮中,慢慢地接受着下一代对社会的认知。而在人们不断鼎故革新的进程中,一些事物也在时代的潮流中轮回。

虽然90后、00后是标新立异的一代,但他们也会认可一些老一代所崇尚过的事物,就像曾经流行的喇叭裤、阔腿裤、哈伦裤,这两年又席卷遵义街头;就像1964文化创意园、1935商业街变得火热,也是年轻人对那些火红年代的追寻。

就像每一代人对金庸剧都有自己所迷恋的版本,70年代喜欢刘德华、陈玉莲,80年代喜欢古天乐、李若彤,90年代喜欢黄晓明、刘亦菲……不可否认的是,这都是每一代人对金庸所创造的杨过、小龙女的认同。

社会正是在这种不断否定与肯定中融合。一个城市,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它的一切往往是多元的、碎片化的,需要一种包容的情怀。

比如:深圳,绝大多数市民来自五湖四海,这是一个城市对各种类型的人的包容。与它相邻的香港,这里不仅有多种地域文化存在,且相当开放。

和遵义有不解情缘的上海,它的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包容,全世界的人在这里汇聚、成长。

而遵义,现有总人口约800万,正在构建中心城区500万人口大城市,人口向此流动亦是一个城市包容的显现。

跳广场舞的大妈,溜狗的大爷,带着孩子散步的夫妻……夜晚的宁静,在他们的喧闹声中划破。遵义的街道也次第亮了起来,一片灯火辉煌。

此情此景,30年代出生的吴大爷回忆曾经,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那个年月,遵义的人很少,外地也没有什么人来遵义。所以,在晚上那些,我们基本是不敢出门的,走到哪里都是一片漆黑。”

一个时代过去了,一个时代正在迎面扑来。

猜你喜欢

喇叭裤牛仔裤一代人
一代人
如何降低一条牛仔裤的伤害
每一代人都被质疑“垮掉的一代”,但每一代都没有垮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歌
我曾经穿着一条喇叭裤去谈恋爱
看看我的喇叭裤
“喇叭裤”才是至IN单品
我们那一代人都崇拜毛主席
穿BOYFRIEND牛仔裤的女人们
牛仔裤 玩的就是移花接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