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绿色发展的困境与破解机制研究

2018-12-19郭志远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河南河南省绿色

郭志远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 450002)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绿色发展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河南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传统“高成本、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亟须转向以“‘三低’+‘三高’”为特征的绿色发展模式,即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高效益、高循环或高碳汇。在新的历史时期,河南加快绿色化发展的步伐,是全省经济爬坡过坎、转型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迫切需要,有利于践行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也有利于加快“美丽河南”建设进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河南绿色发展的最新进展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大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绿色发展的监督,在向绿色发展转变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河南绿色化发展的经济体系仍未建立,全省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绿色转型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1.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总体状况仍不乐观。首先,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根据《2017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南省2017年全年共营造林481.67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26.28千公顷。森林公园118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1个。全省森林覆盖率占辖区总面积比重由2003年的19.8%增加至2017年的24.53%。截至2017年底,河南省共有自然保护区3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面积762千公顷,占河南省总面积的4.6%,这一数据与2003年(2.94%)相比高了1.66个百分点。尽管河南在绿色发展做出了诸多努力,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是总的来说,全省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居民区空气质量达标的标准定为:PM2.5年平均浓度不超过35微克/立方米。2017年以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10天,创近年来最好记录。根据《2017年中国366个城市PM2.5浓度排名》的数据,全国366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44.1微克/立方米。河南省平均浓度达到73.5微克/立方米,在全国高居第一位,河南省的空气质量仍然令人堪忧。此外,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严重。根据河南首个《关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虽然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整体安全,但局部地区污染状况不容乐观,个别地区镉、钒、铅等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较高。另外,水污染问题也较为突出。《2017年河南省环境质量状况公告》显示,2017年全省地表水水质级别为轻度污染,其中省辖淮河流域、黄河流域为轻度污染,而省辖海河流域仍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亦即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超标断面比例分别为36.2%、34.1%和32.6%。

2.产业体系逐步向绿色转型,但任务仍然艰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7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为9.6∶47.7∶42.7,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升,增加值也继续提升,2017年为19 198.68亿元,增速9.2%,在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中排第一。工业内部结构更加优化。2017年全省战略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2.1%,其中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和生物分别增长16.1%、13.9%和13.2%,高新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6.8%,高能耗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占比继续下降。从工业能耗来说,最近三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河南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分别下降11.54%、10.98%、9.1%,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但是,从总体上看,河南绿色发展的产业体系尚未建立,产业绿色转型仍然任重道远。

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的产业仍比重较大。2016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六大高载能行业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2.3%。节能减排效果还有待加强。河南工业结构重型化的总体格局没有根本转变,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河南作为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但是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为提高粮食单产,1978—2009年的三十年间,河南省化肥总用量由52.5万吨增至628.7万吨,增加了11倍。目前,河南省单位耕地面积施用量835kg/hm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1.9倍,是世界平均用量的3.9倍。化肥的施用方式也不合理,导致化肥有效利用率低,养分流失严重。同时,农药使用技术普遍落后,利用率仅20%~30%,全省农药使用总量达55 038.91t,大约有80%农药直接进入环境。目前全省有农药生产企业150多家,大多为仿制的高毒和高残留农药及其复配制剂,对农业面源污染构成巨大威胁。大量未被利用的化肥和农药造成了空气、土壤以及水体污染。随着蔬菜栽培、地膜覆盖技术的广泛应用,农膜用量迅速增加。目前河南省一年的农膜使用量达14.14万t,地膜覆盖面积达100.22万hm2,平均使用负荷达141.4kg/hm2。当前普遍使用的农膜不易分解,可降解农膜仅占10%左右,大量农膜特别是塑料薄膜在农田中大量残存而未被回收,已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对土壤环境和作物生长造成很大危害。

二、河南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河南在绿色发展方面进行了诸多努力,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就目前而言,河南绿色发展还面临着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锁定”效应以及绿色发展投入不足等诸多困境。只有破解了绿色发展的困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绿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障碍,顺利实现绿色发展。

1.困境之一:传统发展模式的“锁定”效应延缓了河南绿色化发展。首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决定了河南的绿色化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从工业化阶段划分来看,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而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来看,目前,河南所处的发展阶段正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左半部分(如下图中的A点),即环境污染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这种状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进入EKC的右半部分(如下图中的B点),即环境污染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阶段。从A点到B点还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河南绿色化发展还将经历一段缓慢的过程。其次,过去长期以来“三高一低”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发展模式的“锁定”不利于河南的绿色发展。当前,河南工业在国民经济总仍占主导地位,而工业结构重型化使得经济发展对能源、原材料投入仍高度依赖,这种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锁定”效应还将持续一段时期,也将延缓河南绿色发展的进程。

河南省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的位置图

2:困境之二:国际产业分工“微笑曲线”制约河南的绿色发展。在全球产业体系中,有“微笑曲线”的规律。微笑曲线两端朝上,左边是产品研发环节,右边是流通环节,附加值更多体现在这两个环节,处于中间的制造加工环节附加值最低,同时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最多,环境压力最大。从河南在全球贸易和产业分工的现状来看,正好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并且以中低端制造为主,因此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很大。这种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同样具有“锁定”效应,将对河南的绿色发展产生制约作用。而要突破这种国际分工格局的“锁定”,使河南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跃升至“微笑曲线”的两端(即左端的产品研发环节和右端的流通环节),则需要河南全省的产业结构转变实现一个巨大的飞跃。从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来看,这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3.困境之三:以高碳为主的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制约河南的绿色发展。河南的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对矿产资源比较依赖较,而这些矿产资源均属于高碳结构。一方面,以煤炭、铝土矿等为主的矿产资源是河南产业结构形成的重要基础,现在仍有着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在河南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仍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尽管在河南省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比持续上升。2000年以来,煤炭占比下降了11%,非化石能源占比上升了4.8%。即使如此,目前煤炭仍是河南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2017年,在河南省的能源消耗总量中,煤炭所占的比重仍超过70%。煤炭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减少了煤炭的消耗也就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短期内河南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很难发生根本改变,这也为河南绿色化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4.困境之四:绿色发展的高投入和技术滞后制约河南的绿色发展。绿色发展要求摒弃传统的旧发展模式,这就意味着一些企业可能要放弃原有的生产设备、生产模式,从而导致前期大量投入无法收回,同时也意味着需要新的技术、设备、人才等的大量投入。从现实情况来看,受发展阶段、发展理念、资金实力等因素的限制,河南绿色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此外,绿色技术的滞后也是影响河南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经济由“黑色”到“绿色”、由“高碳”到“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整体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储备不足。因此,整体技术水平落后,再加上河南绿色发展的投入明显不足,不仅使企业难以实现绿色生产,也很难从技术上对公众的绿色消费行为习惯进行指导。而河南环境监测的技术还有待改进,如果能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和先进的环境监测系统,将弥补人力监测所不及,但目前这方面还比较欠缺。

三、河南绿色发展的困境破解机制

河南绿色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对其面临的原有发展模式和路径的“锁定”难题只能通过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发展跨越现有发展阶段才能实现“解锁”,但仍然可以通过构建产业调整机制、技术创新机制、政策支持机制、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在机制、监督机制来破解河南绿色发展的困境和障碍。

1.构建有利于绿色化发展的产业调整机制。首先,要尽快建立针对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产能的市场推出机制和政策性推出机制,通过市场倒逼和适当的行政干预手段,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促进高碳产业低碳化发展,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其次,要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着力降低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再次,要大力扶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着力推进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跨越发展,着力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实现清洁生产和低碳生产。最后,要积极改善河南外贸结构,破除外贸产品的低端“锁定”。加快河南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进程,推进河南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高端方向发展,提升“河南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尽快跃升至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微笑曲线”的两端。

2.构建支持绿色化发展的技术创新机制。首先,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推进全省整体技术创新。河南要加快创新智造,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河南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其次,要积极完善整合创新平台,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和知识溢出。加快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实验室、各科研院所等创新平台建设,形成创新凝聚力。再次,要加快绿色技术研发。重点要加大生态补偿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等绿色技术创新的力度。当前要大力推进以电代煤、以气代煤,推广煤炭低温热解分级提质技术,加大河南煤炭的技术改造,尽快实现“煤变油”,同时要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最后,要通过金融、财税等手段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由省主要单位牵头,尽快设立河南绿色发展专项基金,加大对有利于河南绿色化发展的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支持力度。此外,还应积极采取财政奖补、税收优惠等手段,支持企业开展绿色化发展产品研发、工艺装备改造升级和和清洁低碳化生产。

3.构建有利于绿色化发展的政策支持机制。首先,要落实中央资源和要素价格改革。加快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改革,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减少政府对能源、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补贴,降低对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其次,要建立健全河南省内的生态补偿机制。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河南省、市、县、乡镇四个层级的纵向补偿和横向补偿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在财政预算中予以体现。推动建立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性交易市场,实现排污权、水权、碳汇等交易。再次,稳妥实施倾向性的政府采购政策。通过政府采购向绿色发展倾斜,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资源再利用的激励力度。最后,积极构建绿色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坚持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党政班子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化发展道路,着力推动“五化”协同发展。改进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发展质量、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考核权重。

4.构建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在机制。河南有近亿人口,如果每人能为绿色发展多贡献一点,就能产生巨大的改变。但是,受发展阶段、人们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民众对绿色化发展认识并不充分。因此,应当加大绿色化发展的宣传力度,提升民众认识水平,促进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社会氛围。政府部门要率先行动起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行绿色化办公,并通过多种渠道和各种方式向社会普及绿色低碳的知识和技术。可借鉴上海市大力实施“绿色办公”“绿色机关”等政策措施,从政府自身做起以推动区域整体实现绿色发展的经验,推动河南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建设,使全省人民自觉主动地承担起绿色发展的责任,积极投身于推动河南绿色发展的伟大事业中。省内电视台、广播、报纸等各种媒介要加大对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力度。广大群众也应积极树立绿色健康的消费观,将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

5.健全绿色化发展监督机制。目前河南省已经建立起了运用行政手段、司法手段、经济手段等监督手段、包括政府、司法机关、环保组织等监督主体在内的环境监督体系,同时也在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的市场化调节。从整体上来说,河南绿色发展的监督体系是在逐步完善的,但是河南绿色发展的监督力量仍然有限,监督体系还存在很大的完善空间,对于推进河南绿色发展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只有构建起完善的监管体系,才能有效破解河南绿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监管难题。首先,要积极完善升级环境监测系统。积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和先进的环境监测手段,建立起立体式、全覆盖的智能化环境监测网络,能及时监测和预警环境状况。其次,要加大环境司法的监管力度。对于环境诉讼案件,在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情况下,对环境污染责任主体坚决施重拳猛药。再次,要保持环保组织参与环境监督的渠道畅通,发挥第三方监督作用,同时要鼓励和发展民间力量参与环境监督。

四、结语

走绿色发展道路对河南省来说不仅意义重大,也非常紧迫。目前河南要实现绿色发展面临着五大困境:现有发展路径的“锁定”效应、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锁定”、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的制约、绿色发展的高投入和技术滞后、观念和制度的滞后等。只有破解了绿色发展的困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绿色发展面临的障碍,顺利实现绿色发展。从整体上来说,需要通过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发展跨越现有发展阶段对原有发展路径进行“解锁”,具体而言,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产业转型调整,破解河南绿色发展的结构矛盾;二是通过支持技术创新,破解河南绿色发展的技术难题;三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破解河南绿色发展的制度障碍;四是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培育绿色发展的内在机制;五是通过完善监管机制,破解河 南绿色发展的监管难题。

猜你喜欢

河南河南省绿色
绿色低碳
送伞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