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及液气胸的护理体会

2018-12-14安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4期
关键词:气胸负压住院

安娜

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内,引起胸膜腔内出现积气状态,多因外力、肺部疾病影响脏层胸膜、肺组织破裂,引起肺表面的细微肺泡破裂 ,从而使气体由支气管内进入胸膜腔,此症状以气短、发绀、胸闷、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1]。液气胸是胸膜腔内既有积气又有积液,其常发生于自发性气胸并发胸水中 ,临床无明显症状 ,若处理不及时 ,会引起感染[2]。在气胸及液气胸治疗中,多采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效果显著。但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中,易受外因、内因的共同作用,引起其它症状,影响预后[3]。而在气胸及液气胸持续负压吸引治疗中,常规护理并不能满足治疗需求,故寻找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针对性护理不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护理专业性较高,将其用于气胸及液气胸持续负压吸引治疗中,可有效预防外因素的影响,提高预后效果[4]。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行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及液气胸患者,采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中的针对性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68例行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的气胸及液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冷汗、心悸、胸痛等)结合B超或X线确诊[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意识清晰者;与诊断标准一致者;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严重肾功能、肝功能衰竭者;重要器质性病变者;心源性疾病者;意识障碍者。对照组男20例,女14 例 ,年龄 17.5~53.7 岁 ,平均年龄 (35.7±10.6)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 3.5~71.6 h,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 (37.5±12.4)h ;实验组男 21 例 ,女 13 例 ,年龄 18.0~54.0 岁 ,平均年龄 (36.2±11.1)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 4.0~72.0 h,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38.0±12.3)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入院后,以临床体征为依据,给予相应检查,明确病情后,均实施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治疗方案:在B超或X线引导下,明确气胸、液气胸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并铺巾,气体引流患者取半坐卧位、仰卧位、坐位,积液引流患者取半坐卧位。同时实施经鼻导管吸氧抗感染治疗,于胸膜位置实施局部麻醉,做一1 cm切口于腋中线第五肋间,做留置引流管,于引流管后端连接一次性的水封瓶。待排出气泡后,连接好水封瓶的排气管与持续负压吸引器装置,实施持续负压吸引。

基于此,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

1. 2. 1 常规护理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脉膊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神志,若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注意观察引流管中是否出现漏气、出血以及患者是否出现胸痛、皮下气肿等现象,若出现以上现象,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6]。同时记录引流管的性状、颜色,便于临床做对比,保证引流管通畅,可以正常使用。

1. 2. 2 针对性护理 ①心理干预措施:因患者对持续负压吸引治疗不了解,易出现负性情绪,如紧张、恐惧等,故护理人员应安慰、鼓励患者,讲解治疗方案的重要性及优点、安全性,讲解治疗引起的应激反应,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②持续负压吸引护理:设置好负压吸引数值,缓慢调节引流情况,根据患者感受调节治疗时间;观察患者有无出现气促、胸闷,并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如患者出现心悸、呼吸困难,应考虑为肺水肿,需立即停止负压吸引,给予低流量吸氧,及时通知医生。③胸腔引流护理:术后指导患者卧位,帮助其将床头抬高,减少肺淤血;固定好引流管,查看其有无脱落、打折等。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堵塞;对胸腔引流管进行观察,观察其是否在2~3 cm以下,做好相应的记录;且引流装置应低于心脏60~100 cm,防止感染;了解引流物性状,做好记录,预防引流管破裂。④停止负压治疗护理:连续开动吸引器,不要随意中断吸引,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闷症状,若出现应安慰患者,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情况、复发情况(治疗6个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变化[7]。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本院自制表评价,分值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33/34);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27/34)。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00,P<0.05)。

2. 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情况、复发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情况、复发情况比较[ ,n(%)]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情况、复发情况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护理满意度(分) 复发率实验组 34 6.1±1.5a 92.5±3.6a 0a对照组 34 8.5±2.3 81.6±3.0 5(14.7)t/χ2 5.096 13.563 5.397 P<0.05 <0.05 <0.05

3 讨论

气胸是临床常见病,其以单纯性气胸或少量胸腔积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至后期,如处理不及时,会引起肺萎缩或血容量不足,对患者的通气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8]。故及时给予相关治疗,对改善肺通气水平具有积极作用。目前,临床在气胸、液气胸治疗时,多以持续负压吸引为主,但在治疗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积极作用。

持续负压吸引操作简单,可使肺扩张快速恢复,从而改善呼吸功能;配合针对性护理,可提高预后效果[9,10]。先对患者负性心理进行安抚,提高护理配合度;给予持续负压吸引护理,监测好患者生命体征,积极做好不良事件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治疗效果;做好胸腔引流护理,管理好引流管,不仅可以保证引流效果,还能降低肺水肿、感染事件发生率。做好负压引流后护理,进一步辅助提高治疗效果,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对气胸及液气胸采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气胸负压住院
妈妈住院了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新型门窗在负压医院设计中的运用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