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转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8-12-14李婉仪徐玉卿邵玉芳周福心王雪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4期
关键词:胎龄鸟巢早产儿

李婉仪 徐玉卿 邵玉芳 周福心 王雪芬

近年来,鸟巢式护理—模拟胎儿在母亲子宫的内环境已被广泛应用于早产儿护理方面。鸟巢式护理具有较好地保持相对恒定体温,使早产儿呼吸、心率波动幅度明显减少,促进患儿生长发育的优势,在国际上得到普遍认可[1]。早产儿的转运目的是安全将其转运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救治,由于早产儿自我调节能力差、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在转运过程中更加需要稳定舒适的环境[2]。本研究中早产儿转运过程中实施鸟巢式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由外院转入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治疗的12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76例)和对照组(52例)。纳入标准 :所有早产儿均符合孕 28~36+6周分娩 ,体重≤2500 g,转运车程45 min~2.15 h,无重度窒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均获得早产儿父母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及严重的器官缺陷,伴有严重感染,出生时有窒息抢救病史者或出生后有严重并发症或先天性疾病的患儿。实验组早产儿男36例,女40例;胎龄28~36+5周,平均胎龄 (30.01±4.56)周 ;出生体重 1.06~2.46 kg,平均体重(1.32±0.45)kg;平均转运车程(43.7±12.3)min。对照组男25 例 ,女 27 例;胎龄 28~36+2周 ,平均胎龄 (29.11±3.47)周;出生体重 1.01~2.48 kg,平均体重 (1.17±0.53)kg;平均转运车程(44.5±11.9)min。两组患儿性别、胎龄、体重及转运车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专用转运暖箱进行转运。将早产儿放入预热好的专用转运暖箱中,外以棉被包裹,四肢处于伸展,头侧平卧位,头肩部垫 1个小软枕,使头颈部抬高约30°,安全带固定,再根据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等调节暖箱的温度。

1. 2. 2 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专用转运暖箱加鸟巢式护理转运。鸟巢制作及具体的护理方法:采用柔软棉布制成椭圆形约 46 cm×28 cm ×10 cm 大小的鸟巢 ,放置转运暖箱中 ,下放海绵垫,再铺柔软棉布,使用时先预热暖箱至33~ 34℃,然后将早产儿放入暖箱中的鸟巢内,头肩部垫 1个小软枕,使头颈部抬高约30°,并使颈部略向后伸展,外盖柔软棉被,躯干肢体自然屈曲,模拟宫内环境,使用安全带固定早产儿,再根据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等调节暖箱的温度。鸟巢边缘高度约10 cm,能支托早产儿,使其保持与宫内姿势相似的体位,即双手及双腿靠近身体中线呈卷曲状态,使早产儿感觉舒适、安全,减少哭闹,利于病情稳定。同时尽可能避免声光刺激,在不影响病情观察的情况下,暖箱四周或及顶部盖上遮阳布。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早产儿转运过程中的体温波动情况、血氧饱和度、低体温和呼吸暂停发生次数。比较两组早产儿转运后头围增长、身高增长、体重增长速度及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比较两组早产儿出暖箱时间及治愈好转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早产儿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监测情况比较 实验组早产儿体温波动(0.33±0.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7±0.14)℃,低体温发生次数(3.43±1.02)次及呼吸暂停发生次数(4.65±2.43)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 (6.67±2.77)、(7.54±2.81)次 ,血氧饱和度(93.56±4.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4±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早产儿转运后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两组早产儿转运后的头围增长、身高增长、体重增长速度及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早产儿转运治疗预后情况比较 两组早产儿出暖箱时间和治愈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早产儿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监测情况比较( -x±s)

表2 两组早产儿转运后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

表2 两组早产儿转运后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头围增长(g/d) 身高增长(mm/d) 体重增长(mm/d) 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d)实验组 76 0.64±0.09a 1.75±0.22a 13.54±2.43a 8.54±3.76a对照组 52 0.61±0.11 1.69±0.19 13.59±2.52 9.01±3.98 t 1.69 1.60 0.11 0.68 P>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早产儿转运治疗预后情况比较[ ,n(%)]

表3 两组早产儿转运治疗预后情况比较[ ,n(%)]

注 :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出暖箱时间(d) 治愈好转实验组 76 12.67±4.32a 69(90.79)a对照组 52 13.54±4.55 45(86.54)t/χ2 1.10 0.57 P>0.05 >0.05

3 讨论

早产儿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自我调节能力差,易并发各种疾病且病情变化快,在基层医院将早产儿转运到上级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救治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3]。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无论产热和散热功能都不完善,调节功能差,比较难适应外部环境,转运过程中低体温现象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4]。体温变化波动大对早产儿的各项生理功能和生化指标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鸟巢式护理优势是能够很好地保持相对恒定体温,提供类似宫内的安全、舒适的环境,有利于降低患儿的不适感和紧张情绪,使得呼吸、心率波动幅度明显减少[4]。

本研究结果显示,将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早产儿转运过程中,实验组早产儿体温波动(0.33±0.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7±0.14)℃,低体温发生次数(3.43±1.02)次及呼吸暂停发生次数(4.65±2.43)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67±2.77)、(7.54±2.81)次,血氧饱和度(93.56±4.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4±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脱离母体后如何适应新环境是一项重大的挑战,新兴的鸟巢式护理使其重新体验到类似母体子宫内安全舒适的感觉,有利于降低早产儿不适感和陌生感,减少哭闹导致体温失调和体位失控的危险。研究发现鸟巢式护理的内环境可以降低新生儿的体温波动,给新生儿创造了适应的生长条件,提高营养摄入,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恢复和生长发育[5]。此外,有报道结果表明使用鸟巢护理后新生儿呼吸、心率波动幅度明显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尤为适合应用在极低体重儿中[6]。要实现早产儿的安全快速转运,转运过程中的体温管理及体位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鸟巢式护理在国内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广泛,因此将其应用在早产儿转运过程具有强大的临床实践基础。中国新生儿转运指南对转运过程中没提出具体护理措施及卧式要求,如何使早产儿在转运过程中感到舒适安静,保持病情平稳,提高转运的安全性是临床需要改善的方向[7,8]。本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寻找早产儿转运过程中的科学、实用、安全的护理方式。两组早产儿转运后的头围增长、身高增长、体重增长速度及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出暖箱时间和治愈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为本次试验例数尚存在不足,可继续观察及收集数据,进一步明确鸟巢式护理对远期预后情况的影响程度。

综上所述,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转运中有利于保持病情平稳,提高转运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胎龄鸟巢早产儿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鸟巢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征研究进展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重回鸟巢
鸟巢大作战
产前糖皮质激素暴露能使早产儿获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