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尖针刺放血疗法在中医实热证中的应用分析

2018-12-14曾润颜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4期
关键词:耳尖症候疗法

曾润颜

中国传统医学的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1]。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实热证是指邪热亢盛,内外俱实的病证,见《此事难知·热有虚实外何以别》[2]。因热邪入侵,里热炽盛,或痰瘀,宿食阻滞所致。证见壮热烦躁、面红目赤、渴喜冷饮、胸痛痰黄、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滑实等,治宜清热泻火,可选用白虎汤、调胃承气汤、小陷胸汤、防风通圣散等[3,4]。本文以本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收治的中医实热证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部分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耳尖针刺放血疗法,现对其方法及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本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收治的中医实热证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78 例 ,女 122 例;年龄 26~60 岁 ,平均年龄 (41.23±8.34)岁;病程 15 d~3个月,平均病程 (1.79±0.57)个月;其中高血压亚急性危象32例、急性咽炎67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63例、急性荨麻疹47例、急性牙龈炎48例、麦粒肿43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 186 例 ,女 114 例 ;年龄 25~65 岁 ,平均年龄 (42.11±8.34)岁 ;病程 15 d~3 个月 ,平均病程 (1.73±0.55)个月;其中高血压亚急性危象37例、急性咽炎62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60例、急性荨麻疹50例、急性牙龈炎48例、麦粒肿4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中西医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耳尖针刺放血疗法。常规中医药物: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五方均可用以治疗发热等,西医药物包括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抗生素。耳尖针刺放血疗法具体操作方法:①工具:针灸针、三菱针、一次性注射针头、刺血笔等。②体位:端正坐位或者侧伏坐位,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耳尖穴属经外奇穴。③操作:局部采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用三菱针或者注射针头对准耳尖穴,左手揉按,使局部充血、右手持针速刺,用酒精棉球擦其针孔,左右反复挤压、如此多次出血量3~5滴即可。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具体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治疗2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经过随访无复发病例;显效:治疗2 d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复发现象;有效:治疗3 d患者体温基本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偶尔有复发现象;无效:不满足上述情况,患者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中各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②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6]。③记录两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研究组各类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高血压亚急性危象93.8%(30/32)、急性咽炎97.0%(65/67)、急性化脓性扁体炎95.2%(60/63)、急性荨麻疹97.9%(46/47)、急性牙龈炎97.9%(47/48)、麦粒肿97.7%(42/43);对照组各类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高血压亚急性危象86.5%(32/37)、急性咽炎96.8%(60/62)、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83.3%(50/60)、急性荨麻疹92.0%(46/50)、急性牙龈炎93.8%(45/48)、麦粒肿93.0%(40/43)。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均降低,并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研究组 300 87.39±3.24 66.54±5.47ab 56.804 0.000对照组 300 87.09±3.47 78.21±4.47a 27.180 0.000 t 1.095 28.614 P 0.274 0.000

2. 3 两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 经过6个月的随访,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此外,研究组复发1例(0.33%),对照组复发3例(1.0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7,P=0.316>0.05)。

3 讨论

针刺放血疗法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随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中医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7-9]。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近代,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放血疗法。

中医认为“火性炎上”,故上火症状多表现在咽喉以上部位,所以选择耳尖部位放血是比较合理的。另外,耳尖在耳廓微经络中为肝经所主,肝在中医里被称作“将军之官”,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肝脏功能失常,容易产生肝火症状,此时就可耳尖放血。放血疗法古代称为“刺络放血”,采用耳尖穴放血使热邪外出,起到泻火、解毒、活血、散瘀及调和阴阳的作用。

在本文研究中,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均降低,并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的随访,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此外,研究组复发1例(0.33%),对照组复发3例(1.0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07,P=0.316>0.05)。表明耳尖放血疗法总有效率较高,可使中医症候评分明显改善,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且可避免过多口服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值得在儿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及急诊科使用。

综上所述,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耳尖针刺放血疗法能够明显提高中医实热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中医症候评分,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猜你喜欢

耳尖症候疗法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耳尖放血配合耳背沟穴位按摩治疗急性高血压
适当放血可治猪病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