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调脂及抗炎临床研究

2018-12-14吴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4期
关键词:瑞舒伐稳定型硬化

吴萍

不稳定型心绞痛就是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临界处,是临床中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出血、破裂、血小板聚集以及血栓均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所关联。血脂异常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原因,在炎症的刺激下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调节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选择正确、合理的药物可达到预防心血管事件情况发生[1]。因此,本文就应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调脂和抗炎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0~78 岁 ,平均年龄 (61.45±5.53)岁。观察组中男 25 例 ,女15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1.58±6.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②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心力衰竭;③近期服用调脂类药物;④肿瘤;⑤器官功能性障碍;⑥语言障碍。

1. 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等常规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者应用氟伐他汀(北京诺华制药有效公司,国药准字 H20010518)治疗 ,剂量为 40 mg/次 ,1 次 /d。观察组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J20170008]治疗 ,剂量为 10 mg/次 ,1 次 /d。两组患者均进行60 d治疗,对其实施心电图检查,观察治疗情况。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无效: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无任何好转;有效: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有改善;显效: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LDL-C以及HDL-C水平。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LDL-C以及HDL-C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LDL-C以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LDL-C以及HDL-C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CRP、LDL-C以及H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LDL-C以及HDL-C水平对比(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LDL-C以及HDL-C水平对比( )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CRP(mg/L) LDL-C(mmol/L) HDL-C(mmol/L)观察组 40 治疗前 4.99±0.56 3.98±0.43 1.06±0.06治疗后 0.98±0.56ab 1.02±0.58ab 1.76±0.20ab t 32.024 25.929 21.202 P<0.05 <0.05 <0.05对照组 40 治疗前 4.98±0.57 3.99±0.44 1.08±0.07治疗后 2.11±0.62a 1.82±0.60a 1.53±0.22a t 21.552 18.446 12.328 P<0.05 <0.05 <0.05

3 讨论

由于老龄化问题导致冠心病的发生率呈递增模式,这也是引发心血管病情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一,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和炎性反应有所关联,同部分细节因素产生诱导作用,促进不稳定斑块的破裂[2]。CRP就是机体炎性反应之一,也是临床中衡量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坐标。血脂中LDL-C与HDL-C水平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一定影响。所以,实施正确的调整和抗炎药物可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3-8]。

他汀类药物优势在于对斑块有稳定作用,还可调脂、抗炎、抗氧化,且可调节内皮功能,预防血栓形成等作用,他汀类药物种类较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正确、合理的药物可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瑞舒伐他汀是临床中新型的降脂类药物,有一定亲水性,极易受到肝细胞摄入,控制脂蛋白合成,降低血清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9-12]。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LDL-C以及HDL-C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CRP、LDL-C以及H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这表明瑞舒伐他汀不仅治疗效果理想,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脂。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不仅可抗炎,还有一定调脂作用,调节机体心肌缺血情况,确保预后效果,改善患者生活水平。

猜你喜欢

瑞舒伐稳定型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