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CD105、hs-CRP及心脏自主神经的影响分析

2018-12-14张玉英韩增雷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4期
关键词:冠脉斑块心血管

张玉英 韩增雷

ACS是一种临床急危重症,其主要发生机制是冠脉内易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而不稳定性斑块与斑块内炎症、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脂质代谢异常等密切相关[1]。因此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是防治ACS的重要手段。目前认为他汀类药物除有调脂作用外,尚有抗炎、稳定斑块等非调脂作用[2,3]。研究显示 ,血清 sCD105 在动脉粥样硬化组织新生血管中有高水平表达,可有助于早期发现易损斑块[4]。HRT参数能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是器质性心脏病心源性猝死的高危预测因素[5]。本文旨在观察强化他汀治疗ACS患者对其冠脉内皮功能、炎症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等的影响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ACS患者120例,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的ACS诊断标准[3],除外近期感染、症状性心力衰竭(心衰)、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

1. 2 方法 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等常规治疗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治疗组入院即刻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商品名:可定,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40 mg治疗,此后继续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d。对照组入院始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两组治疗均4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CD105、hs-CRP、HRT参数 (TO、TS),分析血清 sCD105、hs-CRP与TO、TS的相关性,比较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3. 1 血清sCD105、hs-CRP 血清sCD105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试验(ELISA),sCD105试剂盒由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sCD105的正常参考值为0~3.0 mg/L。hs-CRP的检测采用ELISA法,试剂盒由加拿大BioCheck公司提供,测定范围为0.1~10.0 mg/L。均严格按试剂盒说明操作。

1. 3. 2 HRT参数(TO、TS) 治疗前后测24 h动态心电图,自动分析计算以下参数:①TO:代表室性早搏后的窦性心率加速现象,可用室性早搏后前两个窦性RR间期的均值减去室性早搏前的两个窦性RR间期均值,两者之差再除以后者。TO<0,表示室性早搏后初始窦性心率加速;TO≥0,则表示室性早搏后初始心率减速。②TS:定量分析室性早搏后是否存在窦性心率减速现象。TS 的中性值为 2.5 ms/RRI。TS>2.5 ms/RRI表示窦性心律加速后存在减速现象;TS≤2.5 ms/RRI表示不存在减速现象。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CD105、hs-CRP、TO及TS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sCD105、hs-CRP、TO、T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两组 TS、sCD105、hs-CRP均低于治疗前,TO指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 TS、sCD105、hs-CRP 低于对照组,TO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血清sCD105、hs-CRP与TO、TS的相关性分析 血清sCD105、hs-CRP均与TO呈明显正相关(r=0.6223、0.7216,P<0.05),与 TS 呈明显负相关 (r=-0.6138、-0.8022,P<0.05)。见表2。2. 3 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6例(10.0%),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2例(3.3%),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对照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0%,治疗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3%,治疗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发生9例(15.0%),治疗组胃肠道反应发生7例(11.7%),两组均未发现明显肝功能损害及肌痛等不良反应;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为15.0%,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CD105、hs-CRP、TO及TS比较(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CD105、hs-CRP、TO及TS比较(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sCD105(ng/ml) hs-CRP(mg/L) TO(%) TS(ms/RRI)对照组 60 治疗前 4.38±0.90 1.56±0.52 2.13±0.58 5.33±0.76治疗后 2.72±0.66a 0.68±0.39a 4.20±0.69a 2.16±0.67a治疗组 60 治疗前 4.26±0.80 1.51±0.58 1.97±0.62 5.10±0.83治疗后 1.33±0.72ab 0.21±0.22ab 6.50±0.73ab 1.56±0.58ab

表2 血清sCD105、hs-CRP与TO、TS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ACS是由于冠脉易损斑块破裂,进而引发一系列导致冠脉血流减少的病理过程所致。与稳定性斑块相比,不稳定性斑块的脂质池较大,纤维帽薄且富含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激活的平滑肌细胞,炎性细胞集中于斑块的肩部,此处炎性反应最为明显。大量研究发现[6],炎症免疫因子如hs-CRP、sCD105等指标可作为反映斑块稳定程度的炎症标志物,是心血管疾病危险预测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显示,ACS患者的hs-CRP及sCD105水平均明显升高。

窦性HRT现象是窦房结对室性早搏的反应敏感性变化,已被多个临床研究证实可有效预测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危险性[7]。其可能机制是减压反射、迷走神经抑制及窦房结动脉机械牵拉作用。HRT可反映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当功能减弱时,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通过观察HRT参数的变化,可判断ACS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国外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TO和TS均异常是ACS患者病死率最敏感的预测指标[8-10]。本研究显示,ACS患者治疗前TO明显下降、TS明显升高,提示ACS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

大量试验证实,强化他汀可以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心血管病死亡率乃至全因死亡率。国外试验结果表明[11],强化降脂治疗与标准降脂相比,不仅可以减少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显著降低不同类型心血管事件的复发率。另外 ,大量研究证实[12,13],强化他汀对于冠心病患者具有抗炎、改善内皮、稳定斑块、逆转心肌重构等作用。本研究显示,给予ACS患者瑞舒伐他汀早期治疗4周后,两组TS、sCD105、hs-CRP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TO比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治疗后,两组TS、sCD105、hs-CRP均低于治疗前,TO指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S、sCD105、hs-CRP低于对照组,TO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强化他汀治疗可稳定冠脉粥样斑块、稳定血管内皮、抑制及减轻炎症,并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而强化他汀治疗效果更明显。血清sCD105、hs-CRP与HRT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105、hs-CRP均与TO呈明显正相关(r=0.6223、0.7216,P<0.05),与 TS 呈明显负相关 (r=-0.6138、-0.8022,P<0.05)。说明冠脉血管内皮功能、斑块稳定性及炎症反应与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密切相关,其内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冠脉斑块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