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分析

2018-12-14吴志杰马淑君黄玉琴高镇松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4期
关键词:经颅病程精神分裂症

吴志杰 马淑君 黄玉琴 高镇松

临床上较为常见精神疾病要属精神分裂症,属于情况非常复杂的脑部疾病。抗精神药物的使用仅仅可以缓解患者的部分症状,在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方面的疗效不太乐观。近几年,临床上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来治疗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颅外刺激大脑的技术,有着一定的临床疗效[1],本文目的是分析其在不同模式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伪刺激组、TBS 组、10 Hz组以及 20 Hz组 ,每组 30 例。伪刺激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58.43±13.48)岁;病程 1~9年 ,平均病程 (5.32±1.44)年。TBS 组男 15例 ,女15例;年龄 22~71岁 ,平均年龄 (56.01±11.54)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22±1.41)年。10 Hz组男 19 例,女 11例;年龄 20~71 岁 ,平均年龄 (57.32±12.54)岁 ;病程 1~9 年 ,平均病程(5.45±1.49)年。20 Hz组男 18例 ,女 12例;年龄21~70 岁 ,平均年龄 (57.12±12.43)岁 ;病程 1~9 年 ,平均病程(5.08±1.36)年。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奥氮平治疗[2],10 mg/次 ,1 次 /d。用英国 Magstim RAPID2 型神经磁刺激器,刺激刺头MF-127圆形线圈,刺激患者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设置运动阀值刺激强度上限80%,每次刺激脉冲总数设为1200。伪刺激组:对线圈进行翻转,背面朝向头部,10 Hz的刺激频率 ,1200刺激秒冲平均分成 30串 ,串之间时长间隔 15 s。TBS 组[3]:使用 5 Hz的基本序列模式 ,每间隔200 ms发出一个短阵刺激,每个刺激内含有3个50 Hz的单脉冲 ,每间隔 8 s发出 10 个刺激 ,共计有 400 个刺激。10 Hz组:患者所接受的刺激方法和脉冲情况与伪刺激组相一致。20 Hz组:调整刺激频率为20 Hz,同时将1200个刺激平均分为 30 串 ,每串脉冲 40,串间间隔 28 s,持续时间共计 15 min左右。四组患者均接受1次/d治疗,共计维持2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情况,采用VSWM和VFT进行评估[4]。治疗前后使用VSWM对两组患者实施数字广度测试,具体方式为患者观察数字后并在规定时间内对数字进行复述。治疗前后使用VFT对两组患者进行词汇流畅评估,具体方式为让患者在一定时间里讲出蔬菜水果和动物的名字。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四组患者的VFT、VSW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的VFT、VSWM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S组患者的VFT评分(43.32±1.43)分显著高于伪刺激组的(34.54±1.54)分、10 Hz 组 的 (36.89±1.54)分、20 Hz 组 的 (36.54±2.32)分 ,而 20 Hz组患者的 VSWM 评分 (27.32±2.01)分显著高于伪刺激组的(17.11±2.22)分、TBS组的(18.65±2.43)分、10 Hz组的 (18.32±1.5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情况比较( ,分)

表1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情况比较( ,分)

注 :与 TBS 组比较 ,aP<0.05 ;与 20 Hz组比较 ,bP<0.05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c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VFT评分 VSWM评分伪刺激组 30 治疗前 24.21±2.01 11.65±2.54治疗后 34.54±1.54ac 17.11±2.22bc TBS组 30 治疗前 24.43±0.65 11.43±1.01治疗后 43.32±1.43c 18.65±2.43bc 10 Hz组 30 治疗前 23.98±1.54 11.65±2.01治疗后 36.89±1.54ac 18.32±1.54bc 20 Hz组 30 治疗前 24.76±1.98 11.98±2.43治疗后 36.54±2.32ac 27.32±2.01c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精神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很多病例都是慢性的,从青壮年时期就开始发展,在临床上的症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较大的损害。相关研究表明[5],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精神症状均受到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的影响。当前普遍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奥氮平药物尽管仅能够获得短期的良好治疗效果,不过长期服用则会产生依赖,其疗效会不断地降低,乃至到后期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效果不会有较大的区别,而研究显示不同经颅磁刺激的治疗方式对各种精神症状有一定的影响[6]。本次科研采取了不同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实施刺激,分析患者在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方面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后四组患者的VFT、VSWM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BS组患者的VFT评分显著高于伪刺激组、10 Hz组、20 Hz组 ,而 20 Hz组患者的VSWM评分显著高于伪刺激组、TBS组、10 Hz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采取针对性的颅刺激治疗方案方能达到相应的疗效。在精神分裂症中其认知功能障碍是最主要的核心症状,普通的抗精神药物无法有较好的疗效。研究数据表明[7-9],10 Hz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疗效甚低。研究数据结果表明[10],TBS模式能较好地改善大脑皮层兴奋性,所以研究中试着使用TBS模式改善认知功能 ,数据表明[11,12]TBS 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VFT和认知功能。20 Hz刺激能增强r共振活动,其为认知活动的主要生理机制。

综上所述,临床上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对应的不同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经颅病程精神分裂症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