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胃镜诊治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12-14姜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4期
关键词:消化性胃镜检出率

姜鹏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往往起病急、病因复杂[1],因此应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时控制病情,改善预后。近年来,随着消化胃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广泛应用,胃镜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实现飞跃式发展。相关报道称在上消化道出血的 24 h 内进行胃镜检查 ,其确诊率可达 99.45%,24~48 h内为82.5%[2],通过对出血原因的准确判断从而实施对症治疗,已成为当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本文选取本院110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同期110例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对比,探讨急诊胃镜诊治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110例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 62 例 ,女 48 例 ;年龄 60~88 岁 ,平均年龄 (71.6±5.5)岁 ;黑便33例,呕血39例,黑便并呕血38例;于出血48 h内接受检验84例,48 h后接受检验26例。对照组男60例,女50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7.1±4.1)岁;黑便32例,呕血38例,黑便并呕血40例;于出血48 h内接受检验85例,48 h后接受检验25例。两组患者性别、临床表现以及受检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未发现其他胃肠疾病,且俱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胃镜行诊断和治疗,为了降低对消化道的刺激、减少出血量,应尽量避免反复插管。在插入胃镜观察前通常无需洗胃,可以应用多潘立酮排空胃部,从而提高胃镜视野的清晰度,出血点确定以后,于镜下喷洒8%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溶液40 ml和凝血酶2000 U。若为活动性出血病灶,则进行多点分次注射,直到不再出血。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血原因及检出率。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出血停止,大便潜血检查为阴性,休克现象得到纠正;改善:存在少量的出血,大便潜血检查为阳性,休克现象已纠正;未愈:联合内外科多种治疗方式,出血情况仍未获任何好转,病情加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4,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 2 两组患者出血原因比较 观察组出血原因:消化性肿瘤者50例(45.45%),消化性溃疡者31例(28.18%),急性胃黏膜糜烂者25例(22.72%),食管静脉曲张者4例(3.64%);对照组出血原因:消化性肿瘤者28例(25.45%),消化性溃疡者43例(39.09%),急性胃黏膜糜烂者32例(29.09%),食管静脉曲张者5例(4.55%),其他出血原因者2例(1.82%)。观察组因消化性肿瘤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最多,占比为45.45%,与对照组的 25.45%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61,P<0.05)。

2. 3 两组患者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于出血发生48 h内行胃镜检查者检出率为91.67%(77/84),于48 h后受检者检出率为76.92%(20/26);对照组 48 h内受检者的检出率为95.29%(81/85),48 h后检出率为72.00%(18/25)。两组患者于出血发生48 h内及48 h后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91、0.16,P>0.05)。

3 讨论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早期常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且出血量很少,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漏诊。但是因患者年事已高,机体平衡能力较差,免疫力降低,如果未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后果十分严重[3]。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4],包括胰胆或十二指肠、胃以及食管等发生病变而引起的出血。急性大量出血指的是在数小时内出血量达到100 ml以上,临床主要表现为黑便或呕血,或二者并存,患者会出现心悸、冒冷汗、体温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等现象,严重者血压呈现急速下降,出现昏厥及休克,危及生命安全。如果临床处理不当,则会造成死亡。据相关调查统计,我国老年上消化出血患者的致死率为12.9%~18.6%,明显高于中青年人的7.0%[5]。通常情况下,年龄越大,其死亡率越高;出现呕血的患者比单纯黑便的患者死亡率高;合并心脏、肾脏及脑部病变者的死亡率较无此类疾病者高;术后再出血的患者死亡率高。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充分重视并谨慎处理[6-10]。

近年来,随着急诊胃镜在临床的不断推广应用,胃镜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可以对出血原因进行准确的判断,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止血,纠正休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因消化性肿瘤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最多,占比为45.45%,与对照组的25.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者考虑与老年患者的基础疾病有关,如心脑血管疾病、障碍性凝血、骨关节疾病以及动脉硬化等。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94.55%与对照组的91.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胃镜在老年患者的治疗及诊断中其临床效果并不逊于非老年患者,而且诊疗及时、方便,对患者的创伤小,可以由此准确找出出血原因,判定出血部位,实施相应的止血方法,效果卓然。胃镜下止血的方法有很多,如套扎止血、药物注射或局部喷洒、金属钛夹止血或高频电凝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故急诊胃镜的诊疗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可以放心采用,且相比外科手术治疗,老年患者更容易接受胃镜诊疗。

综上所述,采用急诊胃镜诊治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及时找出出血原因及部位,采取对应的止血措施,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消化性胃镜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急诊胃镜下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