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2018-12-14郭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4期
关键词:动脉血气压呼吸衰竭

郭华

COPD患者往往会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而出现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很可能由此产生较重的低氧血症、混合性酸中毒及高碳酸血症等。目前,COPD患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已成为这类患者的一个重要死因[1],临床上应用吸气与呼气相正压功能的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不仅有利于增加潮气量,使患者的通气功能得到改善,而且还能减小呼吸肌做功,提高治疗效果。无创伤是无创呼吸机显著的优点,操作方便,患者容易耐受。为此,本文特对BiPAP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5月收治的44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诊断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2],其中男 26 例 ,女 18 例 ,平均年龄 (74.6±2.6)岁,患者知情同意,并自行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2例。将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自主呼吸微弱、气道分泌物过多、神志不清楚的患者排除在外。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祛痰、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仪器为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Synchrony型呼吸机,选择ST模式 ,吸气压开始调节在 7~9 cm H2O(1 cm H2O=0.098 kPa),然后逐渐调高到 13~21 cm H2O ;呼气压开始调节在 3~4 cm H2O左右 ,然后逐渐调高到 6~8 cm H2O,维持潮气量在 7~11 ml/kg,氧浓度 30%~45%,血氧饱和度 (SaO2)>90%。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 h的HR、RR及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pH值)指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RR、HR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R、HR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24、48 h,两组患者的RR、HR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RR(21±5)、(19±6)次 /min 和 HR(86±9)、(84±8)次 /min 均低于对照组的 (26±7)、(25±7)次 /min 和 (93±10)、(90±9)次 /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O2、PaCO2、pH 值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24、48 h,两组患者的 PaO2、PaCO2、pH 值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RR、HR比较( ,次/min)

表1 两组治疗前后RR、HR比较( ,次/min)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期相应指标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24 h 治疗后48 h研究组 22 RR 32±3 21±5ab 19±6ab HR 106±33 86±9ab 84±8ab对照组 22 RR 31±4 26±7a 25±7a HR 107±28 93±10a 90±9a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比较(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比较( )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 ;与对照组同期相应指标比较 ,bP<0.05 ;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24 h 治疗后48 h研究组 22 PaO2(mm Hg) 56±7 66±9ab 69±7ab PaCO2(mm Hg) 74±14 59±6ab 57±7ab pH 值 7.07±0.25 7.30±0.44ab 7.35±0.51ab对照组 22 PaO2(mm Hg) 57±6 61±6a 63±9a PaCO2(mm Hg) 73±13 65±11a 63±10a pH 值 7.02±0.25 7.22±0.37a 7.28±0.37a

3 讨论

COPD是能够预防并治疗的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易反复发作,而随着病程迁延,呼气气流受限程度进行性加重,死亡风险高。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以气道阻力增大、VD/VT及功能残气量增多、呼吸力增加、氧耗量增多表现的呼吸动力学改变,过度充气,加之死腔增多,患者无法得到充足的通气量,所以十分容易并发Ⅱ型呼吸衰竭[3],目前这已成为CO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疾病开始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但起效慢且反复发作,而对于病情严重或是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往往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进行有创呼吸机治疗,不仅痛苦大、费用贵、撤机困难,而且还可能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4]。

BiPAP无创呼吸机则具有无创伤的明显优势,无需人工气道的建立,经鼻(面) 罩湿化后通气有利于减小对呼吸道黏膜的影响,不会明显影响到患者自主咳痰,从而避免了气管受痰液粘滞阻塞,疗效确切,且舒适安全。BiPAP呼吸机采用的是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的方式,吸气压与呼气压能够设定,具有同步性、自动化程度高、自动漏气补偿功能的特点[5],吸气压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吸气做功,从而使呼吸肌疲劳得到缓解,通气功能得到改善;而呼气压则有利于减小呼吸肌负荷与呼吸功耗,避免了呼吸肌长时间处于工作的状态[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R、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24、48 h,两组患者的 RR、HR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RR(21±5)、(19±6)次/min和HR(86±9)、(84±8)次 /min均低于对照组的(26±7)、(25±7)次/min和(93±10)、(90±9)次/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 PaO2、PaCO2、pH 值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24、48 h,两组患者的PaO2、PaCO2、pH值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了BiPAP无创呼吸机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及生命体征,降低了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而引发并发症的危险,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动脉血气压呼吸衰竭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看不见的气压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基于FPGA热压罐的温度和气压控制研究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