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乳头旁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野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8-12-14何文静曾思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4期
关键词:期组青光眼视野

何文静 曾思明

青光眼为视功能不可逆性损害,以视神经萎缩和特征性视野缺损为共性的一类疾病[1]。该病对患者视功能影响较大,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首要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目前医学研究证明,早期诊断对青光眼的治疗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是目前青光眼临床研究重点[2]。国内外研究发现,青光眼mGCC、pRNFL均变薄,视野缺损与青光眼存在相关性[3,4]。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期青光眼患者与正常人的mGCC、pRNFL及视野差异对青光眼的诊断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170例(196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根据Hodapp-Parrish-Anderson分级[5]方法分为早期组(80例,94眼)与进展期组(90例,102眼)。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80例(95眼)作为对照组。早期组中男37例(46眼),女43例(48眼);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8.2±7.7)岁。进展期组中男49例(58眼 ),女41例(44眼);年龄31~72岁 ,平均年龄(57.1±5.2)岁。对照组中男36例(43眼),女44例(52眼);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8.8±6.6)岁。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方法

1. 2. 1 常规眼科检查 三组均接受常规眼科检查,包括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房角镜、直接眼底镜、眼压(Goldmann压平眼压计)检测。

1. 2. 2 视野检查 (Humphrey视野计30-2程序)。视野检查仪器选用美国Humphrey750型视野分析仪,应用30-2视野检查程序,通过计算机处理并显示视野检查结果,测量全视野、上方半侧视野、下方半侧视野MD值。

1. 2. 3 3D-OCT检查 受试者于暗室内接受OCT检查,仪器采用 Topcon 3D OCT-2000(Ver 8.0)扫描仪。取坐位 ,下颌置于颌架,调整眼部位置,被检眼注视镜头内绿色视标。采用3D Macula(V)模式对黄斑区进行512×128三维断层扫描,扫描范围 7 mm×7 mm,测量 6 mm×6 mm 黄斑区范围平均、上方、下方mGCC厚度。采用3D Disc模式对视盘周围进行512×128 三维断层扫描 ,扫描范围 6 mm×6 mm,获得以视盘中心为原点,直径为3.4 mm的环形线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绝对值。测量并显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及全周平均pRNFL厚度值。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上方、下方、平均mGCC厚度及颞侧、鼻侧、上方、下方、全周平均pRNFL厚度。比较进展期和早期组的全视野、上方半侧视野、下方半侧视野缺损MD值。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上方、下方及平均mGCC厚度比较 早期组、进展期组上方、下方及平均mGCC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组上方、下方、平均mGCC厚度均显著低于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三组鼻侧、上方、下方、全周平均pRNFL厚度比较 早期组、进展期组颞侧、鼻侧、上方、下方、全周平均pRNFL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组颞侧、鼻侧、上方、下方、全周平均pRNFL厚度均显著低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见表2。

2. 3 早期组与进展期组全视野、上方半侧视野、下方半侧视野MD值比较 进展期组全视野、上方半侧视野、下方半侧视野MD 值分别为 (8.25±3.13)、(8.04±2.84)、(8.17±2.39)db,均显著高于早期组的 (4.82±2.53)、(4.97±2.78)、(4.60±1.86)d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三组上方、下方及平均 mGCC 厚度比较 ( ,μm)

表1 三组上方、下方及平均 mGCC 厚度比较 ( ,μm)

注 :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与早期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上方 下方 平均早期组 80 93.40±7.66a 93.68±7.80a 93.37±7.97a进展期组 90 77.63±12.52ab 77.39±13.83ab 77.86±12.90ab对照组 80 104.30±8.64 103.87±8.28 104.14±9.12

表2 三组颞侧、鼻侧、上方、下方、全周平均pRNFL厚度比较( ,μm)

表2 三组颞侧、鼻侧、上方、下方、全周平均pRNFL厚度比较( ,μm)

注 :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与早期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颞侧 鼻侧 上方 下方 全周平均早期组 80 73.75±11.27a 76.36±12.43a 113.70±10.69a 138.87±15.36a 103.27±10.16a进展期组 90 59.14±12.54ab 61.77±13.22ab 93.17±13.56ab 99.34±16.05ab 78.31±12.28ab对照组 80 88.24±13.62 84.73±12.58 135.58±14.42 154.46±13.64 116.45±7.73

表3 早期组与进展期组全视野、上方半侧视野、下方半侧视野MD值比较( ,db)

表3 早期组与进展期组全视野、上方半侧视野、下方半侧视野MD值比较( ,db)

注 :与早期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全视野 上方半侧视野 下方半侧视野早期组 80 4.82±2.53 4.97±2.78 4.60±1.86进展期组 90 8.25±3.13a 8.04±2.84a 8.17±2.39a

3 讨论

青光眼是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生进行性凋亡导致的眼科疾病。由于神经节细胞及轴突的丢失,患者视网膜光敏感度下降,进而造成视野缺损。研究表明,在青光眼患者出现视野缺损前已有30%神经节细胞发生凋亡,故检测神经节细胞的异常变化情况对于早期青光眼诊断具有重要意义[6]。随着眼科学研究深入与仪器技术进步,眼底黄斑与视乳头旁成为青光眼研究的两个重要区域。研究发现[7],pRNFL厚度改变早于视野损害,故该指标检测可观察到眼部组织早期病变。近来研究发现,黄斑区在正常人群中的解剖变异较小,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胞体是其轴突直径的10~20倍,故检测mGCC厚度较pRNFL厚度更加准确。随着3D-OCT技术发展,mGCC逐渐成为青光眼的研究热点[8]。

本研究结果显示,青光眼患者不同区域的mGCC与pRNFL厚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不同区域mGCC与pRNFL厚度在早期与进展期青光眼患者中亦呈现显著性差异 (P<0.05),随着病情进展 ,mGCC 与 pRNFL厚度均表现出变薄的趋势,该结论与目前研究结果相一致[9]。Seong等[10]研究得出,mGCC与pRNFL在早期青光眼诊断方面均有相同的诊断能力。潘艳杰等[11]也有类似报道。本文虽证实mGCC与pRNFL在诊断效果方面类似,但鉴于mGCC在青光眼早期已发生改变,时间较pRNFL更早,且因mGCC结构特性具有更高的检测准确度,作者推断mGCC比pRNFL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早期文献报道中,有学者[12]认为pRNFL相较mGCC诊断效果更优,作者认为可能是所选青光眼分类标准与仪器检测技术方面的差异所致。视野变化在早期诊断中时间上滞后于mGCC与pRNFL,是青光眼诊断的重要指标,直接反应青光眼病变程度、视野损害程度随着MD值的加大而不断加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进展期组全视野、上方半侧视野、下方半侧视野MD值均显著高于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有研究[13]曾指出,视野MD值若持续加大,患者眼压将持续处于高压状态,进一步导致pRNFL厚度降低,进而加速青光眼病情进展。

本文尚有待进一步深化讨论,需采取大样本对各指标诊断效力做出评判。然后结合本文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可知,mGCC、pRNFL厚度与视野在青光眼分级中差异明显,显示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联合诊断可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期组青光眼视野
青光眼问答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患者PBMC 中Fas/FasL 表达及免疫机制研究*
低水平HBsAg患者纤维化分期特征及其与血小板的相关性分析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居· 视野
癌胚抗原、糖蛋白抗原联合检测对不同分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药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