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超引导下穿刺冲洗与置管引流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疗效比较

2018-12-14徐震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4期
关键词:哺乳期引流术脓肿

徐震

乳腺脓肿属于哺乳期的常见疾病,手术为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但传统手术由于创伤大,影响术后美观[1]。目前微创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在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不影响患者正常喂养[2]。而现在女性希望在治疗的同时保证乳房的完整性,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一般为B超引导下穿刺冲洗,但患者伤口愈合效果较差,本文通过将置管引流术纳入其中,对比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学诊断确诊,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已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排除有严重心、脑、肾等原发疾病不能手术患者。对照组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6.5±3.2)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2.8±1.1)个月。研究组年龄 19~35岁 ,平均年龄 (25.8±3.1)岁;病程 1~6个月,平均病程(2.9±1.1)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冲洗,消毒后进行局部麻醉,在脓肿周围正常组织进行穿刺,通过B超引导下进行定位,快速穿刺到脓肿中心,尽量将脓液抽净,再进行多方位穿刺脓肿,直到液体清澈,拔出针头使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2~4 d后再穿刺抽液,对脓液进行细菌培养,进行抗生素治疗。

研究组采用置管引流术,使用1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穿刺抽脓,根据脓肿位置作切口,将弯止血钳钝性分离入脓腔,抽净脓液,洗净坏死组织,置入引流管后反复冲洗脓腔,直到液体清亮,负压引流。术后进行生理盐水冲洗,每隔2~5 d复查1次,无明显残腔后拔除引流管。使用抗生素3~5 d,治疗期间停止哺乳。

1. 3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患者伤口愈合优良,并无不良反应,引流管拔除;有效:患者伤口有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少;无效:患者伤口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2%(2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n(%)]

3 讨论

哺乳期乳房脓肿的主要原因通常为细菌感染和乳汁沉积,临床治疗目的以减少患者感染、避免出现局部疼痛与发热为主[4]。传统治疗需要行大切口,并进行切口引流,效果虽然存在,但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影响母乳喂养。

哺乳期乳腺脓肿传统治疗方法为大切口脓肿切开引流,效果较好,瘢痕明显,影响患者美观,多数患者由于退乳会直接影响母乳喂养,因此,在乳腺脓肿处理时,需要不影响乳腺功能,保持乳腺完整,保留良好的乳房美学效果,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预后[5-8]。近年来,B超引导下的微创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B超引导穿刺可以准确定位,特别是深部脓肿,避免了治疗的盲目性和不完整性,减少正常乳腺导管的损伤。本文通过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2%(2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引流过程中引流管口选择隐蔽的位置,类似乳晕、乳腺,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出现瘢痕,彻底冲洗脓腔,利用负压吸引可提高引流效果,提高脓肿治愈率[9-11]。

综上所述,哺乳期乳腺脓肿实施置管引流术,术后创口较为美观,且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运用;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上需要根据病情进行选择,保证患者创伤与美观的问题。

猜你喜欢

哺乳期引流术脓肿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进展及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