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专业本科人才特色能力培养与训练

2018-12-13赵红岩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食疗保健营养

赵红岩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在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2017年4月陕西省印发《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继续积极推动幼儿园发展建设,包括新、改、扩建城乡幼儿园;鼓励优质幼儿园办分园及与其它幼儿园进行合作办园;扶持普惠性幼儿园等等举措,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决策部署。由此,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紧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现象[1]。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发布, 2017年陕西省幼儿教师职工总数为13.2万人,期中专任教师5.98万人,师幼比例1:14,按照《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文件中规定师生比为1:6配备师资估算,需要新增幼儿教师数量是目前师资总数量的两倍。

与此同时,幼儿园对幼儿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工作、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幼儿生活组织和保育工作等一系列典型岗位,均具有较高的专业要求和技能要求。因此,科学确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规模和层次,系统推进学前教育进行专业化和改革和建设,是以促进学前儿童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2-3]。于此,国家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用以规范幼儿教师的职业核心能力,并对职业核心能力提出了更具体和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而具备职业核心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备素质。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依托自身专业特色开办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本科专业。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尤其是营养与保健方向的特色能力,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本文以我院2014级、2015级、2016级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开展特色能力培养和训练研究。

一、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专业学生特色能力的主要内容

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与《幼儿园工作规程》为准则,对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定位,具体包括:第一,一般教育能力:包括弹、唱、跳、画、讲、写、做等基本教学能力。表现为会唱儿童歌曲、会弹奏乐器、会表演儿童剧、会跳儿童舞蹈、会讲儿童故事、会写规范字、会做儿童体操、会做手工、会写活动方案、会创编儿童歌舞、故事、儿歌等[4-5]。第二,综合教育能力:是指《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到的七项职业能力。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第三,特色能力:一方面是食育教育能力,指具有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和发扬优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能力,不仅能够运用营养与保健专业知识对幼儿膳食营养进行科学设计,合理配餐,而且能够通过食育教育让儿童从小爱上天然食物,并学会均衡营养、合理膳食。另一方面是食疗保健能力,指具备一定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在明确多种儿童常见病(如感冒、腹泻、龋齿、便秘、肥胖、厌食等)病因的基础上,善用各种常见食材的保健功能,充分发挥其预防和治疗作用。也就是说将营养和药膳食疗结合起来,通过日常膳食,在提供基础营养素的同时,又起到预防保健、治疗疾病的作用,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减少药物的摄入和依赖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加安全方便的维护儿童身体健康。

二、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专业学生特色能力培养的问题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般教育技能优势突出。尤其是很多学生的单项教育技能凸显。这与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技能训练体系密不可分。本科生入校后的第一学年,利用早晚自习时间,便已开始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第二学年,专业课上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如舞蹈、钢琴、美术、儿童文学、手工制作等课程,全部采用项目考核,教考分离的考核方式,强化了学生的一般教育技能。对于综合能力的培养,我院系统开设的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认知与学习、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游戏与指导、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等课程,教学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但是,本专业学生的特色能力却几近缺失,尤其在实践教学中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食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截至2015年,我国已有22个省份699个县开展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近10万所学校开餐,受益学生近2300万人。另有19个省份529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工作,覆盖学校近4万所,受益学生达1000余万人。然而,如此庞大的营养计划,却缺少与之相配套的健康教育,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浪费等现象。针对这一现状,有关专家呼吁,亟待加强“食育”教育。所谓“食育”,其实就是指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目前我国儿童面临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双重挑战,除了在个别贫困地区存在食物不足现象外,对营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营养意识差、知识缺乏以及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引起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的重要原因。应把营养健康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食育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食育教育能力是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出的新的能力要求。其二,营养配餐与和食疗保健能力薄弱。营养配餐与食疗保健是保障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通过日常膳食即提供儿童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素,又起到预防疾病、更安全方便的治疗疾病的作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具备营养配餐与食疗保健的能力,就可以更好地指导家长共同维护好幼儿的身体健康。但是通过下园实习中我们观察到,很多学生的这种能力,还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缺乏实战的机会和经验,作出的食疗指导偏差较大,久而久之自信心不足,不敢承担相应的工作,因而尚不能充分发挥这方面的能力。

三、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专业学生特色能力培养和训练的措施

第一,课堂教学。以营养与保健为特色,有针对性地开设了《食育学》、《营养与食疗学》、《中医药膳与食疗学》等特色课程。具体内容详见表1。

第二,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是促进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采用多种训练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训练项目、训练内容、指导教师相对固定,要求学生全员参与。训练项目、时间和考核方式见表2。

第三,下园实习和下园见习[6]。在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专业本科学生的实习和见习过程中,除了按要求完成五大领域的实习任务之外,特别增加了营养和食疗方面的实习任务,如,调查幼儿园营养配餐现状;观察并记录全园幼儿的膳食习惯;跟踪记录患儿并联系患儿家长,提出具体食疗意见等。

表1 特色课程简介

表2 技能训练项目、时间和考核方式

表3 实习见习安排

第四,毕业设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毕业论文;二是学生独立设计与组织一次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三是学生独立完成幼儿园一月营养食谱的设计。要想完成毕业设计,学生必须到幼儿园一线实践,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活动组织方式、营养需求和现状等。在这过程中只有将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五大领域综合课的教法知识、幼儿园游戏理论与实践、学前儿童保育学、营养与食疗学等课程的内容综合实践运用,才能完成顺利毕业设计的工作任务。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在高等师范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调整中不断探索与成长,面临着无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核心能力有了更具体和更高的要求,继而高校开始在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实践探索,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其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我院依托自身办学特色,开设的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专业,在全面培养核心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学生特色能力培养,以此优化学前教育人才特色培养模式,满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食疗保健营养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消化不良 食疗帮忙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食疗助你远离感冒
食疗养生祛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