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范战备训练潜在生态风险之我见

2018-12-13朱升国

国防 2018年6期
关键词:演训生态

朱升国

内容提要:兵力兵器的机动展开、攻防战斗的迅速转换、火力集群的频繁突击,构成一幅幅实战画卷,但也会带来一幕幕生态残景。在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新时代,全军官兵应主动妥善处理演训活动与生态保护间的矛盾,强化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观念,在苦练杀敌本领,不断提高能打仗、打胜仗能力的同时,努力将生态风险降至最低,实现实战化演习训练与绿水青山般文明生态的和谐发展。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国家总想在我国周边生事、生乱、生战,致使我国面临严峻安全风险与战争威胁。为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全军部队都在贴近主要作战对手、贴近预定战场、贴近实战背景,不断加强以战斗力为根本标准的军事训练。然而,实战化军事训练难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何既把“能打仗、打胜仗”的军事训练搞上去,又把影响绿水青山的生态代价降下来,实现演习训练与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是全军部队必须直面解决的现实问题。

战备训练潜在的生态代价分析

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近年来,部队战备训练全员全装广泛参与,机动范围全域展开,科目内容聚焦实战,难度强度递增推进,对抗过程持续激烈,促进了部队打赢能力的大幅提升,但也潜伏着多重生态风险。

(一)尾气排放助推温室效应

世界权威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机动车尾气是最大的空气污染源。理想状态下,洁净燃料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物质,但因燃料中含有杂质和添加剂,且燃烧不完全,故汽车尾气(包括舰船、飞机等)常会排出固体悬浮颗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及硫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其中,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能促使气温升高,并破坏地球的臭氧保护层,让阳光直接照射地球表面,加速气温升高;氮氧化物和随风扩散的铅微粒会进入人的肺部和血液,损害呼吸系统,危害人体健康;尾气的聚积效应可致局地出现酸雨、黑雨等现象,影响气候环境。军队历来是油料消耗大户,二氧化碳的重要生产者之一。海湾战争中,美军的油料消耗约占整个物资消耗的一半,多国部队仅对伊拉克空袭就消耗掉300万吨油料,有时一天要消耗掉5万吨油料。作战如此,训练亦如此。大型作战飞机,如战略轰炸机,1个起落架次就会烧掉数以吨计的燃油,大型航母每航行100千米要耗掉数十吨油料。显然,部队机械化水平越高,演习训练越频繁,油料消耗量就越大。随着我军机械化建设的实现,必将促进部队机械化水平、人均车辆占有数和人均马力数的大幅提升。毫无疑问,在实战化背景下,全军各种车辆、舰船、飞机、工程机械等用油装备的高强度密集出动和长时间连续演训,将使油料消耗成倍增长,其对环境影响不容忽视。

(二)弹药消耗危及生存环境

炮火硝烟是实战化演习训练的产物,也是重大生态危害的源头。一是爆炸产物毒化空气。各种炮弹、炸弹、地雷等武器弹药在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爆炸产物,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和水蒸气等,基本形态为气态,如1千克梯恩梯炸药爆炸后能产生740升上述气体,在这些气体中,一氧化碳占比高达47%。而一氧化碳是一种毒害性很强的物质,人体吸入浓度为0.02%的一氧化碳时,会感觉头痛,吸入浓度为1.28%的一氧化碳达到1~3分钟时,就可能引发死亡。此外,演习中常见的发烟手榴弹、发烟罐所发出的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锌、氧化铝、炭黑等物质,大量吸入也可能致人死亡。二是爆炸残留物危害性大。武器弹药的大规模使用,战场和演训场上必然会遗留下大量未爆弹药(俗称“哑弹”),其中包括子母弹的“子弹”哑弹。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报告,在伊拉克战争使用的集束炸弹有16%是哑弹。北约认为,在科索沃战争中有8%~12%的“子弹”约34744枚没有爆炸。这些未爆弹药已成为战后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巨大隐患。与此同时,散落的残爆炸药粉沫会渗入地下,影响植物生长,污染水源。三是炸点处的植被会被摧毁,生态难以修复。1块置于地面的200克梯恩梯药块爆炸后,可形成直径20厘米、深10厘米以上的炸坑,其爆炸冲击波可破坏直径数米范围内的草木。而这种破坏是毁灭性的。由此可见,爆炸性弹药与火工品一旦使用,无论爆炸与否都将对环境构成重大危害。事实上,训练和演习中的弹药使用量十分惊人,美军1个机步师装备的147门各种火炮,一次齐射的弹药消耗量就高达40吨。因此,对十分重视火力突击的我军而言,年均弹药使用基数非常巨大,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可低估。

(三)演训全程影响当地生态

训练演习的一招一式关乎战斗力生成,同样也影响着演训地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一方面,人员、工程机械、坦克装甲车辆和自行火炮等装备的频繁机动、展开、突击,是演习的基本过程,必然直接大面积碾压植被或表层土,尤其是履带式武器装备反复碾压地表,对生态环境的损伤将是不可逆的。比如,1辆坦克从进攻出发阵地向400米处的敌防御前沿发起冲击,其双侧履带碾压的地表面积就超过450平方米。如果成建制的坦克装甲车辆在更大范围内机动,可想而知其对生态的破坏会多么严重。另一方面,构筑工事、设置障碍、实施工程伪装是演习的重要内容和大项准备活动,投入兵力多、作业时间长,对生态环境破坏范围广、程度深。此外,生活垃圾、弹壳、破片、油污等既是演习的主要副产品,又是恶化生态环境的催化剂,纵贯演习全程,遍布演习全域,威胁水、土、空气、动植物等几乎所有生态构成要素。1节被丢弃的一号电池,能污染60升水,可使10平方米土地失去使用价值,且持续污染20年,1个废弃的塑料袋在自然条件下完全降解需450年之久。在广袤的陆海空域,全军部队及其大量武器装备长年累月实施的各种训练演习,对生态的影响存在着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效应。

降低生态代价的对策思考

不计生态代价的建设发展迟早会受到环境的惩罚。事实上,一代人种下的环境苦果可能需要几代人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才能逐步修复。为了避免重走“破坏—修复”的环保老路,国家加速推进绿色发展战略,打响了3年蓝天保卫战。全军部队应当自觉地从思想与行动上探寻战备训练与环境保护的最大公约数,将生态风险降到最低值。

(一)强化思想认识,增强环保自觉

正确的环保认识可促进部队官兵的环保自觉,大大降低战备训练的生态危害,促进战备训练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一要提高全局性认识,自觉做到事事谋环保。绿色发展战略是国家战略,蓝天保卫战是全民之战。全军各部队必须站在国家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自觉夯实环保责任。尤其是各级党委和机关,要克服演习训练对环境的影响难以避免,只要“能打赢”,付出一点环境代价也值得等错误认识,自觉将环境评估融入各项军事训练和重大演习活动的筹划、准备与实施全过程,真正把可能的环境负面影响想细,把能做的具体环保措施订实。二要提高重要性认识,自觉做到时时想环保。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和官兵自身生命财产安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体官兵要克服环保是地方政府的事,是上级领导、机关和业务部门的事等不良思想倾向,做到“日常环保我负责”“驻地环保我尽责”“演训环保我有责”,自觉把环保与日常生活和练兵打仗捆绑在一起,常怀环保之心,常尽环保之责。三要提高紧迫性认识,自觉做到处处搞环保。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全员全域全时渐进的过程,必须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不能有丝毫懈怠。要纠正军事行动有环保例外的错误认识,切实认清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认清新疆、西藏等部分省区的生态脆弱性,切实认清军事训练与演习对当地生态建设的负面影响,确保演习训练中全流程全要素落实环保措施。

(二)注重顶层设计,加强刚性环评

绿色生态环保是战略国策,是部队训练、演习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基本行为规范,必须体现在训练计划与演习方案的制订上,考量在检查督导与总结讲评上,提高在装备标准与油料品质上。一是要把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贯穿于演训方案编制过程的始终,反复权衡演训目标、技术条件、保障措施等要素,优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训练与演习方案,从源头上预防和减轻战备训练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要加强对难以避免的生态负面影响的分析,科学预测各种潜在的和显性的生态影响后果,提出预防或减轻生态环境破坏的对策和措施,确保训练与演习方案建立在与生态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二是要把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贯穿于检查督导过程的始终,抓住训练、演习中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等评价重点,筛选大排量装备和弹药爆破器材等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盯住军政主官、驾驶员、操作员等关键影响群体,组织专门环保督导检查力量,从演训准备查起、一查到底,做到查重点、重点查,查反复、反复查,以实时监测环境影响,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补充完善演训方案。三是要把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贯穿于装备研制与油料供给过程的始终。要按照有利于环保的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最新环保标准,及时更新军用油品使用标准、军用装备废气排放标准,并加强对全军所有装备的环保监测检查,坚决淘汰排放严重超标的老装备,全力升级改造排放不达标的落后装备,注重提高高品质燃油在用油装备中的使用比例,全面加强对用装人员的节能减排技术培训,从根本上改善装备的环保性能。

(三)紧盯影响因子,细化环保措施

抓住战备训练中引发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主要因子,细化针对性措施,强化末端落实,是最终达成战备训练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基本保证。一要少碾缓压。参训(演)车辆应充分利用砂石路、人行路、河床、堤坝等原有道路,选择训练基地或戈壁沙漠等植被稀疏地域驻训,严格按规定秩序和时间节点快速有序机动。在符合战术要求的前提下,后车应跟随前车行进,禁止超越抢行,禁止擅自改变机动路线,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车辆对植被的碾压范围。遇生态脆弱区及难以绕开的重点生态保护区,应采取加装履带防护橡胶板、在植被或地表面铺设缓冲层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生态破坏程度。二要精选细构。参训(演)官兵应充分利用原有工事、有利地形地物和预制构件构筑工事,设置障碍,最大限度地减少土方作业量,以节省作业时间,减轻生态环境破坏范围与程度。当不得不进行土工作业时,应留取表层土或草皮,以满足工事伪装需要,确保工事回填时的植被恢复。三要控爆销残。作训部门要严格控制炮弹、炸弹及炸药使用的批次、数量、区域,严格控制炸点显示药量、地点,杜绝过分用弹和过度显示,严防植被大面积破坏。“三实”作业单位要加强对炸点的观察和记录,认真清理实爆作业现场和实弹射击区域,彻底排除并严格销毁哑弹、哑炮和残爆物品,严防次生环境危害发生。四要防火控烟。参训(演)部(分)队要精心控制照明弹、信号弹的留空时间,精细确定火力打击的落弹区,严格限定燃烧弹的落点,严格控制喷火作业目标,避开容易引发火灾的区域。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引发的山林与草地火灾,提前设置防火隔离带,预先准备灭火器材,就近赋予演训分队灭火任务。要加强对生活火源的管控,采取降尘消焰措施,控制燃煤取暖和野炊等产生的烟尘,指派专人检查野炊余火,掩埋灰烬,防止乱丢烟头。五要去污除染。全体参训(演)官兵应从习惯养成入手,从点滴做起,消除环境污染。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处理,能回收的回收,可填埋的填埋。生活污水应加以充分利用,以促进被破坏植被的恢复。野外禁止随处大小便、乱扔废弃物。厕所位置应避开水源地,防止对饮用水和河流湖泊的污染。野战修理工间应铺设地垫,防止油污渗漏。

猜你喜欢

演训生态
东部战区联合演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太空演训导调控制体系研究
基于机动数据的摩托化机动演训组织效果评估
生态
花更艳情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