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弹性差异及影响因素探讨

2018-12-11倪炎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8年10期
关键词:特殊群体心理弹性差异

倪炎

摘 要:特殊群体大学生由于心理状态欠佳,在大学生活中适应能力较差。分析大学生抗压能力的表现与心理弹性的研究理論和方法,在查明心理弹性对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心理弹性的表现形式与特征差异,重点探讨了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合理规避危险性因素与提升保护性因素有助于加强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弹性,进而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弹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10-0083-03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升学就业环境日益复杂,成才欲望强、人生定位高、学业期望值大等高标准的价值取向导致大学生群体面临的竞争压力持续加剧。对处在身心成熟关键时期的大学生群体而言,由于家庭环境、社交能力、身体健康、学业成绩、经济困难、沉迷游戏、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或生理上具有一定缺陷,在大学生活中呈现弱势的表现,甚至影响其学业顺利完成的群体被称为特殊群体大学生[1]。美国心理学会结合应激与健康心理学提出了心理弹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的概念,形成动态看待个体心理应激反应能力的过程[2-3],具体定义为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压力时表现出的良好适应过程,即个体遇到困难时能成功应对并保持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能力[4]。因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弹性研究对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在为其更好地成人成才,快速地融入社会提供指导之外,还对学校的安全稳定与和谐校园建设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一、心理弹性在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一)心理弹性是特殊群体大学生抗压能力的表征

心理弹性作为大学生压力的反弹能力指标,其特征值与消极情绪呈负相关,但与积极乐观的情绪呈正相关[5]。因此,心理弹性是特殊群体大学生在抗压能力上的表征,能够敏感地反映当个体受到压力时的心理活动波动程度。心理弹性高的学生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和积极的心态应对学习生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反之,心理弹性低尤其是特殊群体大学生在面对逆境和压力时,无法接受或抗压失败导致出现心理问题或陷入不良状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强化心理弹性具备积极的作用,即在面对生活逆境或压力时,原本处于“身心精神平衡状态”的个体要维持心理平衡状态,就需要调动保护性因素与生活逆境相抵抗;当抵抗无效时(即心理弹性差),心理平衡就会被打破,产生心理障碍或者恐惧、内疚、迷惑等情绪的异常表现[6]。因此,探讨心理压力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影响,研究心理弹性在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保护作用,有助于全面建立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压力适应机制,实施积极心理学影响下的干预方案。

(二)心理弹性是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问题风险的内控因素

日常生活中的消极事件会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消极情绪,大学生特殊群体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个体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差,心理状态起伏不定,一旦产生消极因素或外部环境压力水平增加时,心理较易出现变化从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弹性作为压力应对机制,通过有规律的训练和加强可以使特殊群体学生在与外部消极事件应对时保持稳定平和的心理状态,个体仍能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减少高校特殊群体中的心理问题人群[7]。对外界干扰导致的心理问题而言,在进行心理干预后个体还需花费较长时间进行自我修复以达到最终的康复。而对于心理弹性较高的个体来说,面对消极事件时很少需要外界的帮助来维持心理健康,并且通过自身的心理能力成功应对消极事件后,个体的心理弹性也得到了强化训练。因此,通过提高心理弹性的方法降低心理干预不成功的风险,从个体内控因素入手,减少出现心理问题的特殊群体学生,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心理弹性有助于特殊群体大学生人格塑造与长远发展

大学阶段是个体形成、健全人格、品质提升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品格和精神品质决定着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人生走向。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特别是特殊群体大学生,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心理偏差和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后续的发展。例如,在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致力提升个体的心理弹性,通过提高自信心、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品质的方法使其对自我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对自身能力有充分的估计从而达到帮助特殊群体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成为个体由大学走向社会的良好过渡,大学期间夯实基础、全面发展,这对于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弹性是帮助个体提升自我、全面发展的关键,只有心理弹性得到加强,才能在面对问题时以清晰、积极、平稳的心态去解决,使自身得到快速的提升和全面的发展。

二、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表现和差异

(一)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表现

心理弹性是个体必备的心理能力之一,受所处环境、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所表现出的心理弹性水平各异。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状态大多比较脆弱,尤其是经历过重大应激事件更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造成适应性障碍和抑郁、焦虑方面的心理疾病。有的特殊个体通过自我修复或寻求心理帮助的方式能够很快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而其他个体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甚至无法恢复,这表明不同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差异明显。因此,心理弹性差异是个体之间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关注的重点。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个体心理素质强、积极乐观并具有较高的心理恢复能力,在遇到消极事件时反应速度快、调整心态用时短、承受压力能力强。二是由于自身心理素质处于大众化水平,根据消极事件的影响力表现为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抗压力,恢复心理健康。三是由于自身心理素质较弱,在遭遇外界强压时呈现逃避、无法接受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不堪一击,详见表1。鉴于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密切关系,通过对特殊群体大学生进行心理弹性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他们的幸福感指数以及对生活情感的满意度。

(二)特殊群体与普通群体大学生之间的心理弹性差异

心理弹性作为个体应对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在压力与逆境等事件中帮助个体积极应对、降低消极结果带来的影响力。由于影响个体心理状态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殊群体与普通群体大学生之间的心理弹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笔者梳理特殊群体与普通群体大学生之间的心理弹性差异发现,一类主要由家庭经济困难、单亲或孤儿等特殊家庭情况组成,其中部分学生人生阅历相较普通群体更加丰富,较早地学会独自面对压力和消极事件,心理弹性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因此面对学习压力、生活困难等非初次压力时具备较强的心理弹性,表现出积极应对的健康心态,心理弹性明显优于普通群体学生。相反,另一类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弹性劣于普通群体,他们学习能力欠缺或身体、心理出现严重的残障、疾病而内心十分敏感脆弱,再加上心理弹性从未得到锻炼,很容易在遇到敏感问题或者应激事件时悲观情绪加剧进而崩溃,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影响个体的大学生活。因此,心理弹性作用取决于个体与发生事件互动的结果,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表现也截然不同,根据特殊群体的受挫能力、压力类型等表现出的心理弹性与普通群体大学生相比存在着差异。

(三)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差异比较

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的构成条件复杂、影响因素多样,诸如身体或心理缺陷、学业困难、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经济困难、家庭关系复杂、沉迷网络等内外部因素,因此在面临压力和困难时表现出的心理弹性水平也不同。一般情况,先天条件不足导致的心理弹性水平要高于后天或突遭变故的特殊群体,由自身因素导致成为特殊群体的心理弹性水平要高于外部环境致因因素。例如,同样是经济困难型特殊群体,经济条件一直比较困难的学生与突遭变故导致经济困难的学生相比较,前者的心理弹性水平要高于后者。再比如先天性残疾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对于事物的接受度比较高,适应能力强于后天出现重大疾病的个体,因此前者的心理弹性水平更高。此外,个体所具备的消极影响因素数量也是导致心理弹性出现差异的因素之一,由多个消极影响因素组成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弹性要劣于单一因素的个体,前者容易在压力、挫折面前显得束手无策,无法应对。出现多重问题的特殊群体学生自身比较复杂、内心比较敏感且在压力和困难面前表现自暴自弃,尤其在面对多重挑战时容易因挫败导致连锁反应,使得心理弹性水平急剧降低超过承压极限值,进而诱发心理问题。

三、影响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弹性因素探讨

(一)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弹性存在的问题与缺点

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各异,由于个体的特质、表现、发展等因素导致心理弹性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和缺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心理弹性能力欠缺。特殊群体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或挫折等负面事件时,总认为自身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恐惧和退缩。久而久之,在应对负面事件时习惯性逃避,导致心理弹性水平越来越低甚至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第二,应对压力时成功率低。由于导致个体成为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影响因素种类众多、自身情况复杂,心理弹性在作用的过程中充满着不确定的因素,在对抗负面事件时容易受突发情况的干扰降低成功的概率。第三,易受导致个体成为特殊群体的消极因素干扰。影响个体成为特殊群体大学生的问题多种多样,比如家庭、经济、学业、人际交往等问题,甚至个体身上存在多个特殊性因素。在面对的负面事件与自身问题一致或类似时,个体会变得脆弱、不堪一击,不仅无法应对压力甚至会产生敌对情绪导致产生心理疾病。

(二)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危险性因素分析

影响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因素主要分为危险性与保护性因素。心理弹性的危险性因素指个体应对负面事件的过程中影响其正常发挥、起不利作用的外部或内部因素,属于消极因素,而保护性因素则是特殊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帮助其建立自信,面对压力、挫折保持健康积极心态的积极要素[8]。学习能力薄弱、发展欠缺的群体抵抗压力、危险的能力低,这是由于自身条件不足的原因,也是特殊群体大学生的一类危险性因素。经济困难、家庭环境复杂、人际关系冷漠或者突然遭到较严重的打击或挫折,例如因个人行为违纪受到处分则是个体常见的外部危险性因素。危险性因素对心理弹性的影响举足轻重,在个体面对问题或应对压力时干扰心理弹性的正常发挥,是造成个体心理弹性水平波动进而降低的主要原因。心理弹性在不受负面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对抗压力或者挫折的能力随着个体年龄、历练的增长而提高,但危险性因素会影响最终的效果,甚至破坏个体目前心理弹性水平,导致个体出现自卑、一蹶不振的不良状态,进而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三)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分析

保护性因素的种类、形式多样,从个体内部因素来说,自身积极乐观、豁达开朗并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是保护个体心理弹性稳定,不受危险性因素干扰的关键。从个体外部因素考虑,关系密切、对个体重要的人或事物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援助,个体在应对压力事件时的成功率就会上升;特别是家庭成员、亲属的鼓励与陪伴能够帮助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并且在应对过程中提供减弱压力的机会、方法,这对个体紧张的心理状态和相对较低的心理弹性也具备抚慰和鼓励的作用。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一方面能够帮助个体激发、获取积极的心理能力,保持长期、稳定的良好心理弹性;另一方面增强个体的自信和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对困境时迅速做出反应,顺利进入良好的状态。特别是目前特殊群体大学生发生心理危机情况的比例比较高,提高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有助于干预和救助出现心理危机情况的个体,也是他们进行自救的基础。综上所述,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对于干预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和防治心理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寻求和获取保护性因素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和探索的问题[9]。

根据特殊群体大学生遇到挫折、困难等负面事件的反应态度和解决方式,对比其与正常群体心理弹性的特点和差异,可以更为有效地分析出心理弹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在合理规避危险性因素的前提下,积极提升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能够为高校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支持,使个体能够调节、把控心理状态,降低特殊群体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发生概率。因此,在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注重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全面了解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特质与不足,形成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并优化心理危机干预手段的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红琳,周宇颂,陈曦.论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与思想政 治教育的契合——以大学生特殊群体为研究视角[J].辽 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2]刘桂芬.积极心理学視域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问题研 究[J].学术论坛,2011,(4).

[3]陈惠惠,刘巧兰,胡冰霜.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同伴 关系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16).

[4]郑美娟.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关系研究[J].淮阴师 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

[5]崔丽霞,殷乐,雷雳.心理弹性与压力适应的关系:积极情 绪中介效应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3).

[6]江明辉.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支持系统的构建[J].高校辅 导员学刊,2009,(2).

[7]苏静.从心理弹性角度看高校被处分学生的问题化现象 [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

[8]王滨,罗伟.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进展及评述[J].河南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9]王小景.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8,(4).

猜你喜欢

特殊群体心理弹性差异
相似与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迟开的花朵也能飘香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