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8-12-10欧阳桢腊

中国经贸 2018年21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监管对策

欧阳桢腊

【摘 要】在当代,我国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关于商业银行的监管各家都有各家的说法,本文采用分析当下局势,发现其中的问题,如监管机构之间缺乏协调机制,监管人员素质需提高,监管手段单一,金融立法较为滞后,容易发生寻租行为等问题,最后得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后也提到我国目前监管的优点。

【关键词】商业银行;监管;对策

一、引言

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解读如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时着表示,如果经济中的顺周期因素过多,会导致市场过于乐观并造成矛盾的积累,从而到一定时候出现“明斯基时刻”,我国要重点防止“明斯基时刻1”出现所引发的剧烈调整。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监管上应该迈进一个新的台阶,利用这种监管措施能够使得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大大降低,而且还能够起到有效的监督与激励作用。

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析

1.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现状

在我国银监会建立之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在银监会接手后,开始完善我国的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以防止商业银行出现挤兑等一系列不良影响拖累整片金融领域甚至国家的经济。商业银行目前在支付宝等互联网产品冲击下虽然也不断的想方设法吸引存款,但是在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越过边界的情况。截止到12月21日,银监系统2017年共开出28332张罚单,其中覆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等各类银行机构。2017年已然成为银行的“最严监管年”。

2.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存在的问题

(1)监管机构之间缺乏合作交流机制

虽然在当代社会,我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的义务与责任规定非常清楚,但是由于各监管内部许多制度不健全以及彼此之间又有一定的独立管理机制,再加上不同的监管标准和不同的环境下,所以形成了在监管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同意见的情形,各机构之间又坚持己见,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和合作,导致各家都不管的局面,最后监管成效并不显著。

(2)金融监管人员综合素质需要提升

在实际的管理中,监管的有关工作人员与最后监管成效是成正比的,所以我国要提高监管水平,就必须从监管人员处着手。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从事审计的经验丰富的人才以及下设机构虽然很多,但是,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和行业标准,综合素质缺乏,所以有许多商业银行依然在监管下逃过惩罚。

(3)监管效率不高,监管手段单一

我国的关于监管的法律法规方面善不完全,在大多数的金融监管部门中,权力不大,因此采取行政手段时束手束脚,再者加上没有强大的法律支撑和必要的经济手段,所以监管效果不明显。再者,由于政府只授权特定的监管部门来监管,并没有创新出别的监管方式,所以监管手段少,这也是导致监管不高的原因。

(4)金融创新与监管法律不一致,存在滞后现象

当代科技发展迅速,因此创新也在时刻产生,在新的事物出现的时候必然伴随着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法律跟不上发展,必然出现乱象。在许多监管方面的法律文件只是属于行政法规,因此缺少具有震慑力的法律来衡量标准,长久以往,必然出现滞后现象。

(5)在监管过程中容易发生寻租行为

监管过程中,会有许多因为稍微越界而被严重处罚的情况。有些小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高,风控等方面能力不强,会无法负担大额罚款,会因此寻租有关人员,放松对其的监管和减少处罚等。但是小的商业银行因为经营状况不佳很可能会连累其他金融机构,从而晃动整个国家的经济。

3.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有效的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督,银监会应与有关部门合作,起草有关立法方案,对相关情况进行明确的规定,在违法违规的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要加大惩罚的力度,使之以后面对快要跨出边界的境况时望而却步。例如擅自收取其他费用或者模糊引导客户购买高风险产品,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必须严惩不怠。并且,应加强监管部门的内部管理,从而对商业银行实行有效合理的监管,也有效避免寻租行为。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的冲击下,传统银行大受打击,要跳出这个井底,银行不仅要更新业务,更重要的是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这也是内部监管的范畴,而要服务标准化,贴心化,就必须从小事做起。总之,这是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一处崩塌,其他也就无监管可言。由此可知,健全法律法规是多么重要。

(2)建立合理的内控管理部门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法律法规健全的情况下,还要规范自身行为。这样外部约束与内部自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应建立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审计部门和自律与奖惩部门,从而可以实时监控和检查当前的风险和未来发生的可能性,每个机构都拥有如此完整的机构,自然会形成相对安全稳定的金融体系。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内部可设置奖惩制度,奖励行为端正的人以资鼓励,也可刺激其他人向其学习甚至超越;而设立惩罚制度来告诫其他人不得越界。

(3)合理严格规定商业银行准入监管

商业银行准入是监管的首要环节。商业银行开展一项业务或者下设分支机构等都关系到它是否有能力去进行下去,如果只是为了弥补亏损而开展其他业务的话会出现许多问题,包括违法经营,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等。因此监管部门在商业银行准入机制中应不断完善其可能出现的情况,严格规范商业银行开展其他行为的情况。同时,也应及时监控准入之后商业银行的绩效,在其连续不盈利的情况下劝其退出,避免商业银行误以为得到准入允许之后放松其业务的拓展与执行。

(4)提升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信息披露很重要。首先,它不仅是外界判断企业好坏的依据,也是内部实行各种制度的基石。因此,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首当其要的是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商业银行应该统一内部会计标准与审计要求,对相关的情况进行总结与提升,最后制定出一套与其自身符合的标准。其次,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不同的层次,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落实各项披露事宜。还可以利用云计算等计算对数据进行收集与储藏,然后对这些信息加以利用,来提高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商业银行内部还应该做好风险管理的预测和预防,从借贷及自身资产负债情况进行适当的管理,立足于本身的情况,再结合其他手段来最大限度的改善信息披露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确保信息的完整准确和真实。

(5)创新性的施行金融监管

新时代下的创新风起云涌,在产品方面有创新,在监管这一层面必不能落后。因此,监管不能坚持传统的监管方式,而是应该审时度势,立足于商业银行的实际发展方向,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下,灵活的监管,不管是在监管手段还是在实际内容上面,都应进行創新,赶上潮流,也同时能应对金融创新,在这种方式下,才能更好促进金融业的腾飞。

三、总结

在严格监管下,执行力也很强,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按章办事,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增加老百姓对其的信任感。监管机构还将业务操作规章制度做了统一规定,并编制成业务操作指南,用于规范业务操作流程。明确的稽核目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董事会递交报告,以控制业务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在当代社会下,还出现了“影子银行3”。影子银行是由于许多小型公司出现借款难的问题之后出现的,这种业务常常游走于监管之外,在规范商业银行的同时,我国也应密切关注在监控外的金融领域,好在出现错误之前及时阻止,并及时利用法律法规确定这些情况,防止出现在监控之外的猖狂导致引发的危机。

参考文献:

[1]苏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监管现状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7,24(20).

[2]马利军.新时代下的金融监管与商业银行风险防范[J].农村金融研究,2017,12(11).

注 释:

1.“明斯基时刻”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资产价格崩溃时刻。

2.此数据是根据国际金融报发表的《猛吃超2800张罚单,资产遭“暴击”,对手变朋友》的报道中获取。

3.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监管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