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安新区建设背景下京津冀乡村振兴探究

2018-12-10郑宇童李飞魏文超

中国经贸 2018年21期
关键词:雄安新区京津冀乡村振兴

郑宇童 李飞 魏文超

【摘 要】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党中央做出的又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本文研究在雄安新区建设战略背景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大环境下,通过明确京津冀三地乡村发展区位定位,建立农业紧密分工协作模式等方法,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供给和均衡分配,推动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形成适合本地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治理路径,进而实现雄安新区建设背景下的京津冀乡村振兴。

【关键词】雄安新区;京津冀;乡村振兴

一、引言

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被首次上升到国家层面。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设立雄安新区。十九大报告对发展新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部署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报告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使北京非首都功能得到有效疏解,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建设雄安新区和协同振兴京津冀地区乡村不仅是政府面临的新挑战,也为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诸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命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三地作为整体协同发展,基本出发点是解决大城市病并疏解首都的非首都功能,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优势互补、措施一体、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京津冀有国家一线城市北京和天津,同时具有国家经济文化核心机构和科技创新资源,但同时又环绕着一个贫困带,因此三地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非常必要。统筹城乡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经之路,共建乡村振兴要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为保障。京津冀乡村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全国城镇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二、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地处京津保腹地,具有明显的区位和生态环境优势以及很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且同时具备充裕的发展空间,具备高标准建设的条件。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并同时提出基本出发点,即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重要意义在于其有利于优先开发用于人口经济密集地区的新模式、使京津冀空间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并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三、现状分析

1.雄安新区现状

从已有的雄安新区信息分析,雄安新区主要的规划区域为雄县、容城、安新3县,总面积共15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4.71万人,2016年末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雄安新区具有土地面积大、经济发展落后但生态环境条件优越等特征。

2.京津冀发展现状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特别是治理、市场和产业的不协调已成为其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传统分割式治理体系在不断拉大京津冀的发展差距;以行政区划为主的分散竞争模式带来了收入、城乡和区域间的巨大差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走低,原本粗放的发展方式和低成本国际竞争方式无法维系现状。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以区域协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各类主体的博弈关系。京津冀地区同时具备北京的科技创新优势、天津的先进制造业与研发转化优势以及河北省的发展空间优势,为探索面向产业化的创新驱动模式提供了优越条件。三地发展水平不一,城乡一体化程度不同,流动人口聚集,环境污染严重,对于构建共享的社会福利体系,解决城乡区域之间的多重矛盾,对创新型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四、问题分析

京津冀乡村振兴发展必须得到强有力的改革,就目前京津冀总体情况来看,河北明显落后于京津。同时,北京天津两大城市需要“腹地”的支撑来进行发展,但极强的“虹吸效应”使河北与京津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京津在城镇化进程中过度集中了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但在快速发展中北京被人口及环境资源紧张等问题不断困扰,需尽快通过“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规划建设缓解压力。在京津不堪承载的同时,河北环京津尚有20多个贫困县,迫切需要经济上的改善和发展。而要使环首都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就必须通过限制工业产业发展、促进生态涵养等方式,这又与当地贫困人口生计改善、经济发展促进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雄安新区的建立,通过用增量倒逼存量来打破既有利益格局,以雄安新区作为关键点来推动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

五、对策及建议

1.明确三地的功能定位

京津冀农业在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中角色的明确认知以及对京津冀农业的功能定位是在优势互补中实现互利共赢的基本前提。三地在协同发展中的角色和职责是共同但存在区别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协同推进由三地政府共同承担,京津两市要坚决履行人才支持及科技项目的职责,河北要发挥地区优势,并提供多种三地发展所需资源。健全合理分工,优化配置资源的机制,把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产业统筹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同“三农”建设及城镇建设等协调衔接、扎实推进。

2.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

在京津冀三地仍实行区域分税制的情况下,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一体化发展体系,是协同建设美丽乡村的制度保障。建立市场要素合作机制,通过三地要素市场的开发整合,推动资本、土地、人才的有效流动和充分利用。建立农业科技研发合作机制,对三地的科技与资源优势进行科学配置,促进农业科技的协作与发展。拓展和完善农产品的绿色通道,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检体系,建立农产品和农用物资的交易信息共享机制,消除市场流通环节的体制性壁垒,使农产品能够货畅其流。

3.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且让农民平等参与并共享现代化的成果。要协同推进城乡产业对接,在严格保护和有效利用资源的基础上,促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要协同支持农民产业化经营发展;培育以规模经营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要协同支持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流转。京津冀乡村振兴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才能科学、务实地推动京津冀乡村振兴建设的协同、协调发展。

4.推动要素平等交换,实现资源均衡配置

京津冀三地要加快城鄉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进程。使农民生产要素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使土地增值收益得到公平分享,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就业率;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使农业补贴制度得到补贴,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及农业保险制度,促进农业风险有效降低,增加农民收入且推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延伸产业链条,通过生产者、加工者、服务或消费者之间的纵向合作,实现农民增收。加强产业联合是使农村经济活力显著增强且实现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l]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N].2017一4-01.

[2]唐少清.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新动力新进展新机制[N].人民政协报,2016-11-17(05).

[3]唐少清.可持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J].前线,2014(6):55书7.

[4]章力建,朱立志.京津冀一体化农业协同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4,(15).

[5]赵帮宏,王俊芹.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思考[A].北京市社科联、天津市社科联、河北省社科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展望与思考--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市社科联、天津市社科联、河北省社科联,2014.

[6]杨生祥,杨蓉.京津冀协同发展视I}}中的美丽乡村建设[J].求知, 2015(1):48-50.

猜你喜欢

雄安新区京津冀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京津冀协同发展
唱衰雄安新区论调为什么站不住脚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