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效果比较

2018-12-10吴云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福建厦门36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22期
关键词:痔上环切术吻合器

吴云子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内容提要: 目的:对比分析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5年4月~2016年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82例痔疮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B组,均41例,A组患者给予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而B组患者则给予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并发症发生率(12.20%)低于对照组(31.7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VAS评分、术中出血量低/少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传统痔疮切除术而言,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有助于减短痔疮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使用。

痔疮是外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位于肛门部位的疾病,好发于任何年龄,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逐渐增高,表现出间歇便后鲜血,嵌顿时疼痛等症状,对其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多采取手术疗法,如传统切除术,但创伤较大,且术后复发率较高,并且易诱发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如感染、尿潴留、肛管狭窄、直肠粘膜外翻、肛门水肿等,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以及延长伤口愈合,增加时治疗费用、加重经济负担。随着当前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完善,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得以提出,且在各种类型(内痔、外痔、环状痔等)痔疮治疗方面显现出独特优势[2,3]。本文以本院痔疮患者为例,分别采用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旨在为痔疮治疗选取最为合适的治疗方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痔疮患者为例,共纳入82例,随机选自本院2015年4月~2016年7月间,均表现出不同程度肛门坠胀、大便时滴血,且在负重、咳嗽时内痔脱出、齿状线的上下可见痔核隆起等症状,且存在手术指征,无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等情况,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两组,即A组41例,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28~70岁,平均(49.0±7.1)岁,病程2~10年,平均(6.0±1.3)年。B组41例,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30~68岁,平均(49.0±6.3)岁,病程2.5~11年,平均(6.8±1.5)年。分析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发现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较,且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两组按照医嘱完成相关常规临床检查,如心电图、肝肾功能不全、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同时术前12h进行清洁灌肠。

1.2.2 手术方法

B组患者给予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如下:(1)局部麻醉,待麻醉起效,进行扩肛处理,充分显露痔核;(2)对病灶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再明确切除范围,即使用组织钳将病灶夹住,向外拨开,以达到显露内痔根部目的,一方面保证内痔根部、顶部呈贯穿状,另一方面则缝扎动脉缝扎;(3)外痔,行V型切口切开,再联合使用钝性、锐性方式分离肛门括约肌,直至外痔痔核位置,剥离痔核,指导齿状线,利用血管钳夹住已暴露的内痔底部,完成缝扎;(4)切除内、外痔,完成皮赘处理、引流。

A组患者给予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如下:(1)腰部麻醉,利用无创伤性钳将母痔与肛门周围皮肤至夹住,翻开直肠、痔疮下豁膜;(2)肛管内缓慢置入肛管扩张器,以达到扩肛目的,取出内芯,并将肛镜缝扎器置人其中;(3)利用7号线缝合,之后取出缝扎器,再次使用扩张吻合器,确保吻合器头端深入至环扎上部;(4)待缝合性松紧度适中,开始打结处理,即利用持线器侧扎并拉出、牵引吻合器,待吻合器成功取出,对切口进行充分止血。

1.2.3 术后处理

两组术后按照医嘱行常规抗生素、止血等药物治疗,术后当日禁食,次日则进食流质食物,加以叮嘱患者定期随访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时间、术后VAS评分),以及术后就并发症发生率(尿潴留、肛门肿胀、肛门狭窄、痔块脱垂、肛缘水肿、切口出血等)。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情况

治疗后,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时间、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情况(±s)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情况(±s)

组别(n=例数) 手术时间(min) 住院天数(d)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愈合时间(d) 术后VAS评分(分)B组(n=41) 62.5±18.5 5.3±0.7 32.7±7.5 16.3±2.1 5.5±1.3 A组(n=41) 46.0±15.3 3.3±0.5 16.5±4.5 8.1±1.7 2.3±0.5 t 4.401 14.887 11.860 19.433 14.71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对比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后,A组发生1例尿潴留、1例肛门肿胀、1例痔块脱垂、1例肛缘水肿、1例切口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2.20%(5/41)。B组发生2例尿潴留、2例肛门肿胀、1例肛门狭窄、2例痔块脱垂、3例肛缘水肿、2例切口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1.71%(13/4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556,P=0.033)。

3.讨论

根据痔疮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临床治疗多采取手术疗法,以缓解临床症状,促使肛垫复位及形态恢复等。以往多采用传统痔疮切除术,但仅适用于轻度单发痔疮的治疗,而对于病情较复杂的混合痔,则无明显效果。并且随着当前研究的深入分析,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的广泛应用,应当将此术式作为治疗痔疮的首选方法,特别是病情复杂且治疗难度较高的混合痔,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以肛垫病变引起痔疮这一发病机制的新认识为理论根据的新技术,其作用原理如下:(1)切除直肠下端肠壁的粘膜、粘膜下层组织的同时也可吻合远近端粘膜,悬吊、牵拉脱垂的内痔、粘膜被,不再脱垂;(2)减少术后痔血供,控制出血症状;(3)保留肛垫组织的完整性,以及促进直肠下端正常解剖结构的恢复;(4)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等。江余秋[3]以痔疮患者为例,随机分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组、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组,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发现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短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组(P<0.05),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组患者出血量、VAS评分均少于/短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组(P<0.05),说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在痔疮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优于传统痔疮切除术优,不仅能够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风险,而且有助于加速创口愈合,减轻疼痛,改善患者预后恢复水平。

鉴于此,本文以本院痔疮患者为例,对其分为采取传统痔疮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其中接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的A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接受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的B组(P<0.05),和上述研究成果相符,进一步体现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临床优越性,原因如下:(1)相较传统痔疮切除术而言,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创伤性小,即局部切除直肠黏膜及黏膜下组织,不仅可以减短手术时间,而且能够促使切口尽快愈合,进而使得肛垫下移恢复正常的生理结构;(2)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可抑制痔疮血供,使其逐渐萎缩,以达到治疗目的,避免术后复发;(3)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一方面可以保留肛管、肛垫、肛门,另一方面不会对肛门控便功能产生影响,并且有助于粘膜远端的有效引流,以缓解症状,消除患者不适感;(4)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操作简单,且换药方便,不易增加患者不适感,从而促进切口的有效愈合,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本文结果已显示出,A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进一步体现出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笔者结合本文结果,加以总结临床经验,认为在开展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期间,应当注意以下事项:(1)仅需切除肛缘外痔,以减少肛管皮肤组织损伤;(2)一旦吻合口出现活动性出血,立即缝扎,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3)以痔的脱垂程度为依据,决定荷包缝合数量,如外痔严重,则需要在各个切口间留下0.5cm桥皮,以促进切口愈合[3]。

综上所述,对痔疮患者提供传统痔疮切除术、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后者较前者效果优,不仅可以节省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量,而且能够加速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从而减少患者治疗费用,缓解其家庭经济负担,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可将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作为治疗痔疮的理想术式。

猜你喜欢

痔上环切术吻合器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探索吻合器行业标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几种包皮环切术式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基于磁吻合技术的消化道吻合器的研制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外痔切除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对比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对Ⅳ度内痔的临床分析
男性包皮环切术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