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技术

2018-12-08

稀土信息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氟碳离子型稀土矿

◆山东理工大学稀土永磁应用项目拟获得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11月1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拟授奖人选和项目公示,具体如下:

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会议初评、评审委员会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现将评审委员会通过的1项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4项省自然科学奖、13项省技术发明奖、153项省科技进步奖在山东省科技厅网站(www.sdstc.gov.cn)公示。其中,在稀土相关领域,由山东理工大学等单位完成的“稀土永磁与电磁混合励磁发电系统电磁耦合稳压控制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拟获得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中国稀土网)

◆江西制定实施稀土开采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填补国家标准空白

为规范和解决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造成的污染问题,由江西省环保厅组织编制的《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已正式发布实施。在江西省环保厅10月25日召开的10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得上述消息。据介绍,该标准填补了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相关国家标准的空白,对于规范我国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开采以及提升污染防控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在当日的发布会上,江西省环保厅科技标准处副处长段国坤称,环保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防范环境风险的重要抓手,是环境管理和监督执法的重要依据,是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段国坤说,鉴于赣南地区其储量十分有限和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国务院已将离子型稀土资源列为保护性开采的特殊矿种。虽然我国2011年制订了《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但这个标准比较粗放,管理的范围较广,针对性不够强。江西省整个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污染物排放几乎无标准可依,环保监管十分困难。

据介绍,《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于采用原地浸矿工艺的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企业水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证管理及其投产后水污染物排放管理。

江西省环保厅科技标准处处长杨少俊在发布会上提到,该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明确了稀土矿山的监测位置,并对稀土矿山的环境管理进行规定,对规范江西省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污染物排放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标准填补了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相关国家标准的空白,对于我国南方离子型稀土矿也是世界上最珍稀的稀土矿种的科学开采、保护性开采以及污染防控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新闻网)

◆稀土掺杂氟化物中红外激光晶体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苏良碧课题组与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机构合作,基于“稀土发光离子局域格位结构设计”的思想,利用三价稀土离子在萤石型结构晶体CaF2/SrF2中自发富集形成离子团簇的特性,通过合理的掺杂机制提高激活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效率,在低浓度掺杂的情况下实现了超越Stokes量子效率的高效率中红外波段激光输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hotonics Research, Opt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 系列学术期刊上。

研究团队在Tm:CaF2晶体中引入调剂离子La3+,合理设计晶体的组成和配比,显著提高了Tm3+离子2μm波段发射截面和荧光寿命;采用792nm激光二极管做泵浦源,在Tm,La:CaF2晶体中实现了斜效率67.8% (Stokes量子效率41%)、功率4.27 W的连续激光输出,激光波长调谐范围达190 nm(1850~2050 nm)。

研究团队利用CaF2-SrF2混晶中阳离子格位无序的特点,合理设计混晶中Ca和Sr的比例,在4 at.%Er:CaF2-SrF2晶体中实现了斜效率41.4% (Stokes量子效率35%)、功率712 mW的3μm波段连续激光输出,同时在调Q模式下获得了锁模激光脉宽1.78 ns、重频136.3 MHz的稳定脉冲激光输出。此外,采用980nm激光二极管做泵浦源,在3 at.% Er:SrF2晶体中实现了斜效率41%、功率1.06W的3μm波段连续激光输出。

研究团队采用1.94微米Tm光纤激光器做泵浦源,在0.5 at.% Ho:CaF2晶体中获得了斜效率59.8%、功率7.17 W的2μm波段连续激光输出。并且,利用声光调Q技术,实现了脉宽54 ns、单脉冲能量1.9mJ、重复频率3kHz的脉冲激光输出,平均输出功率5.71W,斜效率为48.5%。

该研究工作与目前已报道的同类工作相比具有显著进步,特别是有效避免了在其他类型激光晶体材料中因高浓度掺杂存在的一系列不利影响,包括激光上能级上转换效应、晶体光学质量和热导率下降,从而获得了高效率的中红外波动激光输出。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的支持。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成都综合利用所“典型氟碳铈稀土矿清洁利用新技术研究及示范”获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日前,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揭晓。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综合利用所主持完成的“典型氟碳铈稀土矿清洁利用新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成果荣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国内典型氟碳铈稀土矿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存在能耗高、冶炼成本高、利用率低、污染大等一系列问题。成都综合利用所以典型氟碳铈稀土矿为研究对象,开展绿色低毒稀土选矿药剂研究和稀土清洁高效利用短流程研究,研发了“稀土浮团聚磁选新工艺”和绿色RF系列稀土浮选药剂,形成“典型氟碳铈稀土矿清洁利用新技术研究及示范”技术成果,实现了稀土矿物的常温选矿,提高稀土精矿品位,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冶炼成本实现细粒级矿物的有效回收,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稀土选矿药剂的有毒成分,减少了浮选药剂对环境的污染。该技术成果有效解决了典型氟碳铈稀土矿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具有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该技术成果通过引入RF浮选药剂,强化了稀土矿物与捕收剂的物理作用,实现了零加温浮选,减少了煤炭等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通过采用直链羟肟酸取代传统药剂中50%的带苯环的羟肟酸,减轻了药剂对环境的影响;将湿式高梯度磁选作为产品精选作业,提高了稀土精矿品位及产品价值,取缔传统的干式磁选设备,减少了放射性粉尘对环境的污染;成果浮选捕收剂的团聚作用,人为增大细粒稀土矿物的表观颗粒尺寸,将浮选作业获得的团聚体作为磁选的原料,提高了难选细粒稀土矿物在磁选设备中的选别效果,解决了细粒难选稀土矿选矿损失大的技术难题,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针对难选稀土矿,新工艺可以使稀土选矿回收率由20%提高到55%以上,精矿品位由55%提高到65%以上。

2012年,四川某矿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据典型氟碳铈稀土矿清洁利用新技术在德昌大陆槽建立600吨/天和2500吨/天的工业示范线,使稀土回收率由原有的20%提高至55%以上,稀土精矿品位由原有的55%提高到65%以上;2016年,新型稀土RF系列浮选药剂在冕宁牦牛坪稀土矿选矿厂开展选矿工业试验并取得良好技术指标,四川某稀土选矿厂与成都综合利用所签订了该药剂的长期供销合同。该技术成果在德昌大陆槽稀土矿选矿厂应用后,为当地新增就业岗位130余位,带动了当地运输、消费等行业的健康发展;该成果实现常温浮选后,不仅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每年还可减少煤炭用量600吨,减少碳排放1200吨,二氧化硫5吨,氮氧化物4.2吨,有效的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具有巨大的环保意义;该成果的应用使稀土选矿回收率提高,实现了稀土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根据《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经部审定,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获奖成果63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56项。

(成都综合利用所)

猜你喜欢

氟碳离子型稀土矿
氟碳型绝缘漆在风力发电机上耐候性应用研究
稀土矿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
水性氟碳涂料的研制
CT增强扫描中离子型与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副反应对比效果分析
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发现与勘查开发研究
CT增强扫描注射碘对比剂的观察与急救护理
河南发现中型规模稀土矿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性能及其在棉织物脱水中的应用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分散剂对碳纤维在油性材料中分散性能的影响
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优化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