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长江经济带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研究

2018-12-08胡志林夏梁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世界级经济带湖北省

胡志林,夏梁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430073;2.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武汉43007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持续深化,产业集群特别是世界级产业集群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现代化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罗莎贝丝·M.坎特指出,在21世纪经济形势下,唯有世界级的企业与地区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湖北省处于长江黄金水道的黄金地段,如何利用好得天独厚的黄金资源培育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对于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一、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内涵与显著特征

关于产业集群的概念,亚当·斯密早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便有论述,他将集群视为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中小企业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而形成的群体[2]。但产业集群真正开始受到关注主要在1990年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明确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概念之后,Porter(1998)、Crouch and Rosenfeld(1997)、Feser(1998)、Swann and Prevezer(1999)、Farrell(2001)、Van den Berg、Braun and Van Winden(2001)等众多学者都对产业集群进行了定义[3]。产业集群的已有定义均聚焦于产业的聚集现象,其基本含义包括经济集聚和地理集聚两个方面,前者指具有共性和互补性的相关企业在纵向和横向上的紧密联系,后者则指相关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依赖关系[4]。一般来讲,产业集群具有产业定位清晰、地理分布集中、专业化分工明确、企业网络和企业的根植性等显著特征,而根据这些特征,可将其分为高科技产业集群、传统产业集群、资本与技术结合集群等不同类型。

世界级产业集群是一般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形态,除拥有上述一般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之外,还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基本内涵和识别的基本条件。

1.世界级产业集群拥有世界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世界级产业集群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拥有大量世界级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如美国硅谷拥有惠普、英特尔、思科、谷歌、苹果等诸多世界级的电子信息企业和企业品牌,印度班加罗尔拥有本地的著名软件企业信息系统(INFOSYS)、惠普罗(WIPRO)和TATA咨询公司和英特尔、通用、微软、IBM、SAP、甲骨文、德州仪器等131家国际知名品牌公司。二是国际市场占有率高,拥有世界级的市场影响力。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并不仅仅以国内或周边国家为市场,而是以全球的眼光来进行布局,甚至国内市场只占其很少一部分。例如,波特判断一个国家竞争优势产业的主要标准就是该产业占全球出口总量的百分比是否大于等于该国占全球贸易比重的平均值,同时检查地方产业的出口是否被外商所主导控制。三是拥有世界级的良好声誉。世界级产业集群通常在某一行业领域享有世界声誉,甚至该产业集群所在地成为某一领域的代名词,如好莱坞与电影产业,硅谷与信息产业等,反映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强大影响力,并且两者能够相互促进发展。据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世界上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大多都集中在世界级产业集群内。

2.世界级产业集群构建了世界级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世界级产业集群通常以某一个或某几个大型龙头企业和大量中小企业构成,这些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形成明显的配套协作关系,如日本以丰田公司为首的金字塔式企业序列中,一级配套企业有168家,二级配套企业4 700家,三级配套企业31 600家,四级及以下配套企业则无法统计,众多零部件企业集聚,为丰田汽车在全球大放异彩提供了坚实后盾。不同于一般产业集群的是,世界级产业集群虽然也以聚集于某一地理区域为重要特征,但是这些世界级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通过控制原材料、投资、关键零部件、品牌、研发、设计、销售渠道、市场等各种关键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始终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从而形成对整个产业链极强的辐射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在分工日益向产业内分工、产品内分工深化的情况下,世界级产业集群在某一区域内形成全产业链的情形越来越少,而在全球范围内灵活进行生产布局的情形越来越多。不过,虽然世界级产业集群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产业链和价值链,但不容忽视的是世界级产业集群基本上都是总部经济,绝大多数域内企业都是以内生嵌入型企业为主,或者虽然从外面引进但已经完全本土化。正如波特所认为,外商主导控制的集群往往失去发展的主动权,也缺乏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有的产业尽管规模很大,但是仍难以成为世界级的产业集群[5]。

3.世界级产业集群拥有世界级的持续创新能力。与产品生命周期相似,产业集群的发展通常也大致经历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周期,如何掌握这些周期的特征并逆周期采取激励创新的政策是确保世界级产业集群始终生机勃勃的重要原因。纵观全球范围内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兴衰成败,可以发现那些经久不衰的产业集群都拥有世界级的持续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的保持,并不意味着该产业集群内的所有企业不会经历失败,而是说该产业集群具有“自我净化”功能,能够将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和要求的企业淘汰出去,这种淘汰机制进而会成为激励该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始终保持提高自我创新能力的动力。以硅谷为例,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对以微软为代表的老一批传统信息企业带来巨大挑战,但是,虽然苹果、谷歌等为代表的一批移动互联网新秀已崛起,硅谷却依然是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原因就在于硅谷自身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确保在自我涅中重生。如果没有这种持续创新的能力,那么硅谷很可能就如底特律一样被时代所淹没。

二、湖北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战略方向

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应当培育哪些世界级产业集群?这是关系湖北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选择,直接影响到湖北省在长江经济带、全国乃至全球产业格局中的经济地位。结合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特征,根据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等有关文件以及湖北省的产业基础,我们认为,湖北省应当立足中三角,紧跟当代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潮流,培育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四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1.光电子信息世界级产业集群。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知名企业数量、专利申请数量、科技创新能力、行业国际标准制定等世界级产业集群重要指标上已经显示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东湖高新区已经成长为世界知名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光电子信息世界级产业集群已经初具雏形。但是,如果对照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三个主要特征来看,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存在产业规模较小、世界级企业和品牌较少、产业链不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短板,克服这些短板将为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开拓新的巨大发展空间。在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的背景下,长江沿线高新区多个中心城市正大力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如长沙市望城经济开发区的光芯片、光器件、蓝宝石长晶产业,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光学光电子产业、重庆两江新区、成都高新区的光电显示产业等都在快速发展,这将对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构成直接挑战。因此,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应当瞄准成长为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的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光通信、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移动互联网等高附加值细分产业,并以武汉东湖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带动长沙、南昌、成都、重庆等地光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重构产业链和价值链,打造长江经济带光电子信息世界级产业集群。

2.先进制造业世界级产业集群。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正面临重大调整,先进制造业成为各国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德国提出工业4.0计划,美国提出再工业化(工业互联网),日本在其2015年6月公布的《2015年版制造白皮书》中提出要发展利用大数据的“下一代”制造业。面对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制造业革命浪潮,中国已经提出要在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发展目标。湖北省作为以钢铁、化工、汽车、纺织、建材等传统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的省份,将面临不进则退的巨大风险,必须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培育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湖北省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互联网+”传统制造业将焕发新的活力。湖北省悠久的制造业传统为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桥头堡”,湖北省从解放前的汉阳造,到“一五计划”“三线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制造业始终在国家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湖北省已在汽车、船舶、装备制造、冶金、石化、纺织服装、化学、钢铁、烟草、建材、农产品加工业和通用设备制造等制造业领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基础和大量的技术人才,诞生了东风汽车、武船、武钢、武锅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企业,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些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也将为用先进制造业改造传统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集成电路、激光、机器人、北斗等新兴高新技术制造业正逐渐成为湖北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先锋力量。湖北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到92%左右(全国为87%左右);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总投资的90%以上(《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目前中国的先进制造业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湖北发展先进制造业将面临发达地区激烈的市场竞争。但是,湖北省可以发挥资本投资、人力资源、技术研发、制度环境、市场开放和结构升级等后发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形成自身的产业链,将为先进制造业的培育和发展赢得巨大的竞争优势。以集成电路为例,要抢抓武汉国家存储器基地建设机遇,湖北省可以先在存储型芯片和光电应用芯片制造方面发挥比较优势,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方面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带动湖北省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

3.生物医药世界级产业集群。生物技术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重点领域,也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方向。2007年6月,英国皇家工程院生物医学与生物工程学部主席R.I.Kitney院士认为:“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偶合,将产生第三次产业(industrial)革命。”湖北省选择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培育对象,符合当前及未来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技术前景和市场前景。根据理论界现有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至少有三个重要优势可以支撑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成长为世界级产业集群。一是拥有雄厚的生物医药研发实力。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同济、协和、省人医等医疗机构均已成为具有全国甚至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科研机构,成为科技型世界级产业集聚区的重要支撑。二是形成了合理的产业布局和产业链。根据科技部2014年的调研结果显示,武汉光谷生物城在全国108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中综合排名仅次于上海张江,在全国居第二位。更重要的是,光谷生物城已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及武汉周边的宜昌、十堰、荆门、天门、黄石、咸宁、黄冈等7个地级市设立了分园区,各园区之间的产业协作关系已经基本形成。三是已经初步成长起一批具有一定国内外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截至2016年底,光谷生物城已汇聚了1111家企业,生物产业收入达到100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目前,全国共有26个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是第三批入列,综合实力已经位列第二,已形成了干细胞、基因检测、医学影像、医疗器械产业、中药产业等多个处于国际科技前沿的特色产业。其中,51家企业收入突破亿元,有世界500强8家,国内上市公司32家,外资企业达45家,辉瑞、拜耳作物、霍尼韦尔等13家名列世界500强的生物医药巨头,目前已有8家选择在光谷设立全球研发数据中心或区域性总部基地。中国规模最大的医药健康央企、世界500强企业国药集团旗下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部将从北京迁至武汉光谷生物城,2017年开始入驻办公。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宜昌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入百强榜单,全省有15家医药企业进入全国医学行业500强,武汉启瑞药业等一批中小企业同比增长超过50%,成为各自领域的排头兵[6]。光谷生物城近年来还引进了23位国家千人计划、433个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团队。湖北省丰富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资源,符合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原则和后发优势原则,为生物医药产业成长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现代服务业世界级产业集群。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的提升以及服务业内部结构的显著变化是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经济结构升级的强劲动力。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后,经济发展阶段已过渡到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内部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新阶段。研究表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韩国等典型工业化国家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已稳定在70%以上,并且生产性服务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逐渐超过流通性服务业、个人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居于主导地位,其中美国2009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更是高达35.3%[7]。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后期[8]。2014年,湖北人均GDP为7 602美元(按2013年度平均汇率6.19折算),按照钱纳里标准模型分析,湖北已进入了模型中的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正处于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工业、服务业内部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据省统计局统计,2016年湖北服务业增长继续快于第二产业1.7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44.7%,比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继2004年以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47.9%提升至50.7%,比第二产业贡献率高了6.8个百分点[9],显示出湖北省服务业正迎来一个大发展、高增长的黄金机遇期。比照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湖北省将进入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高速发展时期,并且各种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近年来,武汉市后台金融服务中心发展迅速,光谷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以及动漫企业方兴未艾就是很好的例证。鉴于武汉、宜昌、襄阳、荆州等重要节点城市在长江经济带中的优越地位,湖北省完全可以将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研发设计、动漫产业、云计算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流通服务业培育成世界级产业集群,为湖北省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润滑剂和新的增长点。

三、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思路与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湖北省如何抓住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机遇,培育出具有世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将是全省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战略任务。现有的产业发展史表明,单纯依靠地理区位、基础设施、劳动力、原材料等传统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很难成长为世界级产业集群,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资源诅咒”。那些成功培育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区域,例如硅谷、班加罗尔、北卡三角科学园、丰田城、法兰克福等地区,皆因善于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将科技、市场、人才、创新等新兴资源与传统优势资源整合发生化学反应而快速崛起的。因此,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应当立足“中三角”,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双能驱动”作用,将长江经济带的黄金资源与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结合起来,树立整合发展、联合发展、对接大机遇发展三大思路,共同推动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快速成长。

1.整合发展的思路。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是加速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有效途径,依托长江经济带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必须树立“大整合”的思路,将整个长江经济带的优势资源纳入整合的视野。首先,以长江及其主要支流为脉络整合现有产业集群,合理规划产业布局。2016年,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99个,占全省工业比重超过三成。其中,55个进入超百亿元产业集群行列,均来自汽车、纺织、食品、钢铁、石化等全省支柱产业[10]。这些产业集群绝大部分分布于长江及其支流附近区域,且以武汉及周边城市最为集中。根据这一特征,在培育四个潜在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时,尤其在“十三五”规划中,应着力形成均以武汉及周边地区为核心,沿长江及其支流合理布局产业链的“蛛网形”均衡产业地理分布结构。其中,武汉及周边地区以研发设计、总部经济、品牌开发为主,长江及其支流区域以生产制造、物流、销售、配套协作为主。通过沿长江水系与相关省份合作向长江经济带两头延伸产业链,从而形成“湖北—长江经济带—全国—全球”的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成长路径。其次,整合长江经济带优势要素资源,提升产业集群价值链。据了解,江苏、江西、湖南、重庆等省市均有意或明确提出要在长江经济带打造制造业产业集群、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业同质化趋势必须未雨绸缪。对此,湖北省应及早整合长江经济带特别是省内的技术研发、市场腹地、交通区位、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等优势资源,尽早占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例如,可以整合武汉的各类研发资源,将最新的科研成果通过各种信息平台提供给企业界,并尽快促成科研成果的转化。在鼓励新产业的创新和科研成果的实用化方面,科技厅等政府机构可以将各种研发资助信息及其研究成果进行信息数据库化处理,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给相关的企业。而企业也可以将自身需求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反馈给政府和研发机构,尽可能地避免信息不对称。再次,整合提升产业优惠政策,吸引高价值企业落户。改变以往产业优惠政策对所有引进企业“漫灌”的做法,针对吸引有助于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高价值企业,重点在营商环境、基础设施、产业链培育、市场开放等方面提供更加有效的产业优惠政策集。对本土孵化的有培养前途的中小企业,适用同样的甚至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

2.联合发展的思路。依托黄金水道构建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提出之后,长江流域各省份都积极谋划如何融入长江经济带,这为湖北省通过联合发展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赢得了宝贵的政策窗口期。一是推动长江流域优势企业产业链合作。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推进武汉和上海、重庆三城联动,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全面深化武汉与长沙、南昌、合肥等四市合作机制,协同发展,共同建立一个“多心组团、分层辐射”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湖北省先进制造业、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在长江流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其产品与江苏、江西、湖南、重庆等省市的相关企业有较强的互补性,政府通过设立引导基金、开放市场准入、提供信息共享、构建协作机制、推动兼并重组等方法,将会极大地促进长江经济带优势产业链的形成,从而发挥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例如,东湖高新区的光电子信息产业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光电子产业竞争的主力军,南昌的光电子产业则更加注重触摸屏产业,然而在LED产业上南昌也需要与武汉抱团求发展。二是产能合作,共同开辟第三方市场。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建立长江经济带内的产能合作机制,为湖北省世界级产业集群企业转移富余产能寻找出路。湖北先进制造业集群中的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生物医药集群中的种业、制药、基因,既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的相关产业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也存在一定的同质竞争。对于这些产能富余而又同质较为明显的产业,应该互通产能信息,加强产能合作,推进以生产线为载体向长江流域落后地区、其他区域甚至海外转移产能,共同开辟第三方市场。三是进行联合研发,共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世界级产业集群需要一流的研发实力,虽然武汉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但是在产品间分工和产品内分工日益细化和深化的背景下,一个企业难以亦无必要承担整条产业链上的所有研发活动,所以促进长江经济带主要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间的联合研发是加快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必然选择。这既包括科研机构的联合,更包括企业间、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交叉联合研发。具体地,湖北省可以武汉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在长江经济带内广泛联合流域内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研究,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对接大机遇发展的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已经陆续出台多个重大国家战略,构建起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外在机遇。同时,湖北省自身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形成了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内在机遇,对接好这些重大发展机遇将为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迎来难得的历史契机。第一,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的综合机遇。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这些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将会极大地改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最明显的变化是中国经济将步入“长江时代”,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也将迎来要素、市场、人力资本等全方位的综合机遇。第二,对接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系列战略带来的结构升级机遇。结构升级是中国也是湖北省经济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其显著特征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由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湖北特别是武汉地区日益成为国内市场的枢纽。国家连续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智慧城市、大数据、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战略,将是湖北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特别是打造现代服务业世界级产业集群难得的历史机遇。第三,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来的动力转换机遇。世界级产业集群成长的动力主要靠创新驱动,国家近期出台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首次明确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十三五”期间推进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点应围绕区域合作、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内陆开放、两型发展,在中部地区全面崛起中担起重任,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挺起“脊梁”,将为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新的动力引擎,极大地提高湖北省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持续创新能力。面对上述三大战略机遇,湖北省可以通过(产业)项目对接、优惠政策对接、产业布局对接、基础设施对接等方式,全面提升培育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四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

[1] 罗莎贝丝·M.坎特.世界级:地方企业如何逐鹿全球[M].王成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 贾文艺,唐德善.产业集群理论概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6).

[3] Martin Ron and Sunley Peter.Deconstructing Clusters:Chaotic Concept or Policy Panacea?[J].in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2,(6).

[4] 谢贞发.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2005,(5).

[5] 盛世豪,郑燕伟.竞争优势:浙江产业集群演变和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6] 2016年湖北医药产业发展情况[EB/OL].湖北省政府网站,2017-02-16.

[7] 刘涛.典型工业化国家服务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与结构演变[J].现代产业经济,2013,(8).

[8] 黄群慧.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阶段、特征与前景[J].经济与管理,2013,(7).

[9] 湖北2016年经济年报亮眼多服务业发展快成经济强支撑[EB/OL].湖北省政府网站,2017-01-20.

[10] 湖北县域经济形势观察:结构持续优化仍须发力赶超[N].湖北日报,2017-04-13.

猜你喜欢

世界级经济带湖北省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江苏味儿的世界级宝藏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在世界级网红机场,买买买才是正经事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德国世界级农村竞赛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