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2018-12-08

活力 2018年13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文章阅读教学

(哈尔滨市铁岭小学校,哈尔滨 150000)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思索,主动地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阅读是通过学生自己创造性、探究性的思考来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积累语文知识的前提条件。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够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理解能力”是对阅读信息进行消化、加工的能力,它是阅读能力的核心。从语言构成的角度看,包括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句子的能力、理解语言结构的能力、理解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等;从理解能力的不同能级目标看,有复述性理解、解释性理解、评价性理解、创造性理解。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努力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理解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换句话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巨大前提。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发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及学习水平,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互动性、新奇性的阅读教学情境,因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触发情感的特殊体验、激发阅读的学习动机。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观察和思考,以此促进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从词语理解着手,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读懂句子、片段和整篇文章。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第一,可在指导学生充分理解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词语进行准确理解,这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二,重视对学生使用工具书能力和查阅工具书习惯的培养。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生要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离不开字典、词典这一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教学中,教师只教给学生几种常见的查阅工具书的方法,而忽视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学生怕带工具书,字典、词典成为案头虚设;教师怕耽误上课时间,使课标中“查工具书学习字词”这一要求也就成了一种形式,无形中造成了学生对字词理解能力的低下,从而影响了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教会学生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对比理解。

二、阅读中提炼关键语句培养理解能力

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学生在这方面,学过一些方法,还不能灵活运用,有时碰到一个句子不知从何着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只有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培养理解能力,如略读,是一种极其常见的快速阅读的技巧。在进行略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文章的题目、主题句、结论句、转折词等入手,以此摸清文章的大意。再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引导学生体会句子“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学生谈到周恩来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但这一切不足以使学生真正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教师抓住这句引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将意味着什么?学生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驱使下,回答掷地有声这样的背景渲染,不需要再强行指使学生体会周恩来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从这一句话的理解中学生对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已经有了“切肤”的体会。还可以通过演示动作来理解句子。有的句子中有一个或几个连续动作的,教师可边读句子边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中描写父亲在废墟边动作的词,学生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活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获取灵感,进而实现对文章的深层理解,体验到阅读带来的美的享受。信息技术能够营造理想的学习情景,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电教媒体的优势。学生对于信息的接收与处理更为迅速,对于文章重点段落语句的理解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如在教授《草原》这一课时,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向学生播放一首有关于草原的动听歌曲,而后再向学生展示一段草原美景的视频片段,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阅读情境中。此外,还能借助教学课件来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此篇文章的阅读重点,让学生可以一针见血的了解中心词句,同老舍先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阅读中形成宝贵的生活感悟。

四、实施拓展阅读,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加大课外阅读量,读书积累的多了,理解能力就增强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作者、题材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增加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锻炼。在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之外开展拓展阅读,同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如在《秦兵马俑》、《颐和园》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对宏伟的历史遗迹有一定的兴趣。针对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有关历史遗迹的文章。在拓展阅读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进行阅读理解,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反复的运用中获得逐步提高。

语文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落实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上。阅读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表达之巧妙形成语言建构的素养,理解才有情感的共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也能文化传承。学生的阅读途径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选择就会变多,阅读兴趣就会提高,阅读能力就会有所提高,语文学科素养才能形成。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文章阅读教学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放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