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室交界性逸搏伴束支文氏现象的常规心电图结果分析

2018-12-07包健敏

中外医疗 2018年23期

包健敏

[摘要] 目的 分析房室交界性逸搏伴束支文氏现象的心电图特点,探讨诊断可行性,为临床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20例房室交界性逸搏伴束支文氏现象患者和20例窦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比心电图特点。结果 研究组患者QRS波变化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36.19,P=0.000);研究组患者心电图出现逆行P'波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32.40,P=0.000)。 结论 房室交界性逸搏伴束支文氏现象患者心电图会出现QRS波“手风琴”样变宽,QRS波前后出现逆行P'波等特征性变化,心电图可作为该病病情判断和预后进展的重要评价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房室交界;逸搏心率;文氏现象;心电图特点

[中图分类号] R54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8(b)-0163-03

Analysis of Conventional Electrocardiogram Results of 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 Evoked with Bundle and Venturi

BAO Jian-m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Hubei Province,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lectrocard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ntricular 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 escapement bundle branch Wenshi phenomenon and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diagnosi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ith 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al escape syndrome and bundles of Wenshi phenomenon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June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and 20 patients with sinus arrhythmia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ECG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lectrocardiogram. Results The rate of change of QRS waves in the study group (100.0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5.00%),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36.19, P=0.000); the electrocardiogram of the study group had a retrograde P′ wave rate (95.0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5.00%) with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χ2=32.40, P=0.000). Conclusion There are QRS complexes with wide "accordion" like QRS complexes and retrograde P' waves before and after QRS complex. ECG can be used as judgement and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The important evaluation indicators have g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 Escape heart rate; Wenshi phenomenon; ECG characteristics

近年来,由于人們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变大,心脏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脏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心律失常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心脏疾病,严重的心律失常会危及患者生命,预后不良。心电图(ECG)可直接记录心脏搏动过程的微弱电流变化规律,是心律失常的重要诊断依据,其优点是无创、快速、准确,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1]。一个正常典型的心电波形通常包括QRS波、P波、U波、T波以及各间期,分别代表心脏不同部位进行的电生理活动,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波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2]。心律失常通常包括心律起源部位异常、心搏节律和冲动传导异常。人体正常心律起源部位是窦房结,窦房结冲动经房室传导到达房室交界区,激动起源异常或传导异常以及两者同时均异常都可引起心律失常[3]。房室交界性逸搏又称房室交界性心律,是一种慢性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患者窦房结激动传导至房室的时间超过房室交界区潜在起搏点自律周期,导致房室交界处产生连续性逸搏而形成异位心搏。房室交界性逸搏的特点是心跳慢且规律,一般为40~60次/min[4]。束支文氏现象是心脏传导阻滞产生的一种心电现象,主要是是由于希浦系快反应纤维在病理状态下转变为慢纤维,导致传导系统相对不应期延长,激动落于有效不应期内而产生阻滞[5]。该文对该院于2015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例房室交界性逸搏伴束支文氏现象患者和20例窦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研究,对房室交界性逸搏伴束支文氏现象患者的常规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进行治疗的20例房室交界性逸搏伴束支文氏现象患者和20例窦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组患者比心电图特点进行对比。其中研究组:男8例,女12例,年龄47~80岁,平均(60.21±7.25) 岁;对照组:男9例,女11例,年龄48~78岁,平均(60.52±7.81)岁。纳入标准:经临床各项检查均确诊患有心律失常病变,其中研究组为房室交界性逸搏伴束支文氏现象,对照组为窦性心律失常。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QRS波、逆行P'波、PP间期变化。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QRS波变化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研究组患者心电图出现逆行P'波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心律失常病种类繁多,目前在临床上心电图仍然是心律失常诊断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一般情况下,心律失常类型不同心电图也不同,主要表现为心电图中出现一些具有反常时间、频率、形态和节律的波形[6]。房室交界性逸搏是指主导节律的心动周期延长,导致连续产生3次以上延迟心搏。逸搏心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窦房结自律性下降,或出现传导阻滞时,下级起搏点被迫产生冲动,属于被动性心律失常,病理本质是机体为避免或减轻心率过慢、心脏停搏的不良后果而产生的一种生理代偿行为。临床上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一般不多见,且其多为心脏进行生理性保护而产生的一种心律,属于心脏的生理保护机制之一。交界性逸搏心律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取决于心脏的原发疾病,且原发疾病对预后存在影响。一般认为暂时性或短时间内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不具有显著临床意义,长时间内持续的交界性逸搏心律则提示患者存在心肌损害[7]。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的心电图主要变化特征为不可见P波或表现为交界区型,P波也可出现在QRS波之前或之后,QRS波与窦性心律基本一致[8]。束支文氏现象是指传导系统的激动在传导过程中发生减弱或延迟,从而导致传导中断。心脏传导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发生文氏现象,但主要发生于心脏房室交界处。文氏现象的发生机制是传导系统相对不应期出现异常延长,传导速度逐渐减慢导致激动落在相对不应期的更早期或有效不应期内而产生阻滞。束支文氏现象的心电图改变主要有QRS波呈手风琴样改变,以及由多个节律点游走导致的QRS波变化等[9]。产生束支文氏现象的电生理基础包括:①两侧束支的不应期延长程度较接近或完全相等时,QRS波形态表现为完全正常或改变不明显;②当两侧束支不应期延长时间相差0.04~0.06 s时,产生单侧束支文氏现象[10]。

该文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QRS波变化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研究组患者心电图出现逆行P'波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房室交界性逸搏伴束支文氏现象的常规心电图相比其他类型心律失常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出现逆行P'波以及QRS波变宽且呈手风琴样改变,与文献报道相符。唐宝龙[11]等研究结果表明房室交界性逸搏伴束支文氏现象患者的心电图RR间期匀齐,频率43 bpm,QRS波发生改变,与手风琴“琴箱效应”类似。心电图可以对心脏的整体电活动进行记录,一处心肌细胞出现电活动不正常,也会对心脏的整体电活动产生影响。心电图是心脏病变的重要检查和诊断手段之一,心电图的最大临床价值体现在对心律失常以及心肌梗死的检查和诊断。文氏现象和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都属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会对患者治疗以及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房室交界性逸搏伴束支文氏现象患者心电图会发生特征性改变,心电图可作为室交界性逸搏伴束支文氏现象患者病情判断的重要评价指标,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麦惠珊.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338-339.

[2] 高飞.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162,152.

[3] 柯杏荣.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83-85.

[4] 談剑诚,胡伟.一度房室阻滞伴其他心律失常时心电图易漏误诊的原因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7,26(5):351-356.

[5] 张振欣.束支传导的文氏现象心电图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4):84-85.

[6] 孙鸣宇,史亚娜,王效增,等.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11):1111-1115.

[7] 董桂红.房室交界性心律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与鉴别[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7):99-100,102.

[8] 郑林林,陆琨,韩卫星.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发逸搏心律心电图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5,24(2):81-88.

[9] 梁芳.交界性并行心搏伴前向、反向文氏现象[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6,25(4):275,277.

[10] 李阳,张琳,李健,等.真性及非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4):334-338.

[11] 唐宝龙,时志城.房室交界性逸搏伴束支文氏现象的心电图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5):337-339.

(收稿日期:201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