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弱(寒)证的效果体会

2018-12-07丁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5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丁梅

摘要 目的:探讨理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弱(寒)证的效果。方法:收治慢性胃炎脾胃虚弱(寒)证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理中汤加减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弱(寒)证的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 理中汤;慢性胃炎脾胃虚弱(寒)证;治疗效果

慢性胃炎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发病率占胃病首位,其是以浆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伴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的一种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食欲下降、上腹隐痛、反酸、饱胀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范围,主要为脾胃虚寒证,主要是由于胃凉隐痛、喜热喜按、纳少便塘、餐后饱胀等,在中医临床治疗上,给予理中汤加减对症治疗,以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康复。本研究分析理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弱(寒)证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慢性胃炎脾胃虚弱(寒)证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23~66岁,平均(44.5±10.9)岁;病程0.5~13.6年,平均(7.0±2.5)年。试验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24~67岁,平均(45.3±11.1)岁;病程0.6~14.1年,平均(7.3±2.8)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的慢性胃炎诊幽市汾佳,根据中医内科学中慢性胃炎脾胃虚弱(寒)证诊断标准[1]。空腹为甚、泛吐清水、四肢无力、舌淡、脉弱、劳累受寒、情志不畅、胃痛隐隐、喜热喜按等;应用胃镜、血清学、胃肠X线检查。

病例选择标准: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并全程参与研究。排除胃癌、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患者,排除肝、胆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排除药物禁忌证、精神疾病、哺乳与妊娠患者,排除治疗依从性较差及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病情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给予患者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口服,1g/次,3次/d,餐后1h后服用,连续用药3周。试验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理中汤加减治疗,常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理中汤药方药组成:白芍、炙甘草、陈皮、干姜各10g,木香、白术、茯苓各15g,黄芪25g,党参30g。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加减,肝胃不和者加积壳、柴胡;胃阴亏虚者加石解、麦门冬;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胃部泛酸者加瓦楞子、昊茱萸;大便稀塘者加石榴皮、山药。将以上药物联合后,取水煎制,1剂/d,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观察指标: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症状包括胃脘隐痛、胃脘胀满、大便塘稀、食少纳呆、恶心、呕吐等,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其分为4个等级[2],即0分为无症状,1分症状为轻度,2分症状为中度,3分症状为重度。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胃炎脾胃虚弱(寒)证疗效进行评价[3]。①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慢性炎症全部消失,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腺体萎缩、肠上皮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②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慢性炎症改善明显,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腺体萎缩、肠上皮异型增生基本恢复正常;③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慢性炎症有所减轻,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腺体萎缩、肠上皮异型增生有所改善;④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胃镜检查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无变化,患者病情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试验组治愈27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40/41)。对照组治愈20例,显效8例,有效6例,無效7例,总有效率为82.9%(34/41)。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7,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慢性胃炎在临床较为常见,具有起病隐匿、发病缓慢等特点,临床症状并不典型,易使患者忽视疾病。临床表明,慢性胃炎的发病与环境、性别、年龄、遗传等因素有关,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严重时还会引起胃癌,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4]。故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范围,其与饮食失调、情志不和等有关,最常见的为慢性胃炎脾胃虚弱(寒)证。因此,在慢性胃炎脾胃虚弱(寒)证治疗中应以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

理中汤加减治疗方案中干姜可通脉、温中散寒,黄芪能固表补气;茯苓能利水、健脾;党参、白术可健脾、益气;陈皮、木香能理气健脾;白芍、甘草可以滋阴柔肝、止痛。诸药合用后,具有理气、止痛、温中散寒的作用。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加减治疗,能达到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5]。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理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弱(寒)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畅.探讨温补通络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寒)证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1):77-79.

[2]郝永强.理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弱(寒)证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3):186-190.

[3]刘发国.理中汤类方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用药规律探析[J].四川中医,2017(11):37-39.

[4]石丽.黄芪建中汤与理中汤联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7):12.

[5]刘荣康.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9):147-148.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