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建模又破模中提升地理素养

2018-12-07河北李凤敏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沙粒沙丘泥沙

河北 李凤敏

新的高考形势下,不再单纯考查课本上记忆的知识,更多的是对于一个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综合考查。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这种能力呢?作为一名多年从事高三教学的地理老师,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构建知识体系,建立学习、解题模式

基础知识复习必须到位。面对当今的地理高考题目,很多考生甚至老师会有这样的感慨,感觉没有一道题是在课本上学的,学习教科书到底还有没有用,还有没有必要花长时间一节一节地去学教材。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教科书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教科书上不仅仅有需要识记的知识,还有很多的图、表、实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活动设计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学会如何学习。尤其是复习的初期阶段,巩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一些答题模式,能更好地学习和记忆知识,同时让我们的学习不再茫然,有一定的努力方向。

例如在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该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联系到该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根据气候可以联系到该地的自然带,包括植被以及土壤,根据植被和土壤可以联系到该地的农业发展情况,包括农作物种类、熟制、农业地域类型等。根据该地的相对位置可以联系到该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工业、交通运输等;根据该地的板块位置,我们可以联系到该地的地形和地质灾害,根据地形分布格局和地势特点再结合气候知识可以推知该地河流的发育情况和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流速、水位、流向、含沙量、结冰期、水能等。这种方法精炼地把知识联系在了一起,把原本在学生脑中凌乱的区域地理知识点转化成系统性强的思维导图,加强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较好地接受和内化知识,加强了记忆的效率和效果,也能为其他能力的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如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根据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高温多雨,可以推理得出这些地区必定有导致高温或降水多的因素,结合气候因子,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排除前两个地带性因素,后两个因素中就是地形、洋流、海陆位置和人类活动。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般对大尺度(全球变暖)或者小尺度(热岛效应)更明显一些,对于这种中尺度影响不太明显,排除掉人为因素,只剩下地形(迎风坡)和洋流(暖流)以及沿海的位置。

这样推理可以使学生头脑中碎片化的知识,化零为整形成知识体系,让知识得以梳理和内化。在建模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讲”师,而变成了“导”师,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变成了学习的主动推进者。有了这种学习经验和过程的积累,学生既形成了学习和答题的模式,也能在新的情境下破模了。

二、新情境下打破思维定式,升华破模

建模是为了更好的学习知识,记忆及更好的应用知识,但是如果一味的沉迷于答题模式或者课本的某些知识,在新的材料情境下就可能犯错,因为新的情景材料中有很多的陌生类事物,并不是你学过的内容,如果照搬照抄,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例如,我们在高中学过的新月形移动沙丘。

【例1】下图所示的是新月形沙丘纵剖面,其形态,风向、层理完全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试题分析】迎风面的沙在风力推动下,不断地越过沙丘在沙丘顶部向下滑落,所以沙子源源不断地移动,沙丘也随之向前推移。沙丘有明显的缓坡和陡坡,风来自缓坡,层理当然和陡坡平行的。故选A。

由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有限,并没有把所有类型的沙丘讲到,实际上新月形移动沙丘是障碍物导致形成的沙丘,它不能解释沙丘如何在平滑、水平的表面上形成,并构成由许多大小形状相等的沙堆组成的沙海,所以做题时,在新的情境下,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2】沙坡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坡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坡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坡堆积。

该沙坡的移动方向是

( )

A.维持原地

B.往复摆动

C.向上游移动

D.向下游移动

【答案】C

【试题分析】据材料沙坡的产生是河床泥沙颗粒不均匀与水流不稳定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河床上呈波状起伏堆积而成的微地貌。水流上坡时泥沙受重力影响部分堆积,下坡时,流速加快,泥沙不断侵蚀,侵蚀的沙粒搬运到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坡上堆积下来,从而促使沙波缓慢向上游移动。故选C。

同样是沙质沉积物的地貌形态,移动方向和水流方向却是不一样的,如果不认真读题分析,只是凭感觉,很容易和移动沙丘等同。而此题给出了充分的材料还有示意图,耐心观察分析、推理,才能不被学过的知识蒙蔽。

【例3】沙坡是河床中的堆积地貌,一般河流中都可见到。沙坡的产生是河床泥沙颗粒不均匀与水流不稳定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沙坡体的移动方向可分为顺行沙坡和逆行沙坡,图甲、图乙分别为顺行沙坡和逆行沙坡示意图。根据图文信息完成1,2题。

图甲

图乙

1.关于沙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陡坡朝向河流上游

B.迎水面的一坡较缓

C.水流搬运沙粒在背水坡堆积

D.沙坡不断向下游移动

2.关于逆行沙坡形成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

①多发生在浅水区

②水面受床底起伏影响呈波形

③水流上坡时,泥沙受重力影响沉积

④水流在背水坡速度加快,冲刷床面

⑤水流把沙粒搬运到下一个迎水坡堆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②④③⑤

【答案】1.B 2.D

【试题分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顺行沙坡还是逆行沙坡的陡坡都是朝向河流下游,A项错误;无论顺行沙坡还是逆行沙坡迎水面也均为缓坡,B项正确;水流搬运的沙粒顺行沙坡在背水坡堆积而逆行沙坡则不是,C项错误;顺行沙坡不断向下游移动而逆行沙坡是向上游移动,D项错误。

第2题,材料中并没有给出很多逆行沙坡的信息,这时就必须自己根据题目推测,4个选项中,都有①,这就表明逆行沙坡多发生在浅水区,因水浅,水流上坡时泥沙受重力影响部分堆积,下坡时,流速加快,泥沙不断侵蚀,侵蚀的沙粒搬运到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坡上堆积下来,从而促使沙波缓慢向上游移动。

做完这道题发现顺行沙坡和新月形沙丘的移动是非常类似的。因此要科学辩证地看待一些问题,才能不被所学的知识牵绊。如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的最后一组地理选择题,河流两岸的植被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因此我们也就知道如果河流两岸植被覆盖良好,那么一般河流含沙量较小,河流发洪水的几率就会降低。可是在这组题里,就出现了当河流两岸植被下的土壤已经过饱和,即使降雨量不是很大,也会发生大的洪水灾害。高考题目再次告诫大家,不要再死读书本,而更多地需要我们用地理的视角观察现象,用地理学的方法、技巧去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沙粒沙丘泥沙
泥沙做的父亲
流沙之谜
沙粒和水珠
新疆多泥沙河流水库泥沙处理措施
沙丘
想看山的小沙粒
会弹琴的沙丘
土壤团聚体对泥沙沉降速度的影响
想看山的小沙粒
国庆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