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源类试题命题规律及其教学启示

2018-12-07广西侯刘起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沙尘暴泥沙坡面

广西 侯刘起 李 帅

泥沙是沙尘暴、沙丘、沙洲、三角洲等形成的物质基础。沙源分析是沙尘暴形成、土壤侵蚀以及地貌演变等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本文借助典型例题,梳理沙源类试题的命题规律,并从中得出教学启示。

一、命题规律

统计2014—2018年与沙源相关的高考试题,梳理沙源类试题命题规律,见下表。

年份试卷题号题型考查内容分值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36(1)综合题季风活动的沙源6安徽卷32选择题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外力4山东卷36(2)综合题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原因62015天津卷3选择题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4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9选择题贝壳堤的位置及泥沙沉积量大小的影响4浙江卷36(3)综合题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22017江苏卷19选择题沙尘暴的沙源42018全国新课标卷Ⅱ11选择题洪水的泥沙来源4

从表中可以看出,每年都有沙源类试题出现。从试题来源来看,全国新课标卷Ⅰ、全国新课标卷Ⅱ、安徽卷、山东卷、天津卷、浙江卷、江苏卷等多套试卷都有沙源类试题。从题型来看,选择题和综合题中都有沙源类试题。从考查内容来看,沙源类试题主要考查流水(如洪水、三角洲)中的沙源、海岸(如贝壳堤、三角洲前缘沙洲等)的沙源、风中的沙源(如沙尘暴、季风)以及其他的沙源(如矿物到河滩泥沙)等方面。

二、典例展示

根据试题统计结果,从流水中的沙源、海岸的沙源、风中的沙源以及其他的沙源等方面优选典型例题。

1.流水中的沙源

【例1】(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11)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流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题目。

【问题】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降水历时方面,第6次降水与第1、4、5次相同,小于第2、3次。降水量方面,第6次降水与第1次相近,小于其他几次。洪峰方面,前4次无明显洪峰,第5次洪峰流量较小,第6次洪峰流量较大。因此,可以分析出该河的水量变化并非直接来自降水,而是来自河床两侧的黄土高原坡面。洪水量越大,对黄土高原坡面冲刷越大,洪水含沙量越高,故A、B选项错误。结合文字材料可以发现,该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因此,降水后流入河流的水量增加不明显,但经多次降水和植被涵蓄,前5次降水后土壤水达到或近似饱和状态,降水几乎全部以坡面径流汇入河流,因而对坡面冲刷增强,入河泥沙增多。故河流泥沙主要来源于植被覆盖坡面,D选项正确。若是无植被覆盖坡面,无植被涵蓄,前5次降水中就可能形成明显洪峰,尤其第5次洪峰应远大于第6次,故C选项错误。

【例2】(2018年4月浙江选考·29)(节选)下图为黄河三角洲略图,读图完成问题。

【问题】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主要原因。

【解析】河道是否发生摆动与河流含沙量、河流流量以及河道坚固程度等有关。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该地河流含沙量较少(泥沙来源较少)、河流流量较小、河道较坚固。具体而言,因黄河中上游的生态环境改善,来源于黄河中上游的泥沙变少(较少);因黄河中上游生产、生活用水等,使河流流量变少,携带的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的泥沙减少;因人为加固河堤等,使河道难以摆动。

【参考答案】中上游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泥沙减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径流减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滥。

2.海岸的沙源

【例3】(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8,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题目。

【问题1】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问题2】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解析】上述2个题目从动态的角度探究贝壳堤的形成及其位置变化(与泥沙来源、海岸线等有关)。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来自海洋),海岸线位置稳定才能形成贝壳堤,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的泥沙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海岸,不断堆积使得贝壳堤距离海岸线的距离变大,河口三角洲是河流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形成的,河流改道是在内陆地区发生的,不会发生在海岸线,故问题1选B。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较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故问题2选D。

3.风中的沙源

【例4】(2017年江苏卷·19)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下图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读图回答问题。

【问题】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双选)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沙尘暴的沙源主要来自西北方向(干旱地区)。从图中可知,本次沙尘暴主要位于华北北部和内蒙古交界地区,结合材料可知,此时为春季,此地盛行西北风。因此,可以推测此次沙尘暴的沙源位于甲、丙两地,故选AC。

4.其他的沙源

【例5】(2018届河南中原名校三模)一驴友在滇西北某地考察日记中写道“继续向上,脚下不再是如茵的低草,放眼望去:山坡上碎石遍布,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流石滩。在这荒凉的‘石海’中,竟有鲜艳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然绽放……”。下图为驴友拍摄的流石滩照片。据此完成题目。

【问题1】流石滩的位置出现在

( )

A.积雪冰川带 B.高寒荒漠带

C.高山草甸带 D.山地灌丛带

【问题2】流石滩的“遍地碎石”可能来自

( )

A.风力搬运形成的沉积物

B.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堆积物

C.岩石风化形成的堆积物

D.流水搬运的砂石在山前堆积

【解析】根据图中“高山冰川”和文字材料中“如茵的低草”可知,流石滩位于高山冰雪带和高山草甸之间,再根据山地的垂直地带性以及文字材料对流石摊的描述可知,这个自然带是高寒荒漠带,故问题1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流石滩的遍地碎石是大量岩石在剧烈的昼夜温差以及反复冻融的作用下,不断崩解破碎形成的堆积物,故问题2选C。

三、教学启示

结合典型例题,对沙源类试题的命题规律进行梳理,得到以下教学启示。

1.从关键词中明确答题方向

关键词能够为答题提供明确的规范和指向。因此,在回答沙源类试题时,有必要深入分析关键词,并从中找到答题方向。比如,从例2中“河道未发生摆动”这一关键词可以分析出“该地河流含沙量较少(泥沙来源较少)、河流流量较小、河道较坚固等”。从例5中“高山冰川”和“如茵的低草”等关键词可以分析出流石滩位于高山冰雪带和高山草甸带之间。

2.在复习旧知中建立知识体系

在明确答题方向后,需要学生在复习旧知中建立知识体系,特别是要结合考查内容建立不同沙源类型的知识体系。具体而言,例1洪水中的泥沙主要来自河流两侧的坡地;例2三角洲的泥沙主要来自河流中上游地区;例3贝壳堤的形成及其位置变化受到河流、海洋的双重影响;例4沙尘暴的沙源主要来自干旱地区;例5流石滩的泥沙来自大量岩石不断崩解破碎形成的堆积物。因此,在回答沙源类试题时,需要在复习旧知中从不同考查内容中建立知识体系。

3.在材料分析中完善答题思路

猜你喜欢

沙尘暴泥沙坡面
定格在时光中的沙尘暴
泥沙做的父亲
深水坡面岩基础施工方法
可怕的沙尘暴
新疆多泥沙河流水库泥沙处理措施
土壤团聚体对泥沙沉降速度的影响
地表粗糙度对黄土坡面产流机制的影响
天外来客:火星沙尘暴
Overview of Urban PM 2.5 Numerical Forecast Models in China
沙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