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写的绿·大写的人
——山西右玉绿化见闻录

2018-12-07王兮之

绿色中国 2018年20期
关键词:右玉绿色

文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王兮之

习近平总书记为何给一个县多次点赞?!行走右玉,所经之处,满眼皆绿。与共和国同龄的这一宏伟绿化工程,让林木绿化率从1949年的0.3%跃升到今天的54%。在实现这180倍的惊世一跃中,一群大写的人在黄土高原上镌刻了一个大写的“绿”。

引子

展开中国地图,北京,右玉,几乎同处一纬度上。从北京径直往西“走”,约313公里就到了右玉。

北京,北纬39°54′,东经116°25′,海拔48米。

右玉,北纬39°59′,东经112°27′,海拔1400米。

当年,北京的沙尘暴不少就来自右玉方向。五六级西风携着沙尘,不到8个小时便可袭京城。由于相对高差达1352米,漫漫黄沙似从天而降,那恐怖景象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

今日,给首都送来的是塞上绿洲的阵阵“青”风。正如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10年视察右玉后赋诗所言:“为政何不解民忧,当官堪消百姓愁。十八书记抒壮志,六十春秋挥锄钩。终见‘善无’变善有,已将沙洲换绿洲。年年立业是公仆,久久为功尚风流。”

初心未变,方有由黄到绿的嬗变

右玉,一棵树就有一个故事。

右玉,一片林就是一个传奇。

从1949年走来,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嬗变,右玉人用如椽巨笔在1967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上书写出了让世人为之震撼的大大的“绿”。笔者从这部史诗大片中选取若干镜头与读者一道回看。

回放镜头一:昔日右玉,“征伐有代,战乱经年。滚滚兮泥流,濯濯兮尘山。风驰沙走雾漫漫,雨落水狂恶浪翻。麦菽无收头撞地,饥寒相逼口呼天。”“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十山九秃头,洪水遍地流;风起黄沙飞,雨落洪成灾。”百姓哀叹: “遇上刮大风,飞沙到处走;白天要点灯,路上行人断;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 “山山岭岭和尚头,千沟万壑没水流;水旱风灾年年有,十年倒有九不收。”

“立夏不起尘,起尘埋活人。”天昏地暗,成了40岁以上右玉人的共同记忆,出门必戴防风眼镜、防沙口罩。学生上课靠点墨水瓶油灯。家家户户的门往里开,就怕风沙过后推不开门。据《朔平府志》记载:“每遇大风,昼晦如夜,人物咫尺不辨,禾苗被拔,房屋多摧,牲畜亦伤。”如泣如诉的山西民歌《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泪常流……”,唱出了辛酸的泪。从上世纪50年代拍的新闻纪录片看,植被稀疏,风沙弥漫,水土流失严重,旱灾洪水肆虐。人人都叹:右玉真穷、真苦、真荒凉!曾到此考察的外国专家,断言这里不适宜人类居住,还郑重建议举县搬迁。

回放镜头二:1949年初夏,县委书记张荣怀和县长江永济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徒步考察300多个村庄,寻找治沙治穷之道。途经曹村东沟时,见到一块庄稼地长势好,便走过去问老乡:“为啥你的庄稼能长这么好?”曹国权答:“大道理呀,我不懂。我就知道种了树,才能挡住沙子。挡住沙子才能打下粮食,打下粮食才能娶到媳妇。”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栽树和治沙的关系就这么简单,张荣怀这时心中有底了。10月24日,他向全县干部群众发出号令:“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想要家家富,每人十棵树”。由此拉开了右玉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与恶劣环境相抗争的序幕,开始书写这个硕大“绿”字的第一笔。

那时没钱买树苗,就集中马车、牛车、拖拉机到邻县帮人修剪杨树枝。利用这些杨树枝压条、扦插来解决树苗短缺问题。过来人告诉笔者,栽活一棵树真比养活一个娃还难。土地贫瘠,沙化土,固形难,不存水。成活率低,栽了死,死了栽,一块地常常要反复栽上几年才见到一点绿。为保证树苗能活下来,往往不得不到十几里外挖河泥作客土,不得不从山下一担一担往山上挑水。

回放镜头三:“三战黄沙洼”的故事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黄沙洼位于右玉老县城东北方,有一个长20公里、宽4公里的流动沙丘。1956年,眼看沙丘就要翻过三丈六尺高的城墙。黄沙压城城欲摧,为保卫县城,县委、县政府组织城北6个乡的干部群众,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会战。第一年,一鼓作气,栽下9万多棵树苗。第二年,飞来一场横祸,八级大风连刮九天九夜,辛辛苦苦栽的树苗仅留下不多的几棵,不是被刮走了,就是被沙埋了。许多人目睹其惨状,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这似乎也印证了“黄沙洼,沙似海,要想栽树活见鬼”的民谣。右玉人愈挫愈勇,接下来的8年,举全县之力二战三战黄沙洼。到1964年,共造林15435亩,黄沙洼变成了绿海洋,解除了县城被掩埋的危险。类似的传奇还有很多,老虎坪、杀场洼、滚石沟、铁山堡、盘石岭……一个个听上去肃杀之气十足的地方也都一一被绿色所征服。

回放镜头四:在这一史无前例的绿色长征中,右玉人流汗流血自不待言,有的同志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张一,杨千河乡党委副书记,老百姓心中“同吃同住农家院,山药丝丝蒸莜面,走时留下吃住钱”的好干部。2005年4月11日凌晨,从忻州拉树苗往回赶。他发现有几捆树苗没绑好,下车去拽紧绳子时,被迎面而来的载重卡车撞出20多米远,就这样不幸离开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追悼会那天,3000多人,十里相送,哭声一片。

毛永宽,威远堡村党支部书记。他几乎没日没夜工作,一天常常只睡四五个小时,上任几年就带领大伙儿栽了十几万棵树。一个秋日,在苗圃累倒后,他就再也没站起来。时为1978年,刚刚步入28岁。送葬时,媳妇把糊的纸铁锹准备放进棺材。村民哗啦啦跪下一片,有人哭着喊:“还带啥铁锹啊?不能让他再累了!”媳妇哭着说:“他一辈子就惦记着铁锹。” 1979年,县委、县政府发出“向优秀共产党员毛永宽同志学习,为绿化右玉大地不懈奋斗”的号召。右玉作协主席郭虎发表在《中国作家》上的报告文学《右玉,不会忘记》,记录了毛永宽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

刘政,李达窑乡乔家堡村护林员。2000年夏天,一场暴雨冲倒村后的水泥电线杆,压坏了3棵松树。他不顾一切地去挪,不料电线杆一滚,砸在了他胸口,大口的鲜血就喷在和他倒在一起的树上。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把我葬在树根下”,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肃然起敬、潸然泪下。

回放镜头五:在大干苦干中,不断探索巧干,右玉人总结出了“穿靴、戴帽、扎腰带、贴封条”等适合高寒大风半沙化区的科学营林方法。1977年,突破传统,发明“三季植树”,第一次在七八月份雨季造林。这一大胆实践,提高了成活率,省时省力省钱。分散植树97.8万棵,成片造林18.8万亩,为历年之最。

看看不同年代的不同攻克重点,通往今天的那一行行绿色足印便跃然眼前—50年代“哪里有风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60年代“哪里有风哪里栽,要把风沙锁起来”;70年代“哪里有空哪里栽,再把窟窿补起来”;80年代“坚持适地适树合理栽,再把三松引进来”;90年代“乔灌混交合理栽,绿色屏障建起来”;新世纪“退耕还林连片栽,山川遍地靓起来”;进入“十三五”时期全面开启了“绿水青山秀塞上,金山银山富起来”。

回放镜头六:一张蓝图在手,一干就近70年。干部跑的是“接力赛”,群众跑的是“马拉松”,一任一任、一级一级的领导身先士卒,带领大伙儿像愚公移山一样植绿不止。“觉悟加义务,镢头加窝头,苦干加实干。”干部群众相互感动、相互激励,爆发出了难以置信的精神伟力,铸就了十分宝贵的右玉精神。

时至今日,经20任县委书记的绿色接力,绿色长征跨入了新时代。从选录的部分县委书记名言中可见从未动摇过的初心——

第一任书记张荣怀:“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要想家家富,每人十棵树!”

第四任书记马禄元:“不种树,怎么挡风?不挡风,百姓怎么生活?我当县委书记,必须带领干部群众种树,没有别的选择。”

第五任书记庞汉杰:“要根治‘五害’,就必须植树!”“若要右玉富,必须风沙住;风沙何时住,山川皆有树。”

第十一任书记常禄:“飞鸽牌干部要做永久牌的事。”“毁林开荒,虽然暂时能多打几颗粮食,但从长远看,粮田必然变沙丘,那就无法对子孙后代交账。”

第十二任书记袁浩基:“绿色不进,风沙就进。耽误植树就是罪人!”

第十六任书记高厚:“你不让树活,大自然就不让你活!”

第十八任书记陈小洪:“右玉的绿化成果,是大自然逼出来的,是共产党人带出来的,是右玉人民干出来的。”

第二十任书记、党的十九大代表吴秀玲:“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的样板区和推动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植树造林,一届接着一届干下去,就一定能守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建设美丽右玉的目标也一定会实现。”

靓丽名片,一展塞上绿洲的风姿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谈及今日右玉,当地人无不笑逐颜开。正如《右玉绿化赋》所言:“登高远眺,林涛翻卷;俯流濯足,清波涌泉。林网保田以幽幽,牧草护土而芊芊。稼禾欣荣于平畴,牛羊欢爱于旷野。花草簇楼起,山水抱城眠。景回路转,通衢连起城乡村;柳暗花明,旅游推出农家园。蓝天白云,歌声传阡陌;晴空丽日,雁影照塞边。李洪河畔,花黄蝶飞,草鲜春雨后;中陵湖上,鱼跃鸭闲,波涌暖风前。兔走雉唱,辛堡梁岗万类竞烂漫;鸟鸣蜂忙,苍河净水不舍昼夜间。南山春临满眼翠,北地秋来遍地钱。”

直观右玉,约160万亩林木铸就的这块碧玉成了无价之宝——春天惠风和畅,夏日清爽宜人,秋来层林尽染,冬至银装素裹,成了共享绿色氧吧的“深呼吸”乐园,感受心灵放假的“慢生活”天堂,体验夏日清凉的“芳草地”乐土……

1亿多棵树化为全县绿色保护神,年均降水量较毗邻地区多三四十毫米,河水含沙量较前减少60%,平均风速降低近30%……自2005年以来,右玉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沙尘暴。

当地同志告诉笔者,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关心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以及碳汇造林、林业扶贫、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项目给了右玉有力的支持。

环顾右玉,乔、灌、草相结合,网、带、片相交织,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态防护体系,多色彩、精品化的生态景观体系和多类别、特色化的生态产业体系,赢得不少靓丽的名片——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治沙先进县、“三北”防护林先进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美丽中国示范县、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山西唯一全县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不论是当初为生存而栽树,还是后来为发展而栽树,为共同“富起来”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生态红利在全面释放,绿化正提档升级,“彩化”将转为“财化”——变绿色资本为经济资本,化绿色优势为经济优势,全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有机农林产品……

“莜麦花开绿油油,胡麻花开蓝莹莹,荞麦花开粉嘟嘟,油菜花开黄澄澄,沙棘圣果红丢丢……”唱出了多姿多彩的右玉,点亮了苍头河沿岸的美景,去年累计接待游客约17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6.5亿元。一大批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品牌脱颖而出,如羊肉、沙棘、中药材、小杂粮、亚麻油等多个系列产品,其中获得国家地理标识的“右玉羊肉”远销欧亚多国。

右玉人用行动证明了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证明了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可以共同致富。

总书记说:“我多次讲到右玉精神 ……”

众所周知,愚公精神,即是开拓进取、自力更生、团结奋斗、久久为功、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前赴后继,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右玉人不仅是愚公精神的伟大传承者,而且是伟大的发扬光大者。愚公精神与“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理念的有机结合,升华为与新时代相呼应的右玉精神。这就是为何在6年多的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为一个县多次点赞的原因所在。从公开报道的四次重要讲话和批示中,可以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右玉精神极具深远的现实意义。

长镜头之一:2011年3月1日,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习近平指出:“60多年来,一张蓝图、一个目标,18任县委书记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用心血和汗水绿化了沙丘和荒山。现在树木成荫、生态良好,年降雨量较之解放初期已显著增加。老百姓记着他们、感激他们,自发地为他们立碑纪念。正可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右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功在长远的实干精神,在于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我们抓任何工作的落实,都应该这样去做。”

长镜头之二:2012年9月28日,习近平在山西省委《关于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

长镜头之三:2015年1月12日,人民大会堂,县委书记研修班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右玉历届县委带领人民造林治沙的故事时说:“山西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60多年来,一张蓝图、一个目标,县委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率领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干,把‘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抓任何工作,都要有这种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耐心和耐力。”

长镜头之四:2017年6月21日至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强调:“我多次讲到右玉精神……我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谈话时以右玉为例强调,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右玉精神是宝贵财富,一定要大力学习和弘扬。”

右玉精神,完整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执政为民,艰苦奋斗,坚持绿色发展,这是一种矢志不渝的政治情怀。

尊重科学,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这是一份薪火相传的使命担当。

新时代启航了,与共和国同龄的这一宏伟绿化工程还将继续,有理由相信大写的右玉人必将让大写的塞上绿洲走向新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音犹在,右玉人不会忘记,务林人不会忘记,全党上下不会忘记。

尾声

步入南山森林公园,远远映入眼帘的是高耸在山顶的绿化纪念碑。这座碑很有特色,很有寓意,由分别涂成红黄蓝绿颜色的4棵象征春夏秋冬的大树雕塑所构成,硕大的树根呈大写的人字形。默念碑上的绿界英名和《右玉绿化赋》时,令笔者不禁想起一位伟大哲人的一句名言:“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的确,一届领导班子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近70年来的20届领导班子始终如一地做好一件事。大写的右玉人向世人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只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就能够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永远彪炳史册的奇迹。

猜你喜欢

右玉绿色
节俭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环保
站上绿色发展新起点
遇见右玉蓝
右玉的故事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记住右玉故事 弘扬右玉精神
为坚韧不拔的右玉精神点赞
沁园春右玉精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