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北工程接受世界的点赞

2018-12-07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荒漠化

文 本刊记者 耿国彪

10月23日至25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林联联合主办,中国林科院具体承办的第四届世界人工林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世界人工林大会系首次在亚洲举办,也是我国首次在人工林领域举办的大型国际学术性会议。在本次大会上,不仅召开了以“三北工程40年与绿色发展同行”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人工林大会三北防护林平行会议,而且三北工程40年的建设成就获得了全球与会者的称赞。

本届大会围绕主题“人工林——实现绿色发展的途径”,就人工林遗传资源与林木育种、多目标经营管理、病虫害防治、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环境压力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退化与生态景观恢复、木质纤维与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创新与生物技术和生物经济、“一带一路”、碳市场与管理、林业政策与治理等领域开展了专题研讨。同时还有四个议题分别是:遗传资源和育种,人工林多目标经营管理,木材、纤维和非木质林产品,与人工林有关的林业政策和社会经济学。

作为全球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林不仅是缓解采伐天然林资源提供木材供给的有效补充,同时还在生态修复、景观重建和环境改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通过人工造林或再造林,发展工业用材林、生态公益林等各种不同用途的人工林。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并已成为世界上最为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人工林建设的目标也从以木材生产为主逐渐转向木材生产和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并重,人工林建设及其可持续经营,也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公约框架下固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全力支持、全国林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及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研发,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森林面积达到了2.08亿公顷,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1.66%,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

联合国防止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

国际林联执行主任亚历山大·巴克

在23日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联合国防止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国际林联执行主任亚历山大·巴克出席开幕式,并在致辞中分别对三北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致辞说,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工林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培育人工速生丰产林,培育工业用材林,建设生态公益林。尤其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在中国的林业建设史上,特别是在中国的人工林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实现了从零散的、区域的生态防治上升到系统的、国家层面上的一个大工程,通过工程带动了人工林的发展,以实现防治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改善沙区、水土流失区以及三北防护林13个省区域内的人们生活生产和生存条件。所以,三北防护林工程40年,治理了沙化土地33.6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由原来的16亿吨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到现在的几亿吨。这个成就是巨大的。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说,中国人工林的规模已近7000万公顷。特别是三北工程建设40年来,这条“绿色长城”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防护林项目,在保持水土、稳定气候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还与世界各国合作开展不同的活动,希望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加大努力防止森林退化,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目标作出贡献。

第四届世界人工林大会三北防护林平行会议现场

《三北地区林木良种》赠书仪式

国际林联执行主任亚历山大·巴克说,通过40年建设,三北工程造林保存面积达3千多万公顷,有效缓解了由毁林和土地退化引起的土地衰退问题。同时也在防治荒漠化及逆转荒漠化扩展方面成效显著。三北工程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造林/再造林工程,而且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三北工程为保护全球生态系统、保持生态系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三北工程全面革新的绿色发展理念与国际林联在林业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方面的愿景是一致的。

10月24日,在以“三北工程40年与绿色发展同行”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人工林大会三北防护林平行会议中,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章翠、国际林联执行主任亚历山大·巴克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作《三北工程建设的科学性》的主旨报告。

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

胡章翠强调,新时代中国林业和草原建设事业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全面推进人工林高质量发展,全面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面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林业和草原现代化建设水平,为人民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和丰富的林产品。要全面总结三北工程40年建设经验,釆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快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力争到2035年,三北工程区提前15年完成工程总体规划目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以上;到2050年,在风沙区、西北荒漠区、黄土高原区、东北华北平原区全面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林产品供应极大地丰富。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国务院批准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借鉴三北工程的建设经验,国家又陆续启动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着力构建国土生态屏障。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人工林面积已达6933万公顷。三北工程40年累计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57%。在我国北方建起了一道乔灌草、多树种、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成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成为广大三北地区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据了解,世界人工林大会是由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发起、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人工林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旨在推进人工林同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多维度协调发展,共同应对21世纪社会与环境面临的挑战。迄今已召开了三届。第一、二届世界人工林大会分别于1999年、2003年在智利、新西兰召开,第三届世界人工林大会于2013年在欧洲。

猜你喜欢

三北防护林荒漠化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三北工程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北工程:将沙海变成林海
防治土地荒漠化 共建美丽家园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