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期就业观的高职思政教改的思考

2018-12-06毕静明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1期
关键词:就业观新时期思考

摘 要:在新形势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在更新理念、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深化了解各个专业教学情况,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以及自身各类专业人才培养间的衔接点,以就业观为导向,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优化创新思政教学改革,同步保障思政教学以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时期;就业观;高职;思政教改;思考

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政课在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肩负重要使命,关系到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实现有效思政教学。高职院校要综合把握各专业思政教学具体情况以及当下社会市场对各类人才的客观要求,立足新时期就业观,通过多样化可行的途径引领教师对思政教学进行合理化改革,提高思政课程教学整体层次,促使专业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程知识的同时日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根本上提高就业能力与素养,实现人才培养战略目标。

一、深化认识思政教改,强化思政教学硬软件建设

在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深化认识就业观指导下的思政教学改革,正确把握思政课程和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知识方面的现实意义,在理清理念、更新观念过程中将思政教学改革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在宣传、教育二者层次化作用下有效引导思政教师,使其从思想、行为两大层面深化认识思政教学改革,在把握新时期高职思政教学新要求、新任务过程中以就业观为出发点,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在整合思政课程教学现状过程中利用多种合理化策略进行高层次思政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程教学综合水平,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重要支撑力量。此外,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有效进行离不开良好的硬软件环境氛围,也是增强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必要保障。在改革思政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巧用多方面有利资源,适当加大硬软件建设投入力度,及时引进并完善思政教學相关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以及建设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多媒体教室、多样化教学平台、心理测试室等,促使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硬件环境。同时,高职院校要强调相关的软件建设,比如,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在和硬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提升思政教学改革效果,促使专业学生在思政课程教与学中树立正确就业观的同时有效提升职业核心素养。

二、整合思政教学内容,深化思政教学方法

较强理论性、内容丰富多彩等是高职思政课的显著特征。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思政教师要多层面把握思政课程教学具体情况,以专业人才培养为导向,科学构建基于就业观的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将教材、学生、社会等多层次协调统一,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指导专业思政课程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围绕这一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在归纳、总结基础上深入解读思政教材中课题教学内容,在合理化整合基础上将其巧妙融入到课堂教学各环节。以思政课程中“作风建设”为例,教师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合理化延伸拓展“反四风”、“八项规定”等知识点,联系当下实际的基础上以就业观为出发点巧引课外合理化素材,将思政课题教学和就业指导有机融合的同时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相关内容引入课堂,在整合多方面内容中巧设课堂教学问题,借助师生和生生互动,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引领班级学生进行不同层次探讨、交流,在把握腐败形成的原因,探索腐败问题解决对策过程中深入把握当下就业形势,在理解、把握课题内容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等,日渐拥有高尚的人格。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强调思政教学方法的优化完善,将多种可行的现代化教学方法融入到思政课题教学过程中,在联系思政课题内容的同时巧引与之对应的和就业相关的素材,在整合过程中设置基于就业观的思政课堂问题。在讲解思政课题知识中,教师可以结合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巧引课外思政课程内容和专业、就业相结合的典型案例,分层设置思政课题问题,引导各小组学生在共同探讨、剖析案例过程中解决基于就业的思政课题问题,促使专业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过程中明确专业学习方向以及准确定位自身职业目标,在找寻自身价值中不断强化职业核心能力。

三、开展课外思政实践活动,加大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教学实践是提升学生能力与素养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要在革新思政课程教学中以专业学生为核心,以思政教材内容为媒介,以专业实训与实习为出发点,在延伸拓展课内的过程中开展多样化的思政实践活动,比如,社会经济调查、社区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将就业元素巧妙融入其中,也可以巧用爱国主义教育等基地开展不同形式的课外思政实践活动,科学引领专业学生参与其中,在内化、整合、应用思政以及专业课程知识过程中进行不同层次实践,在强化法律、职业道德等意识中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对当下就业形势、人才需求等有全新的认识,在实践中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同时高效发展职业核心素质。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在思政教改过程中加大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在集中化以及系统化理论教育、实践培训中不断深化师资队伍结构层次,为就业观下的思政教改提供重要支撑力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深化把握思政教与学以及高职人才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以就业观为导向,在整合思政课程教学问题过程中对其进行科学化革新,强化专业学生思政学习意识,在理论学习、实践探究过程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的同时正确看待当下就业形势的同时深入了解并完善、提升自我,在发展综合能力中日渐形成健全人格,顺利实现全面发展,呈现新时期高职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发军,蒋涛.职业核心能力视野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9(04):49-51.

[2] 谢梅.现代职教理念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思考[J].南北桥,2017 (21):178.

[3] 何张.”学生、教材、社会”三位一体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19(03):135-137.

作者简介:毕静明(1986.04- ),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研究生,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哲学。

猜你喜欢

就业观新时期思考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
“愿去民企”体现毕业生务实就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