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区域产业结构与高职人才培养动态匹配的模式研究

2018-12-06王斐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1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兼顾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属性,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人才为主要目标。在新形势下,广东省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如何服务好行业企业,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动态匹配;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升级

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广东省正处在增长动力转换、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十三五”时期,广东把握新常态下的新特征、新趋势,以全面创新驱动作为产业增长新动力,积极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平台,抢占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伴随着职业岗位人才供需结构的变化与提升,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对于高职人才的需求的变化,高职人才培养如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与区域产业动态互动匹配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问题。

一、广东省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广东省经济经过30多年持续高速增长,已开始进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往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支持的粗放型增长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产业层次偏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结构效益低下等深层次的产业结构矛盾日趋显现。

为了促成广东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之更加合理化和高级化,目前的关键是开发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专业结构,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内在发展要求其必须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即高校专业设置要与一定时期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相匹配。

广东高职院校如何适应经济结构转型的这种变化,如何使其专业结构的优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产业结构升级发展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是高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战略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高职人才培养与广东省产业动态匹配的模式

根据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结构匹配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下的产业结构发展与高职人才培养匹配的模式是指由政府主导来推动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的互动协调发展。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发展地方经济,地方区域经济特点、结构与发展方向、产业发展态势等经济发展因素能够对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设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指引。通过政府对高职院校的政策以及投入对产业结构优化紧缺专业人才进行资金扶持,加大经费补贴,建设实训基地,从而与地方产业结构相匹配。通过政府支持和引导,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各行业所需的一线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高职院校主导模式

区域产业与高职人才互动模式由高职院校主导进行,高职院校通过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通过对区域人才需求调查,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通过政、产、学、研四位一体,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从而与区域产业升级实现动态匹配。

(三)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积极参与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通过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可以获得无形的社会效益,这种社会效益能够产生经济效益。通过学院和企业联合起来,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生产、服务和市场一线紧密联系起来,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使的产业行业和企业真正参与教育教学环节,促进高职教育能够更加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通过订单式培养而优先获得综合素质尤其技能水平较高的高职毕业省,企业利用学校的设备、师资和场地进行生产培训,销售培训,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同时还能够借助学院的师资科研平台进行横向项目的开展,进行技术研发,优势互补。

根据上述三种现有模式的优势劣势对比分析,无论是政府主导模式还是高职院校主导模式都比较适合高职教育和区域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在广东省这样一个高度开放的自由市场中,高职教育和产业内部具有自我演化的能力,相对来说更适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三、广东省区域产业升级与高职人才培养动态匹配的路径

首先,高职院校应开展广东省人才需求调研,结合广东省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制定高职人才培养规划,在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将高职人才培养纳入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中。深入区域企业行业一线,了解新形势下产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具体要求,提前培养相关人才,使得高职人才培养与广东省产业发展保持动态的匹配。

其次,全面实行校企合作模式,如何建立与优质的行业企业的合作是实现动态匹配培养模式的关键,通过各级政府的配套政策,宣传呼吁企业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来。一方面,通过政府的激励政策,为校企合作企业给与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方案。另一方面,通过学校自身的资源、平台、师资和社会资源,以及学校依靠自身的科研转化能力服务于企业和当地经济,来吸引优质企业与学校建立合作培养关系。

最后,加强师资团队建设,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团队的深入一线企业行业的调研和培训,提升教师服务行业企业的意识和能力,利用教师自身的科研实力,为行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引入行业企业中优秀的培养管理人才深入教学一线,配合专职教师对学生的工学结合过程中的指导教学工作,以及顶岗实习中的实习指导工作。只有真正的将教学一线的改革落实,才能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最终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匹配。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6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一般项目“广东省区域产业结构与高职人才培养动态匹配的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DGZ16Y43。

作者简介:王斐(1983.12- ),女,讲师,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济与贸易學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