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素

2018-12-06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

冯 健

(西安邮电大学,西安710121)

引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一理论最早由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针对苏联等国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可以感知到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一味的照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在对其思想进行深入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结合本国的实际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的融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的思想宗旨是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与中国的革命实践以及社会发展实践进行紧密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注点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应用问题,并能够实现其思想内涵“应用”与“发展”问题的统一。中国经济转型期遇到诸多的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指导,为其解决诸多问题明确了主导思想和工作方向。

虽然在建国初期,我国对于苏联经济发展建设的盲目崇拜,使得党的领导对于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建设的思想指导进行了错误解读,大力推行计划经济的过程中,进行人民公社建设,并进行劳动产品的按劳分配。理论实践的本质目的是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却没有对社会意识形态下的民众思维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求进行全面考量,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与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也导致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学习效果,同时也导致中国经济建设的停滞。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主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创新和升华使社会经济发展呈现新的气息,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发展格局,马克思主义在不断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形势的同时,也实现其理论和思想内涵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同时,中国经济转型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引导之下形成了快速的发展过程。对当代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素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社会经济建设的不同时期也会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特征,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动和深入进行城镇化发展建设成为当前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和目标,为新时期党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了新的工作任务。在政策执行和落实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发展质量以及经济发展效率的变革,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前的社会形式下,需要迎合当前社会的意识形态特征和经济发展特征[1]。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运用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运用,便是在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建设中的实践过程。通过大量的经济发展经验能够总结出,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引导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帮助中国解决在发展建设进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在革命时期能够引导当学习先进革命经验,领导人民走向和平;在社会发展时期能够引导政治领导者学习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居安思危,体现党领导思想的先进性,脚踏实地领导社会民众发家致富奔小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运用问题,便是能够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应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还需要在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上多做文章。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主体,只有在党的经济工作中继续打好农村扶贫攻坚战,帮助农民经济拓展新的经济发展路径,才能够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2]。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创新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不能是死板和一成不变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也不能是单一的思想理论和个别革命经验的总结,而是需要在实践以及应用过程中实现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实际的目的作为方向引导,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便需要以经济发展为目的,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实现新经济发展形势下的理论创新,能够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工作提供先进经验。只有不断实现其理论创新、思想创新以及实践方法创新,才能够实现其思想内涵的不断积淀,也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过程,总结社会事物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体现其客观存在的实际意义,能够在其思想内涵的引导之下,总结出理论研究的科学结论,而不是凭借片面的思想认识臆造。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当代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

20世纪中国人民共和国建设初期,进行社会经济发展建设遭遇的波折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不透彻理解导致的,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经验的摸索过程[3]。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发展主体地位,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建设,私营经济以及非公有制资本也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现有经济体制下实现社会经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发展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当代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经济转型的影响,成为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1.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推动下进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计划经济发展体制下,社会生产力低下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主要因素,同时也限制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将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经济发展的本质任务,同时确立了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思路,积极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改革,推进改革开放经济战略的贯彻和落实,将民间资本、海外资本充分调动起来,吹响了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以及思想的充分学习和深入解读之下,我党深刻体会到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首先需要解放思想,将计划经济中存在的思想僵化、经济体制僵化、促经济发展政策僵化等问题给予解决。在党的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首次在报告中对我国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双重作用的经济发展体制给予明确,将市场对于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重视起来[4]。在全国十二大会议中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作为全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使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我国得到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社会经济的实践活动中,使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可行道路进行全面考量,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商品经济之间的关系,新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需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发展基础,同时将对经济发展阶段信息进行明确规划,使各阶段的经济发展能够有既定目标作为放向引导,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具有本质差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党指导社会经济发展扫除了思想顾虑和体制阻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建设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中国经济得到突破式的发展,如果在新阶段保证经济发展质量是当前党领导集体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提升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经济发展目标已经初步实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需要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一少部分同胞摆脱贫穷,保证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体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过程,进而促进社会民众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的实现。当代的社会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关注经济效益问题,同时还需要关注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问题,关注社会综合的发展建设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本质任务,也是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特点,社会主义发展建设创作的经济财富属于人民,只有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才能够使人们共享经济发展以及改革创新的发展成果。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新型经济发展倡议,为国际社会的经济发展拓展了新的发展途径,提升了中国经济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中国经济发展建设理论不仅关注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问题,更加关心更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局势,在实现自身经济富足的同时,更突显大国风范,将经济增长的视角跟随“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倡议延伸到更广泛的世界地区,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开放的市场经济发展政策和格局[5]。新时期经济建设思想的确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国际化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中国国家社会经济影响力的提升,将向世界昭示中华民族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繁荣和复兴,中国经济的腾飞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的体现。

结语

当前社会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能够为党和政府继续提供工作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社会发展建设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成果,同时也是促进中国继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道路,才能够使中国在党的领导下,探索新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之路,推动各项经济发展政策的落实,纠正和完善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任务能够如期实现。

[1]李恩华,李宪伦.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体系建设[J].广西社会科学,2016,(12):226-228.

[2]金民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逻辑[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5,(6):5-14.

[3]李亿,吴荣军.原初、实践与习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体的三种基本形态——基于《矛盾论》文本用语形式的分析和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7,(7):12-20.

[4]李远,李荣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意义和规律性特征——兼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理论自省[J].求实,2016,(8):4-12.

[5]莫志斌,刘科.论蔡和森报刊宣传活动对推进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125-130.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