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市政路桥规划中的体现

2018-12-06梁俊健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植草路桥绿地

梁俊健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300

每当雨季来临时,城市内涝问题就会凸显出来,不仅形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给路桥基质和使用寿命造成了不利影响。海绵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一种全新尝试,起步时间较晚。在进行市政路桥规划中,想要充分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则要加大研究力度,克服应用中的问题。

1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概述

1.1 海绵城市内涵简述

海绵城市简单来说就是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应提高城市基质的吸水性,就像海绵一样。海绵城市建设依托于各类基础设施,在确保基础设施安全性与功能性的基础上,优化其水循环性能,从而增强城市的蓄水、排水能力。重视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下的新型城市建设理念。

1.2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优势分析

借鉴海绵性能构建的海绵城市,有其建造的独有特点。当城市遭逢大的降水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储存降水。具体来讲就是借助城市的各类基础设施如树木、绿地、湿地等吸收和储存降水,能够避免因洪水暴发所酿成的悲剧。此外,储存下来的雨水通过加工再利用,显著提高了雨水利用率。不仅能够解决困扰已久的排水问题,还能有效缓解水资源匮乏现状[1]。

2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市政路桥规划中的具体体现

在确保路桥基础功能的前提下,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市政路桥规划中的运用,完善了城市配套设置,有利于促进城市综合效益的提升,为广大市民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2.1 路桥建设的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市政路桥规划中的运用,旨在强化渗透性能。为了充分发挥渗透作用,在施工中主要采用透水铺装技术,多会使用具备透水性能的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及透水砖等。具体施工中,车型道路面通常会采用全透水式和半透水式的沥青路面,为了确保透水性,不进行面层下部的防水层设置。沥青路面的基层部分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对于降水的吸渗效果较好。路桥规划中的人行道路面,一般会采用透水砖材料,垫层部分以碎石摊铺,从而构成了多水结构。如果发生降雨天气,能够快速渗透雨水,不仅有效补充了地下水资源,还能确保行人的安全。当完成路桥表面的透水铺装处理后,能够显著提升路面的抗滑性能。这样一来,在发生降水时,雨水不会留滞于路面,而是会立即沿着通道流走,且不会在路面残留水汽,避免了汽车因降水发生打滑问题。此外,经透水铺装后的道路因解决了水汽残留问题,这样即便是夜间行车,也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车灯炫光效果,确保了司机的夜间行车安全。路桥规划中采用此种路面,能够提高降噪效果,避免水漂问题。因此,在未来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2 路桥横断面的规划设计

在进行市政路桥横断面设计时,既要满足城市建设对于路桥的基本功能需求,还应设置足够宽的绿化带作为生态滞留带。当发生降水时,在路桥范围内的雨水就会于绿化带处聚集,能够有效减少当前的地表径流量。一般情况下,路桥横断面多设置为三幅路。具体来讲就是从道路中间向两旁的道路依次设置为:机动车道、绿化带、非机动车道及人行横道。然后结合路桥规划的实际情况,在道路的两旁分别设置植草沟与下沉式绿地,实现路桥规划的植物景观设计。

2.3 生态树池、滞留带的规划设计

首先,应做好生态滞留带与生态树池的下部填充工作,安设滤土层与砺石。同时,还应将渗水管安装在砺石的下部。然后进行种植土的敷设处理,填充好种植土后,将陶粒铺洒在上部,这样一来能够确保土壤始终保持湿润,强化渗水管的功能性。此外,还应注意滞留式绿化带必须设计成凹型且不高于车行道。在其下方,还应挖出碎石盲沟,将碎石铺设于盲沟的底部。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充分地进行雨水收集处理,提高绿化带的透水性。

2.4 其他路桥规划设计措施

2.4.1 植草沟的规划设计

通常情况下,植草沟设计所采用的生态雨水设施多为雨水湿地、雨水花园等。为确保植草沟兼具实用性、可达性与观赏性,可以进行微地形景观的构造,一般会采用植草沟与堆土、平台等互相结合的形式。其中植草沟设计时,种植植物的选择更侧重于耐涝性能,通过乔、灌、草等乡土植物的有机结合,从而构成多样化的群落结构。这样一来,能够极大丰富路桥周边的绿地景观,无论何种季节都会有相应的植物群落。此外,路桥规划中,为了实现景观的有效衔接,可以进行植草地沟的设置,实现景观的延伸。因植草沟具有良好渗透性,当出现较大降水或者是高坡绿地自身蓄水已经饱和时,雨水无法实现及时的下渗,就可以沿着坡度汇集到植草沟中,这样一来雨水在纵坡导向下就会顺着植草沟流向下游[2]。

2.4.2 下沉式绿地的规划设计

进行下沉式绿地规划设计时,通常会采用标准化的结构,要求绿地高程不高于周边的硬化地面高程,将高程范围控制在5~25cm。此外还应在绿地中设置雨水溢流口,而雨水溢流口的高程设置为低于周边的硬化地面高程,而高于绿地高程。在路桥规划中,下沉式绿地的设置区域通常为道路、停车场等的附近。在此范围内地表硬化度高,对于雨水的吸收力较差。通过下沉式绿地的设置能够及时汇集雨水,避免地表径流过大问题。同时,下沉式绿地还具有截留及净化降水径流的作用。如果降水量大于该绿地的蓄水容量,此时的降水就会通过雨水溢流口输送到管网中。下沉式绿地的规划设计,能够有效减少雨水径流量,提高土壤的水分含量,最大限度减轻特大洪涝灾害对城市造成的损失。

3 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还未在我国广泛的普及,因此从整体来看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在开展市政路桥规划中,我国住建部应给予相应技术支持,从而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有效运用提供依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城市路桥吸水、蓄水及排水性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植草路桥绿地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河南万里路桥集团
生态植草沟对降雨径流污染物去除率试验分析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级别分明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走进绿地
石家庄市滨水生态园植草沟建设与应用效果分析
“醉”美路桥
堤防植草现状与管理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