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寒地对台农业合作前景分析
——基于在黑龙江试种台湾红肉火龙果的案例研究

2018-12-06刘雨娜门万杰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寒地农科院红肉

刘雨娜 门万杰

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9

随着北方农业生产水平和条件的改善与提高,2016年黑龙江省温室生产面积达到4700公顷,种植结构以蔬菜、切花生产为主。由于近年蔬菜生产竞争加剧,温室生产效益不理想,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丰富黑龙江省农业种植结构,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同时深化对台农业合作,2014年,在哈尔滨市科技局国际交流中心的帮助下,将台湾红肉高糖火龙果引入黑龙江,开展了适应性研究、驯化、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火龙果生长迅速,第二年就可开花结果,果实耐贮运。火龙果病虫害极少,适宜无公害绿色栽培,同时株形奇特、花大色白、果硕色艳、果形美观,其果、花、茎皆可食用和观赏,还可以开发出天然色素、火龙果口红、抗癌生物制剂、火龙果干花、火龙果干等20多种深加工产品,附加值很高,是集果树、花卉、蔬菜特点于一体的特色植物,是北方设施生态农业不可多得的作物[1]。

1 台湾红肉火龙果的特点

红肉火龙果在台湾的火龙果市场占据着半壁江山,台湾红肉火龙果耐热,不耐低温,能耐40~50℃高温,而在8℃以下易发生冻害,果实果重较大,果型圆润,在口味方面,也克服了国内市场红肉火龙果口感清淡、不够甜润、保质期短的缺点,其果肉密实,甜度高,水润度高,还带有淡淡的玫瑰香味,含有丰富的花青素,是不可多得的保健型水果[2]。

引进台湾新品种红肉火龙果含糖量达到10%左右,该品种连续4年在台湾火龙果评选中获得“果王”的称号,单体重量达到3.3斤,而且果肉细腻,色泽鲜艳,口感好。

2 项目研究的重点

引进台湾火龙果的初期,植株表现瘦弱,不抗病虫害,生长缓慢。总结原因是,火龙果在寒地栽培刚刚起步,无论品种选择、栽培技术,还是设施管理都存在许多问题。缺乏在寒地设施栽培条件下生理生态、生长发育规律、对栽培管理的需求等系统的研究,缺乏优良品种适应性、良种苗木繁育定植技术的研究,缺乏集约化栽培、龙头企业示范、对种植农户的培训提高等技术配套,是制约火龙果引种推广的瓶颈。此项目引起了哈尔滨市科技局的重视,并加大了项目支持力度,作者开始对此项目系统、全面的研究。

⑴对寒地火龙果的植物学特性、物候期、树体发育状况、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习性、早期丰产性、抗病性等进行详细调查,并研究繁殖、定植方法,以及定植后的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采收贮运等技术,采用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出规范化栽培技术。

⑵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的管理技术对红肉火龙果生长发育、高产优质的影响。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光强、温度、水分和肥料,通过进行节能温室栽培火龙果的抗寒性试验,得出台湾红肉火龙果在寒地温室里能耐零上5℃低温达到7天之久的结论。不同管理技术包括授粉及花期调控技术、修剪技术、土质处理、火龙果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火龙果成果的采收技术等,例如,用浓度2%的磷酸二氢钾对火龙果连续进行一个月催花试验,花期至少能提前5天,花朵数量可以提高20%左右[3]。

⑶针对盆栽火龙果,我们做了盆栽火龙果的基质配比试验,得出的结论是火龙果生长的土壤必须具备良好的通气性及排水性,以土质肥沃的砂质壤土为最佳,而土壤pH以5.5~7.5间为宜,草炭土、沙土、珍珠岩的配比为5:2:1。通过对盆栽火龙果不同的剪枝方式的试验,确定盆栽火龙果最适宜的体量为1米高,每盆种植3株火龙果,每株留4个枝,既具有盆栽的丰满性,又避免了枝条彼此的遮光和营养争夺。

为更好的研究此项目,连续三年邀请台湾种植火龙果的专家到我院指导火龙果种植,使得台湾的红肉火龙果来到我国北方以后迅速适应了当地的水土,茁壮成长。

目前,此项目已主要取得三方面的成功:一是红肉火龙果生长期各项指标的研究与高效栽培技术已然成型;二是盆栽火龙果模式实现规范化,实现向家庭生态条件推广的要求;三是完善了高产整枝与花期调控研究方法,优化了寒地保护地生产条件要求,可以进行产业化开发。经过研究,利用黑龙江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环境优势,该品种含糖量达到了16%左右,长势更加茂盛,枝条更加粗壮,单果重最大可达1.5斤,口感软糯,挂果时间达到一个月之久,并且颜色更加鲜艳不裂果,果实的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3 对台合作进展

台湾红肉火龙果成功地扎根北方寒地,为北方寒地与台湾的农业合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进一步激发了哈尔滨农科院与台湾合作的积极性。

近三年来,哈尔滨农科院先后开展了台湾农作物品种、水产、生物肥料、农膜、生物菌剂等领域的合作研究工作,一些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如从台湾引进的观赏与食用兼具的淡水龙虾。这种龙虾生长期短,5个月左右就可进入市场,肉质细嫩,离水运输存活时间短,价格昂贵,目前在哈尔滨农科院已经实现自主孵化繁殖。由台湾引进的黑金刚莲雾种植也取得成功,莲雾的品质在哈尔滨农科院日光温室栽培有较大改善,有望进一步为北方寒地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

2017年,在哈尔滨市台办的推动下,在科技部海峡两岸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国台办经济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国台办中国台湾网、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的参与下,哈尔滨农科院作为发起单位之一,与哈尔滨海峡两岸技术移转育成中心、哈尔滨秋林里道斯食品有限公司、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11家台湾行业协会以及外省市的8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海峡两岸生态农业及绿色食品技术与产业合作联盟”(国家级),该联盟的组建目的是充分发挥海峡两岸在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中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以国家的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联盟标准为基础、以引进为手段、以产业合作为主线、以技术及人才团队为核心,以联合创新为动力,组建具有台湾特色的全产业链集群,为北方寒地对台农业合作的深化,今后共同打造海峡两岸高端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技术及产业国际合作大平台奠定了基础。

4 北方寒地对台农业合作展望

通过一批项目的研究成功,北方寒地的广阔市场得到了企业的认可,更坚定了哈尔滨深化对台农业合作的信心与决心,合作能否有效并且深入,有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⑴黑龙江等寒地区域与台湾地域环境差异巨大,双方各有优势,黑龙江等寒地拥有市场、农业资源等优势,台湾拥有技术、产业化经验等优势,正是双方能够加大合作的机会所在,应充分认识双方合作的潜力与前景。

⑵应增强尊重彼此的知识产权的意识,是开展合作与深化发展的基础。

⑶发挥好专业研究机构对合作项目的前期评估与预研,是项目成功的前提。

⑷需要尊重引进项目的技术原型,在保持原汁原味吸收的基础上开展再创新,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⑸注意尽量选取产业链条比较长的合作项目,以提升获取价值的空间,是项目做大的要件。

5 结语

我们期待和台湾地区在农业领域有更多更深入的合作,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两地农业的发展,更增进了两岸人民是一家的同胞情。

猜你喜欢

寒地农科院红肉
伊朗红肉月产量增长11%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基于寒地公园适老化需求的研究——以长春为例
加工红肉才是影响健康的“罪魁祸首”
新西兰红肉出口保持强劲态势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寒地黑土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寒地鸭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