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村社会工作组织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实效与不足

2018-12-06魏俊宇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专业性贫困人口

魏俊宇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南京 210037)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贫困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于五个方面:一是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较深;二是内生动力弱,返贫风险增加;三是区域性明显,发展基础脆弱;四是边际成本高,脱贫难度较大;五是工作有差异,力度亟待加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扶贫开发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部署,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我国扶贫开发进入新时期脱贫攻坚阶段。同时,脱贫攻坚理论取得了重大创新,以更高的视角指导脱贫攻坚任务的实施是当下最为有利的选择,并根据中国现有贫困问题制定了针对性的措施。另外,脱贫攻坚理论创新的基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得到了延伸和拓展,精准扶贫视野下的贫困识别与瞄准、完善贫困治理体系视野下的精准扶贫、基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脱贫攻坚理论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在实践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扶贫模式创新[1]。

在这种大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组织因其专业理念和实践经验,与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有着极高的契合度。在与精准扶贫理念进一步结合后,可以在脱贫攻坚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也正因如此,政府大力购买服务,促进了农村社会工作组织的发展,同时农村社会工作组织在精准扶贫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实效。但是由于两者结合时间较短,理论与实践并没有得到更好的融合,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且农村社会工作组织以往主要从事于为留守儿童链接本地教育资源,提供学习机会和资源共享的途径,为留守妇女提供合适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家庭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为留守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和文娱活动场所,使其老有所乐等[2],虽然一定程度上与扶贫相关,但专业性、针对性不足,资源并没有充分利用。并且由于一部分农村社会工作组织是由政府购买服务所推动建立的,与当地社区没有更好地兼容,仍处于嵌入式发展阶段,所能发挥的实际功用不大。因此,对农村社会工作组织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功用进行分析是有其价值和必要性的,这不仅能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还可以拓展社会工作的工作方向及提高其专业程度。

二、农村社会工作组织在精准扶贫上的优势

农村社会工作组织驻扎在农村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利于整合社区资源,促进其综合发展。同时,在精准扶贫方面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农村社会工作组织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和服务理念。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运用专业理念与服务对象建立服务关系,在服务过程中逐渐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帮助服务对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脱贫信念,从精神层面解决致贫的因素。

第二,可以有效发挥服务对象的能动性,激发内生力。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专业技巧组织村民参与活动,充分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其自觉有效地参与活动。同时,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进行充分的增能赋权,调动他们参与社工服务的积极性,通过提高他们发现、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增强其内生力。

第三,社会工作具有链接各种资源,促进各方合作的属性。社会工作者对各方资源与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分类,在扶贫过程中根据服务对象现有困境,有针对性地联系所需资源,为服务对象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对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

第四,社会工作的重心是解决贫困人口的需求而非政治任务。社会工作者更加注重服务对象自身能力的提高,关注他们在各个阶段的反馈和成效。社会工作者在参与精准扶贫过程中采取人性化的针对性服务,关注服务对象本身的想法,对当地贫困人口的生活状态有着积极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五,社会工作服务方法具有的精准性、特殊性和专业性。社会工作十分注重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和现实状况,为贫困人口科学准确地分析其需求,并依据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服务方法,结合当地的文化和实际条件,为服务对象制定可行、科学的服务方案[2]。

这五项优势可以针对性地解决我国当前致贫的五方面因素,因此农村社会工作组织优势明显、大有可为。

三、农村社会工作组织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实效与不足

(一)实效

1.农村社会工作组织在精准扶贫上取得初步成果。农村社会工作组织为贫困户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持,重点解决贫困户的理念问题,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改变贫困现状的信念的同时改变以往单纯的资金扶贫方式,针对性地根据所服务的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设计服务方案,从源头解决贫困问题,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且,农村社会工作组织在服务过程中通过发挥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性,为当地扶贫和民政工作人员提供服务示范和观摩机会,以便提供扶贫经验及提高扶贫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同时发现和培养本土社会工作人才,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3]。

2.农村社会工作组织助力基层治理与扶贫攻坚格局的形成。农村社会工作组织在服务过程中,积极联系当地基层治理机构和社会力量,优化了当地的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对当地政府资源、社会力量进行有效的调节,三方联动,为贫困人口在脱贫时所需的相关资源进行了整合分类,可以快速地提供其所需资源。同时,助力基层治理与扶贫攻坚服务,形成多方联动机制。

(二)不足

1.农村社会工作组织嵌入式发展得不到解决。因为长期以来的小农经济使村民们形成了保守型性格,加上社会长期以来的“长老政治”和“差序格局”的观念使得农村社群更易相信熟悉的人,外部组织的介入会引发他们本能性的排斥。农村社会工作组织很难融入,且开展工作时存在阻碍。

2.农村社会工作组织对资源调配存在阻碍且能分配资源较少。当地资源的调配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当地村委和相关部门,而他们在项目批文和资金投入上存在着复杂的程序和相当的时间差,因此社会组织面临着诸如政策支持不足、资金链空档、专业人员匮乏等困境。

3.农村社会工作组织本身存在风险。农村地区距离大学城较远,缺乏专业性志愿者队伍的支持,其专业能力、造血能力、上层管理模式、下层执行力度都会对服务效果产生影响。而且目前相当一部农村社会工作组织依赖于政府购买服务,一旦政府拨款不及时,组织存在倒闭风险,同时社会工作者的待遇没有有效保障导致人员不足。

4.社会工作者扶贫经验不足,在精准扶贫方面专业性不强,严重影响了社会工作组织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服务效果,阻碍了反贫困事业的发展。而且社会工作者除了对扶贫政策的知识和政策储备不足以外,还存在着农村工作经验少、阅历浅的问题。在参与精准扶贫时会遇到一些无法处理和解决的问题,有时会因缺少与年龄较大的老人沟通的经验,无法及时处理好问题,阻碍服务进程,影响服务效果,降低服务效率。

5.社会工作者对反贫困的经验储备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扶贫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尽管现阶段贫困问题仍呈复杂化的态势,但社会工作在参与扶贫时取得的成功的服务经验还需要进行总结,同时我们要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对反贫困方面进行足够的经验储备,以便优化现有的服务方案。

6.社会工作缺乏综合性的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方法。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速度较慢,农村社会工作又属于我国本土性的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缺乏完善的服务方法。而且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没有系统和综合性地应对农村贫困问题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借鉴,这对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特殊性,不仅需要社会工作者提高自身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也需要社会工作者密切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改善农村服务工作机制[4]。

四、结语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农村社会工作组织在精准扶贫方面具有五大优势和广阔的前景,但在扶贫方面发展尚不完善,专业性不强,经验不足且大多是理论优势,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虽然现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足。笔者认为,精准扶贫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多方联动共同努力。在精准扶贫中,政府需要为农村社会工作组织提供制度便利和其对资源整合方面的支持,加强其资源整合分配效率并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农村社会工作组织方面加强自己在扶贫方面的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对国内外成功的扶贫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找到普遍规律进行推广,在普遍规律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且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方案。同时,社会工作者要以老带新、不断摸索,增强自身扶贫的专业性。贫困人口也要积极配合,三方联动才能解决贫困问题。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专业性贫困人口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部地区持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研究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演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