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PO审计风险控制及对策研究

2018-12-06孙海涛

北方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事务所会计师导向

孙 康,孙海涛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青岛266520)

一、引言

自2015年以来,中国公司上市热情高涨,“IPO堰塞湖”现象严重,2016年底证监会开始对IPO提速,2017年以来,证监会月均核发近四十家公司进行上市。面对如此高密度的上市节奏,会计师事务所在公司的财务专项审查工作中的责任更为重大。如何保证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可靠,内部控制合法、合规,在高速上市节奏中保证上市企业的质量,对IPO审计风险的控制成为最重要的环节。

二、审计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审计风险即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审计风险可以进一步分为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1]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外部环境三大基础要素相互影响共同形成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潜在性和可控性等特征。[2]

三、IPO审计风险及成因

(一)审计主体

1.IPO审计业务更加复杂

IPO审计与一般审计相比,涉及更多的利益相关者主体,参与中介越多,要求质量越高,越需要注册会计师在工作中让出更多的时间与各利益群体沟通协调。同时,进行IPO审计时需要审计企业三年的财务报表,要求的时间紧、任务重,增大了审计难度。特别是当审计人员需要预防可能存在的风险时,就必须利用某些审计方法、程序以及审计沟通等手段来对其审计过程进行尽职的调查,并合理评估项目存在的风险。由于在正常情况下一个IPO项目出具的往往都是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不仅要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并应调整大量项目,以达到保证审计报告的公允性。

2.IPO项目中注册会计师独立性问题

注册会计师在企业IPO中扮演着复杂而又重要的角色,从三年财务报表的审计到招股说明书的编制,从验资报告的出具到企业财务、内控等方面的咨询。企业通常聘请该会计事务所,是希望其能为企业出具一份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以保证企业能够顺利上市。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获取这个机会,便会同相关券商与律所相联合达到其目的,从而降低了会计事务所的独立性,进一步提升了会计事务所的审计风险。

(二)审计客体

中国待上市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会计基础薄弱,问题层出不穷。IPO审计除了需要审计三年的财务报告之外,还需要提供非经常损益、差异比较、内控鉴证、税务报告四个报告。由于待上市企业财务核算、内部控制未必严格按照最新的会计准则、财务制度执行,使得大量账务存在不透明、不准确、不合规等问题,许多企业存在会计估计不合理、收入跨期、表内外业务混乱等现象,财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不符合逻辑,财务数据不合理、不准确、不能利用。这些都是需要会计事务所进行辅导规范以确保审计业务的完成。同时由于既有账目的混乱,调整后必然影响企业的利润,会带来过高的税务成本,这些是企业不愿意看到的,只能通过适度沟通找到调整方案。并且,企业由于自身的上市目的,可能会在现有会计准则下进行合理或者过度的盈余管理。这些主动或者被动的对财务报表的修正、调整,都会形成潜在的重大错报风险。

(三)审计环境

1.法律制度不完善

我国当前正处于一个从新股发行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的阶段,由于发行制度的改革,导致其相应配套的信息披露制度、市场交易制度、定价制度等匹配不够,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从客观上增加了审计风险。核准制导致我国能上市的公司数量稀缺,这样保证了上市公司的质量,有利于保护广大投资者。目前我国IPO的速度大大提升,这种速度的提升是在牺牲一定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IPO放松的大环境下审计质量下降和审计风险上升是有可能的。

2.尚未全面建立风险导向审计体系

200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风险导向审计的初步建立。然而在风险导向审计的全面深化推进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成熟有效的风险导向方法尚未形成,不能根据不同客户的行业和发展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审计。配套信息资料亟需完善,若想快速全面了解客户的行业及客户本身经营发展状况,一个全面强大的资料系统不可或缺。

四、IPO审计风险控制对策

(一)审计主体

1.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在IPO审计中,由于涉及项目多,审计复杂,我们除了设计完善严格的表内审计质量体系外,还应与具体企业行业结合,注重在表外寻找漏洞,加强表内外之间的逻辑分析。首先,要把握IPO公司业绩增长的特定条件和环境,加强各方面的环境分析,对于把握IPO公司的业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盈利能力、发展前景、业绩增长的变动分析,不能孤立地看待目标企业某一个个体,要结合整个行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考虑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同时考虑其在上下游行业中的话语权,在整个产业链中衡量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同时,应着重考虑企业中的核心技术以及自主创新地位,这对于企业在其产业链中的竞争地位及持续发展能力尤为重要。从产业链角度联系表内外数据,有助于寻找企业财务漏洞,防范未知的审计风险。

2.创新委托关系

保证会计事务所的独立性。目前在IPO项目中,会计事务所是由企业直接选择聘请,这种委托关系下事务所的独立性势必会受企业影响。然而这种委托关系只能保障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于上市之后的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却不能保障。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创新委托关系,突出间接聘请关系。由证监会成立IPO审计委员会,委员会组成人员由监管人员、债权人、投资人等利益相关者代表组成。会计事务所受审计委员会聘请并对审计委员会负责,这样可以避免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事务所的影响,保证事务所独立性,降低审计风险。

(二)审计客体

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建立更为谨慎的风险评估机制,会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有效执行。[3]企业要分析各环节存在的各种风险,贯彻执行评估机制,做好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措施。事前风险以预防位置,明确岗位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事中风险强调控制,要在日常管理中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事后风险以补救为主,当问题已经产生后,尽快解决问题,缩小事故的影响范围,同时反馈至事前、事中的风险监督中,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总之,企业的风险控制依赖于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的有效执行,依赖于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的识别、评估、防范。

(三)审计环境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督促证监会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建立健全问责制,对企业上市成功之后出现问题的,如问题在上市时已经暴露,应对上市时责任人进行追溯惩罚。[4]

2.全面建立风险导向审计体系

提高审计从业人员个人素质。对于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变化,风险导向审计的执行细则需要适时增补,以适应财务发展的需要。政府及中注协为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对注册会计师的继续教育出台一系列制度和考试,并经常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培训,这些举措有力地提高了高端审计人才的素养。然而,对于更多的基层审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还应继续加强。应继续扩大专题培训的广度和力度,扩大受众面,提高整体从业人员水平。并且,在业务素质和执业规范的专题培训之外,应同时关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行业操守等方面的培训。会计事务所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从事务所长远角度出发,鼓励从业人员不断学习,积极组织参加协会继续教育,提高自己综合业务水平。倡导所内学习型气氛,支持从业人员进行学历教育、学术论文的发表,把审计人员的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IPO审计由于自身的复杂性、特殊性,其审计风险高于其他普通审计。为防控IPO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要时刻将风险导向作为审计的重要原则,以达到合理降低审计风险发生概率。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坚守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以及道德规范。随着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的确定,IPO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必将更加深化。[5]对于注册会计师,如何正确理解、系统掌握和合理运用重要性等概念,制定科学的审计策略和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减少审计成本费用、妥善提高审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事务所会计师导向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优化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的思考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偏向”不是好导向
2019年度综合评价前100家会计师事务所信息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2017年度业务收入前100家会计师事务所信息
犬只导向炮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