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的实践与思考

2018-12-05李娜

祖国 2018年20期
关键词:实践思考问题分析小学数学

李娜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理念的实际运用中,仍应该思考一些问题:让学生多动,但是不能乱动;数学教学要生活化,但是不能牵强附会;提倡合作交流,但是不能完全小组化;追求算法多样但不能过于形式化;开展数学活动的同时不能影响数学思维。本文就这些问题作详细阐述,值得小学数学教师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 理念运用 实践思考 问题分析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尝试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把学习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质疑,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中进行创新。但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困惑摆在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等待他们思考、探索。

一、让学生“动”起来,但是不能乱“动”

数学课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乏味、单调。教师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只有少数学生配合。现如今的课堂可谓热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有时一节课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有时教师都无法控制这种“活”的局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廉价表扬。学生只要说出了问题的答案,教师就用“你很聪明”“你太棒了”等语言进行表扬。有的只把答案重复了一次,答案不完整的,有瑕疵的,都给予鼓励、表扬。而那些回答问题新颖、创新、独特的讲解却在教师一致好评中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评价不得当。为了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教师延迟评价、评价比较模糊,有的甚至出现少评价、不评价现象。学生出现一些知识性的错误,教师不予解释,个别学生干扰课堂教学,有的教师置之不理,有的教师轻描淡写的批评两句。一节课下来,皆大欢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应该有自己的空间,是快乐的、积极的、主动的。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创新,不仅仅是满足肤浅的初步认知,而应该是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能理性的分析一些问题。教学目的不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是一种教学手段,其目的是为了他们学得更好,让他们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表扬学生或适当的奖励学生,教师应掌握时机、把握分寸。切记过多的、廉价的表扬、模糊的评价给学生对来不利的影响,让他们是非不分、急功近利、情绪浮躁。

二、数学教学要“生活化”,但是不能牵强附会

数学计算简单、机械、重复;应用题更是不接地气,人为编造,为了练习而做题;测量和几何图形知识学习也是一些计算题。学生认为数学知识离他们的生活很远,和生活没有关系,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是:概念、公式、数字、计算。

现在数学教学越来越接近生活。因此,教学活动需要以生活为模板,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影踪,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教师学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并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逻辑推理、探索研究等这一过程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过程,最后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学习数学知识应与学生的生活結合起来。而所选择的教学情境也应与生活有关,有现实意义、有挑战性,让学生的生活中拥有浓厚的数学知识,应避免那些不切实际的和幼稚的生活情境。

我们不反对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反对那些把生活与数学教学作为惟一追求,把一些数学知识和生活牵强附会的联系在一起。不能把数学知识过早地融入到生活情境,对知识没有深入理解的状况下去解决一些具体的、复杂的生活问题。而应让学生梳理清数学知识间的关系,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把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学所追求的不应是由单纯的“知识性数学”进入到“生活化数学”,而是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实现更高层的整合。

三、提倡学生合作交流,但是不能完全“小组化”

小学数学课标中规定: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只是单纯的记忆模仿、记忆,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 。如今,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学习频繁,成了一种固有的教学模式,没有小组学习就缺失了一节好课的标准,公开课、观摩课中小组学习是教学中的必须环节。

小组学习是数学教学环节中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弥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差异众多的学生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小组学习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竞争意识是非常有利的。小组学习是教学模式之一,有研究表明,适合小组学习的班级人数不宜过多。有些数学知识并不适合于小组学习,并不是每节课、每一教学环节都进行小组学习。班级教学、自主学习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不可替代的。而合作、交流是一种意识,它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适合小组学习的情况:动手操作学生一人不能独立完成时;探究中遇到瓶颈;有不同意见产生分歧;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等。

四、追求算法多样化,但思路过程不能形式化

小学数学教材中往往出现一题多解,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选择的方法不同,于是就出现了多样化。给学生更多空间、时间,让他们思考。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相信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师要尊重他们的想法。

教师不应要求学生用多种的方法解答,与一题多解是不同的概念。一题多解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每个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有的学生由于掌握知识少或学生思维的限制很难达这种要求的。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全体学生根据同样的一道题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是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必要过分强调算法多样化,不必为了追求多样化,让学生寻求一些不符合逻辑、牵强附会、低层次的算法。让学生交流、讨论中比较,找出最佳算法。教师应明白,算法多样化是有一定基础的,不同算法是建立在学生思维基础上。而选择最优算法的过程是学生分析、思考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应是教师强加的。是学生在反复验证、体验中思维的结果,是最有意义的算法。

五、提倡开展数学活动,但不能影响数学思维发展

课标所指的数学活动是学生用数学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实践操作、探究、交流、解惑等的思维活动。部分教师误解为:数学课要注重以“数学活动”教学为主,甚至有教师以为课堂上活动越多越好。有的教师开展所谓的“数学活动”教学;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活动偏离了数学思维模式,“活动”是教学的主旋律;部分教师过分注重数学活动,活动频繁。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数学、学习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公式的理解,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不是将数学教学活动化、模式化,非真正意义的数学活动只理解知识的表面,并没有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质;有些动手操作,学生并没有解释到其所以然,认识到事物的表层。这些肤浅的活动,不能实现学生重新构建新的数学知识结构,知识对教材知识进行简单的罗列,进而制约了学生的创新,对他们思维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因此,教师避免组织单纯的数学活动课。

小学数学教师组织数学活动时应做到:明确教学活动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要:理解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及技能;学会用数学方法及思维解决问题;操作实践中获得启发、经验。活动中运用数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目的。要明确数学活动内容,运用数学思维分析、探究、创新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陈含翩.教育生活化理念下的知识教学问题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2]贺荣.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数学天地,2015,(11):33-34.

[3]戴礼泽.新课程改革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J].科技信息,2016,(33):320.

(作者单位:河北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王滩镇九沟小学)

猜你喜欢

实践思考问题分析小学数学
统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微课教学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