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对其临床效果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2018-12-05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9期
关键词:系统化负性例数

赵 君

(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江苏 南京 210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的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其治疗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在CAG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对其进行系统化护理,有利于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的效果[1-2]。为了进一步证实该护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对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86例CAG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11月期间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86例CAG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符合CAG的临床诊断标准[3]。2)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3)不存在肝、肾功能障碍。4)未患有神经系统疾病。5)未合并有消化道活动性出血。6)进行病理学诊断的结果显示其不存在癌变的趋势或未发生癌变。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3例/组)。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6例、女17例;其年龄为39~62岁,平均年龄为(50.7±6.6)岁。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6例、女17例;其年龄为41~60岁,平均年龄为(51.4±5.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对其进行清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胆汁反流、改善胃动力、保护胃黏膜等综合治疗,同时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对其进行护理,如对其进行入院病情评估,遵医嘱监督其按时、按量服药、对其进行出院指导等。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CAG患者可因病程长、频繁出现胃痛、反酸及消化不良等症状、反复多次地接受治疗而出现焦急、抑郁等负性情绪,甚至可对治疗效果产生怀疑。对此,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不仅要用温和、轻柔的语气对其进行病情询问和入院评估,还要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耐心地解答其提出的疑问,使其充分地信任医护人员,从而增加其对后续治疗的依从性。2)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介绍CAG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及相关的注意事项,以提高其对自身病情的认知程度。3)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在CAG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让其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保障其营养摄入的充足。向患者详细地讲解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的重要性,并指导其正确地选择食物的种类。指导胃酸过多的患者多喝豆浆,多吃经发酵制作的面食,以保护胃黏膜。指导胃酸分泌不足的患者多吃软烂的肉类或山楂,以促进其分泌胃酸等。告知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食,在进食时细嚼慢咽,以免增加其胃的负担。监督患者戒烟戒酒、不吃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对于长期接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患者,可指导其多喝酸奶,以平衡其肠道内的菌群。4)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CAG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以控制病情的进展,改善临床症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按疗程、按时、规范合理地服用药物,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及红霉素等可对胃肠道产生明显刺激性的药物。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每天核对其用药的情况,培养其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4-6]。

1.3 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对其进行随访,对比其治疗的效果(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及出院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接受治护前后其焦虑、抑郁的程度。患者的评分越低,表明其焦虑、抑郁的程度越轻。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经治护,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消失,对其进行胃镜复查及病理活检的结果表明其胃黏膜不存在萎缩性改变。有效:经治护,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对其进行胃镜复查及病理活检的结果表明,其胃黏膜的萎缩性改变得到明显好转。无效:经治护,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发生改变,其病情趋于严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在对照组的43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治愈、有效和无效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2例、20例、11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4%(32/43)。在观察组的43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治愈、有效和无效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8例、21例、4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7%(39/43)。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χ²=3.956,P<0.05。

2.2 接受治护前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的对比

接受治护前两组患者SAS及SDS的评分相比,P>0.05。接受治护后对照组患者SAS及SDS的评分分别为(38.3±4.2)分、(31.5±4.7)分,观察组患者SAS及SDS的评分分别为(34.1±5.4)分、(27.9±4.4)分,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治护前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的对比 ( 分,±s )

表1 接受治护前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的对比 ( 分,±s )

注:*与接受治护前相比,P<0.05;#与接受治护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SAS评分 SDS评分对照组 43 接受治护前 53.4±7.1 51.2±6.3接受治护后 38.3±4.2* 31.5±4.7*观察组 43 接受治护前 52.9±6.8 50.7±6.5接受治护后 34.1±5.4*# 27.9±4.4*#

3 讨论

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CAG的发生与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导致其免疫功能发生紊乱、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等原因有关。有研究结果证实,对CAG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有利于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改善其负性情绪。系统化护理是一种全面、科学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可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及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其充分地了解自身的病情,从而提高其对康复的信心和对治疗的依从性。该护理模式还可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及用药护理,保障其营养的供给,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从而确保其治疗的效果[7-8]。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CAG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可显著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

猜你喜欢

系统化负性例数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更正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