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其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8-12-05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9期
关键词:步行分级心功能

刁 琼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重庆 402260)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的常见病。此病可分为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的舒张性心力衰竭和以收缩功能障碍为主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此病患者可出现运动耐力下降、乏力、腹部或腿部水肿等临床表现。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病情复杂、预后差、致死率高等特点[1]。对此病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其疗效,改善其预后。在本研究中,笔者对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平行对照试验,旨在研究对此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其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本研究。这些患者均为2017年1月至10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收治的患者。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1例(占52.5%),女19例(占47.5%);其年龄为48~70岁,平均年龄为(60.2±3.2)岁;其中,心功能分级为Ⅱ级、Ⅲ级与Ⅳ级的患者分别有10例(占25%)、23例(占57.5%)与7例(占17.5%);舒张性心力衰竭与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有23例(占57.5%)和17例(占42.5%)。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2例(占55%),女18例(占45%);其年龄为49~73岁,平均年龄为(61.7±3.6)岁;其中,心功能分级为Ⅱ级、Ⅲ级与Ⅳ级的患者分别有11例(占27.5%)、23例(占57.5%)与6例(占15%);舒张性心力衰竭与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有25例(占62.5%)和15例(占37.5%)。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本研究中80例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其病情经综合检查(如心电图检查、B超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得到确诊。2)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耐力下降、乏力、腹部或腿部水肿等临床表现。3)病历资料完整。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是:1)患有严重的肺部疾病或周围血管疾病。2)患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精神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3)存在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

1.3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强心、利尿、扩张血管、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在此期间,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方法是:1)心理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程较长,需要长期服药,且其无法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因此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为此,护士要深入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需求,并结合其文化水平、性格等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时为其提供心理支持,以缓解其不良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2)健康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告知其进行康复护理的目的、方法及重要性,以提高其对康复护理的依从性。3)运动康复护理。根据患者心功能的分级情况,为其采取不同的运动康复护理措施。对于心功能分级为Ⅳ级的患者,应让其绝对卧床休息。在患者卧床休息期间,护士应帮助患者活动肢体(如活动其上肢和下肢的关节、按摩其肌肉等),每次活动的时间应控制在10 min以内,每天活动3~4次。待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后,指导其在床上进行主动活动,每次活动的时间可延长至30 min,每天活动3~4次。对于心功能分级为Ⅲ级的患者,应让其在家属的监督下进行床边站立和移步等活动,每次活动的时间应控制在10 min以内,每天活动3~4次。之后指导患者逐步进行室内步行、打太极拳等活动,每次活动的时间和强度以其能耐受为宜。对于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可指导其在室内步行,每次步行的距离不可超过1000 m,每天步行1~2次。然后指导其逐步进行上下楼梯、踏车、做健身操等活动。4)生活护理。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膳食,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告知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发生感冒。嘱患者多饮水,避免发生便秘。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病情观察等常规护理。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心功能指标包括6 min步行的距离、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自拟的生存质量评分表(满分为100分)评价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生存质量越佳[2]。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的距离、LVEDD 、LVESD及LVEF相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 、LVESD均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的距离远于对照组患者,其LVEF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的比较(±s )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的比较(±s )

组别 时间 6 min步行的距离(m)LVEDD(mm)LVESD(mm) LVEF(%)观察组 护理前 383.1±25.1 58.0±5.9 46.0±5.7 42.0±6.9对照组 护理前 387.7±25.1 57.8±5.9 45.9±6.2 42.8±5.2 t值 0.865 0.162 0.093 0.617 P值 >0.05 >0.05 >0.05 >0.05观察组 护理后 465.2±43.5 47.2±3.6 37.6±3.3 50.2±12.6对照组 护理后 451.1±34.2 51.1±4.9 42.3±5.1 48.1±9.9 t值 1.124 3.187 5.212 1.308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均值分别为(61.4±5.7)分与(62.3±5.2)分,二者相比,t=0.915,P>0.05。护理后,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均值分别为(92.2±8.1)分与(80.2±9.7)分,二者相比,t=6.373,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患者心脏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的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动脉中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此病在冠心病、高血压和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此病患者的心功能会处于失代偿的状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耐力下降、乏力、腹部或腿部水肿等。有文献报道称[3-4],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其心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护理时,一定要控制好运动的强度,以防增加患者心脏的负担,加重其病情。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其心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步行分级心功能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从步行到奔跑
分级诊疗路难行?
心功能如何分级?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