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在ICU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对预防其发生VAP的效果探究

2018-12-05徐红健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9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机气道

徐红健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ICU,江苏 南通 226001)

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s,ICU)的患者病情危重,且多存在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等症状,需要接受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VAP是指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出现的肺炎[1]。有调查数据显示,ICU的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后,其发生VAP的几率高达43.1%[2]。治疗VAP的难度较大,且患者的预后较差。因此,临床上应对在ICU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以降低其VAP的发生率。本文对126例在ICU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研究对此类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对预防其发生VAP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ICU接受机械通气的126例患者。这些患者在ICU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均超过48 h,且其在接受机械通气前均不存在肺部感染。其中,排除有机械通气治疗史及病历资料缺失的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与研究组。在对比组患者中,有男41例,女22例;其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为(61.28±7.83)岁;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均值为(16.58±2.79)分。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38例,女25例;其年龄为44~79岁,平均年龄为(60.30±9.52)岁;其APACHEⅡ评分的均值为(17.46±3.07)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期间,对研究组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对对比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的方法是:1)成立护理小组。由ICU的护士长与责任护士组成集束化护理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及调整护理方案。在小组成员正式上岗前,需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掌握集束化护理的内涵、实施方法、评价方法、改进措施等。小组成员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查阅的方法是:以ICU、机械通气、VAP等为关键词,检索万方、知网等网络数据库,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并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具体的护理方案。2)执行护理方案。(1)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在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期间,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皮肤和口唇的颜色及其各项血气指标,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若患者的呼吸平稳,病情稳定,应遵医嘱尽早为其撤除呼吸机,缩短其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2)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将患者的床头抬高30°~45°,每2 h帮助其翻身、叩背1次,以促进其痰液的排出。(3)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加强对患者的气管导管进行管理,避免导管发生移位或脱落。每隔8 h用气囊测压表测量1次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内的压力,将气囊内的压力保持在25~30 cmH2O之间。评估患者痰液的黏稠度,并对其气道进行湿化,以稀释其痰液。若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或其气道内出现痰鸣音,应立即为其吸痰(在吸痰前要让其吸3 min左右的纯氧)。此外,每隔8 h清理其声门下的分泌物1次。(4)对呼吸机的管路进行管理。每隔7 d为患者更换1次呼吸机的管路与湿化器。若呼吸机的管路受到污染,应立即更换。另外,每天更换1次湿化液和冷凝水。(5)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在为患者清洁口腔前,要对其人工气道气囊内的压力进行检测,在确保气管导管与其气管的间隙密闭后再对其进行口腔清洁。由2名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口腔清洁。一名护士将患者口腔内的牙垫取出,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固定其气管导管。另一名护士用血管钳夹取浓度为0.12%的醋酸氯己定棉球,用棉球擦拭其口腔内的各个部位。之后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的醋酸氯己定溶液,将此溶液从患者一侧的口角向其口腔中缓慢注入,冲洗5~10 s,然后在其口腔的另一侧用负压吸引器将此溶液吸出,反复冲洗3~4次。每天对患者进行3次口腔护理。(6)对患者进行鼻饲护理。遵医嘱为患者留置鼻十二指肠管或鼻空肠管,对其进行鼻饲。将鼻饲的速度控制在30~100 ml/h之间,将营养液的温度控制在40℃左右。在鼻饲后的30 min内,协助患者保持半卧位,以防其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在对患者进行鼻饲前若发现其胃潴留的量超过150 ml,应暂停鼻饲,待其胃潴留的量明显减少后再对其进行鼻饲。(7)对患者进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每天定时为患者翻身、按摩其双下肢,以促进其血液循环,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每天清洁患者的会阴部2~3次,以防其发生尿路感染。对对比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是:对其进行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体位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其VAP的发生率、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及住的院时间。参照2013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制订的相关标准判断患者是否发生VAP[3]。进行护理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血气指标包括pH(血液酸碱度)、PO2(血氧分压)、SpO2(血氧饱和度)与PCO2(血二氧化碳分压)。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

接受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VAP,其VAP的发生率为11.11%(7/63);对比组患者中有18例患者发生VAP,其VAP的发生率为28.57%(18/63)。接受护理后,研究组患者VAP的发生率低于对比组患者,χ²=4.846,P<0.05。

2.2 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

接受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比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d,±s )

表1 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d,±s )

组别 例数 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 住院的时间对比组 63 12.78±3.21 18.85±3.32研究组 63 8.34±2.07 14.30±2.65 t值 9.069 6.577 P值 0.000 0.000

2.3 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

接受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pH、PO2与SpO2的水平均高于对比组患者,其PCO2的水平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s )

表2 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s )

组别 例数 pH PO2(mmHg) PCO2(mmHg) SpO2(%)对比组 63 7.27±0.89 78.89±5.23 45.17±5.61 89.84±4.57研究组 63 7.39±0.62 86.25±4.57 38.83±3.54 94.17±3.86 t值 7.357 8.927 7.536 7.660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ICU是医院集中收治危重症患者的主要科室。机械通气疗法是ICU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在对IUC的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需为其建立人工气道。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会破坏患者呼吸道的正常功能,易导致其发生呼吸道感染,从而可增加其发生VAP的风险。有研究发现,VAP是导致在ICU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在ICU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VAP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ICU患者的病情危重,其免疫力较差,导致其机体抵抗病原菌入侵的能力下降[4]。2)进行机械通气可损伤患者的气道黏膜,削弱其气道的排痰功能[5]。3)对此类患者多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易使其体内产生耐药菌。4)呼吸机的管道发生污染。5)患者发生胃内容物返流及误吸。现阶段,如何有效地预防在ICU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VAP已成为医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集束化护理是指将经过临床实践证实能改善患者预后的多种护理措施集中起来实施的一种护理模式[6]。陈晶等[7-8]研究指出,对在ICU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能大大降低其VAP的发生率。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在ICU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可显著缩短其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降低其VAP的发生率,改善其血气指标。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机气道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