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患者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2018-12-05晏婷婷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9期
关键词:O型置换术髋关节

晏婷婷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髋关节疾病(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的常用术式。对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指用人工髋臼与人工股骨头对患者已经丧失机能或发生严重退行性病变的髋关节进行置换,以改善其髋关节的功能[1]。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患者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52例患者。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是[2]:1)具有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指征。2)术前对其进行彩超检查显示其不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对其进行彩超检查显示其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是:1)存在凝血功能障碍。2)术前接受过抗凝治疗。3)有血栓性疾病史。在这5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5例;其年龄为41~69岁,平均年龄为(56.5.2±3.17)岁;其中,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及其他髋关节疾病患者分别有11例、24例、8例与9例。

1.2 方法

对这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其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血型、术中的麻醉方式、术中使用骨水泥的情况及术后制动的时间等〕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这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

在这52例患者中,41~50岁的患者、51~60岁的患者及61~69岁的患者所占的比例相比,P>0.05;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所占的比例相比,P>0.05。在这52例患者中,BMI≥25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BMI<25患者所占的比例,P<0.05;非O型血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O型血患者所占的比例,P<0.05;进行全身麻醉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未进行全身麻醉患者所占的比例,P<0.05;术中使用骨水泥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术中未使用骨水泥患者所占的比例,P<0.05;术后制动的时间>24 h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术后制动的时间≤24 h患者所占的比例,P<0.05。详见表1。

表1 对这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

2.2 对导致52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

对导致这52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非O型血、BMI≥25、术后制动的时间>24 h、进行全身麻醉及术中使用骨水泥是导致其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详见表2。

表2 对导致52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此类患者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就会加重其痛苦,增加其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患者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非O型血、BMI≥25、术后制动的时间>24 h、进行全身麻醉及术中使用骨水泥。有调查数据显示,非O型血的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O型血人的1.92倍,其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是O型血人的1.75倍。但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目前尚未明确。BMI≥25表示患者体质肥胖,其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较高,易导致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异常,从而可增加其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及在手术结束后制动的时间>24 h会减慢其血液的流速,而术中使用骨水泥会激活其体内的凝血机制,这些因素均容易导致其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预防患者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向其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提高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意识。2)术后将患者下肢的远端抬高15°~30°,以促进其血液回流。3)指导患者多食用清淡的食物,多饮水,少食用油腻、肥甘的食物,以降低其血液的粘稠度。4)术后及早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适当按摩其下肢的肌肉。5)使用医用弹力袜或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帮助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6)术后注意观察患者下肢皮肤的颜色及是否发生肿胀,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7)术后为患者应用一些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或为其注射低分子肝素,以防其发生凝血。

综上所述,患者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O型血、BMI≥25、术后制动的时间>24h、进行全身麻醉及术中使用骨水泥。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临床上应为其采用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积极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猜你喜欢

O型置换术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蚊子爱叮O型血的人?
XLNO型低温脱除氧化亚氮催化剂性能研究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O/O型未定式极限的求法总结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