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阶段性心理护理的效果

2018-12-05白立娜闫迎鸽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9期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病患者

白立娜,闫迎鸽

(陆军装甲兵学院门诊部,北京 100072)

突发性耳聋又叫突发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此病患者除了存在听力下降或丧失的症状外,还可出现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此病患者常伴有烦躁、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故临床上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本文中,笔者对13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研究对此病患者进行阶段性心理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13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均存在听力下降或丧失、耳鸣的症状。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Ⅰ组与Ⅱ组。在Ⅰ组患者中,有男30例(占44.12%),女38例(占55.88%);其年龄为21~58岁,平均年龄为(37.36±4.35)岁;其发病至入院的时间为1~15 d,平均时间为(6.24±1.73)d;其中,有单侧耳聋患者60例(占88.24%),有双侧耳聋患者8例(占11.76%)。在Ⅱ组患者中,有男31例(占45.59%),女37例(占54.41%);其年龄为22~60岁,平均年龄为(38.64±4.58)岁;其发病至入院的时间为1~14 d,平均时间为(6.17±1.81)d;其中,有单侧耳聋患者61例(占89.71%),有双侧耳聋患者7例(占10.29%)。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用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物及神经营养剂等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同时采用高压氧疗法对其进行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对其均进行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Ⅱ组患者进行阶段性心理护理,方法是:1)治疗前期(入院后1~4 d)的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士要及时了解患者的相关病史、发病诱因、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及文化程度等情况,并做好记录。在患者诉说病情及内心的感受时,护士要仔细聆听,并给予其足够的关心和尊重[1]。告知患者大概的治疗过程,指导其在治疗期间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对于单侧耳聋的患者,护士应在其未发生耳聋的一侧与其进行交流,咬字要清晰,并尽量将语速放慢。对于双侧耳聋的患者,护士可采用写字的方式与其进行交流。2)治疗中期(入院后5~10 d)的心理护理。在此期间,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例如,对于情绪较为激动、心态波动幅度较大的患者,护士要热心、耐心地与其进行交流,注意安抚其情绪;对于存在悲观情绪的患者,护士要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教,使其正确地认识疾病,不断强化其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护士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多谈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使其从消极、负面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减轻其心理负担。3)治疗后期(入院后11~15 d)的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避免其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后续的治疗。对于中老年患者,应主动关心其日常生活,并指导其家属多对其进行心理支持,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对于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护士要配合医生分析患者的个人情况及其在治疗期间的各种表现,认真查找影响其疗效的原因。对于疗效显著的患者,应鼓励其以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继续进行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心理状态,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心态越差。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经治护,患者患耳0.25~4 kHz各频率的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到其健耳的水平。2)显效:经治护,患者患耳上述频率的听阈平均提高30 dB以上。有效:经治护,患者患耳上述频率的听阈平均提高15~29 dB。无效:经治护,患者患耳上述频率的听阈平均提高不足15 dB[2]。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的比较

接受护理后,Ⅰ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的均值分别为(51.67±6.38)分与(52.59±42)分,Ⅱ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的均值分别为(42.34±5.25)分与(44.68±5.37)分。接受护理后,Ⅱ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Ⅰ组患者,P<0.05。

2.2 两组患者治护总有效率的比较

Ⅱ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高于Ⅰ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护总有效率的比较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此病患者除了存在听力下降或丧失、耳鸣、眩晕等症状外,还常常伴有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可对其康复产生不良的影响。笔者认为,此病患者较易出现的不良情绪及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1)抑郁、焦虑。突发性耳聋发病较为突然且病因不明,可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导致其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其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安慧琴等[3]研究发现,突发性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或焦虑等不良情绪。而上述不良情绪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患者血管的舒缩功能发生紊乱,导致其内耳的微循环出现障碍,从而可进一步加重其病情[4]。2)失眠、烦躁。由于突发性耳聋患者担心会永久性地丧失听觉,因此易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头晕脑胀等症状,从而可严重影响其睡眠质量。长此以往,就会使患者变得烦躁不安。3)孤独、自闭。部分突发性耳聋患者可出现耳鸣的症状,这一症状会使其始终处于“嘈杂”的环境中,严重影响其正常的思维能力和精神状态,进而可使其出现孤独、自闭等不良情绪[5-6]。笔者认为,在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护理时,应注重观察其生理和心理的阶段性变化,通过对其进行心理安抚、心理疏导等手段帮助其恢复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其对康复的信心,从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阶段性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其疗效。

猜你喜欢

突发性耳聋病患者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深刺听宫治疗耳鸣、耳聋验案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耳聋耳鸣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