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施全局式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8-12-05李俊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9期
关键词:肢体分级心功能

王 英,李俊英

(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简阳 641400)

冠心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对该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对其造成的创伤小,安全性高,其术后身体康复的速度快。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若未能接受科学有效的护理,其术后的生活质量较低,无法较快康复[1]。全局式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对其采取多方面、有针对性、全面的护理措施,从而促进其快速康复的一种护理方法。为探讨对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施全局式护理的效果,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其年龄为41~78岁,平均年龄为(56.24±2.35)岁;其病程为3~18年,平均病程为(11.67±2.78)年;其中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8例,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7例。在研究组患者中,心功能分级为1级的患者有7例,为2级的患者有30例,为3级的患者有8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7例;其年龄为42~78岁,平均年龄为(56.28±2.31)岁;其病程为3~18年,平均病程为(11.62±2.34)年;其中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8例,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7例。在对照组患者中,心功能分级为1级的患者有7例,为2级的患者有29例,为3级的患者有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介入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普通护理。具体的方法是:术前准备好手术器械和药物。告知患者配合手术的方法。术中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手术操作。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全局式护理。具体的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冠心病发生的原因、进行介入治疗的方法、患者的预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自我护理方法等,使其做好发生并发症的准备,避免其在发生并发症后产生紧张、惊恐等不良的情绪或迁怒护理人员。2)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告知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对其造成的创伤小、安全性高。为患者列举在该院进行介入治疗后获得良好效果的病例,消除其对介入治疗的恐惧感,帮助其树立康复的信心。术中使用语言鼓励患者,偶尔握住其手部或抚摸其肢体,消除其紧张的情绪。手术结束后及时告知患者治疗效果。在患者进行后续治疗时,及时告知其身体康复的情况。3)对患者进行肢体护理。术后让患者将穿刺侧肢体略抬高。术后1 h内,每15 min观察一次患者穿刺侧肢体的颜色、温度及指腹的张力。告知患者在术后2 h内不得做屈腕的动作,对其腕关节制动4~6 h,对其穿刺侧肢体制动24 h。术后8 h拆除患者穿刺侧肢体的压迫器,促进其静脉回流。术后24 h内密切观察患者桡动脉搏动的情况、皮肤的温度及色泽。术后3 d内禁止在患者穿刺侧肢体测量血压、进行静脉输液,保持其穿刺部位皮肤清洁、干燥。若患者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则立刻用手指压迫其穿刺部位上方1~2 cm处,并对穿刺部位进行止血和包扎,预防其发生血肿。定时询问患者是否感到心悸或胸闷。若患者面色苍白、心率减慢,则说明其可能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是否能配合进行介入治疗,记录其术后住院的时间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护理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护理前后分别使用健康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2]。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健康状况越好。护理后,询问患者是否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及对介入治疗的配合率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及对介入治疗的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及对介入治疗的配合率[n(%)]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健康调查量表评分及心功能分级

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健康调查量表评分及心功能分级相比,P>0.05。接受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健康调查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心功能分级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健康调查量表评分及心功能分级(±s )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健康调查量表评分及心功能分级(±s )

组别 例数 时期 健康调查量表评分(分)心功能分级(级)研究组 45 护理前 10.32±0.25 2.76±0.25护理后 17.74±0.32 1.21±0.32对照组 45 护理前 10.34±0.21 2.75±0.26护理后 14.21±0.69 1.85±0.19

2.3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的时间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术后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的时间(d,±s )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的时间(d,±s )

组别 例数 术后住院的时间对照组 45 6.45±2.17研究组 45 3.13±1.41 t值 8.214 P值 0.000

2.4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3 讨论

介入疗法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可恢复其血液循环,改善其心脏供血、供氧的情况,从而减少其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3]。但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易在术后发生多种并发症,影响其康复的速度。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了全局式护理,有效地提高了其术后的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4]。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的全局式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肢体护理三项措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其对介入治疗的认知水平,从而使其积极地配合进行治疗和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消除其不良的情绪,使其以较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对患者进行肢体护理能有效地预防其发生并发症[5-7]。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施全局式护理可提高其对治疗的配合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心功能,促进其快速康复。

猜你喜欢

肢体分级心功能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分级诊疗路难行?
心功能如何分级?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