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amsay镇静评分法在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进行镇静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8-12-05许丽满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9期
关键词:监护满意率重症

许丽满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二科,福建 厦门 361003)

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是对各类重症患儿进行抢救的重要场所。严重创伤患儿、脏器功能衰竭患儿等危重症患儿均需在小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接受治疗。小儿对疼痛及介入操作的耐受性较差,易因出现焦躁等不良情绪而引发体动,进而增加对其进行治疗的难度[1-2]。因此,临床上为保证对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往往会对其进行镇静治疗。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镇静不足或镇静过度均会对患儿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对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患儿进行镇静治疗时,需评估其镇静的程度,以确保其达到理想的镇静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探讨Ramsay镇静评分法在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76例重症患儿。将这76例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20例,女18例;其年龄在2岁至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4±1.23)岁;其中脏器功能衰竭患儿有23例,严重创伤患儿有15例。在观察组患儿中,有男21例,女17例;其年龄在1岁至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6±1.35)岁;其中严重创伤患儿有13例,脏器功能衰竭患儿有25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镇静治疗,方法是:1)对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2)先用2~3 ml的咪达唑仑注射液(剂型为注射剂,生产企业为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2 ml:10 ml,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10980025)对患儿进行静脉注射,然后根据其具体情况,用咪达唑仑注射液对其进行维持静脉滴注。在对患儿进行镇静治疗时,为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镇静评估法判断其镇静的程度,方法是:护士对患儿镇静的深浅度进行主观判断,并将判断结果告知医生,以便医生为其调整镇静药的使用剂量。为观察组患儿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法判断其镇静的程度,方法是:1)使用Ramsay镇静评分表对患儿的镇静效果进行评估,即观察其是否存在烦躁、不安等现象,观察其对指令、轻扣眉间及强声刺激反应的敏捷度,观察其是否出现肢体强直、发热、抽搐等现象。2)镇静效果的判断标准是:得分为1分表明患儿的镇静效果不足,需为其加大镇静药的使用剂量;得分为2分至4分表明患儿的镇静效果较好;得分为5分至6分表明患儿的镇静效果过度,须为其减少镇静药的使用剂量。3)每隔4个小时评估1次,护士将患儿Ramsay镇静评分的结果通知给医生,以便医生为其调整镇静药的使用剂量[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医疗纠纷发生的次数及患儿镇静药的使用剂量、镇静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1)镇静不良事件包括低血压、人机对抗、心动过慢、心动过快等。2)将患儿家属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医疗纠纷发生的次数及患儿镇静药使用剂量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的次数更少;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镇静药的使用剂量更少,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医疗纠纷发生的次数及患儿镇静药使用剂量的比较(±s )

表1 两组患儿医疗纠纷发生的次数及患儿镇静药使用剂量的比较(±s )

患儿医疗纠纷发生的次数(次)对照组 38 6.23±1.03 2.56±0.35观察组 38 4.26±1.14 1.23±0.24 t值 2.89 8.89 P值 0.01 0.00组别 例数 镇静药的使用剂量(ml)

2.2 两组患儿镇静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镇静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镇静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2.3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的比较

接受护理后,与对照组患儿家属相比,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更高,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的比较

3 讨论

对重症患儿进行镇静治疗,可提高其舒适度,降低其监护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对患儿进行镇静治疗期间,对其镇静的效果进行评估,可有效地避免其因镇静不足或镇静过度而发生不良事件。常规镇静评估法是指护士根据自己的经验主观判断患儿的镇静效果。用此方法无法准确评估患儿镇静的效果,致使医生无法准确地为其调整镇静药的使用剂量,进而可增加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Ramsay镇静评分法主要通过观察患儿对指令及人为刺激的反应来判断其镇静程度。用此评估法判断患儿的镇静效果较为准确,可为医生调整镇静药的使用剂量提供参考。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医疗纠纷发生的次数更少;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镇静药的使用剂量更少,其镇静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更高。这说明,用Ramsay镇静评分法判定接受镇静治疗的患儿镇静程度的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其镇静药的使用剂量,降低其镇静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监护满意率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