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受手术后发生共济失调的小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效果探讨

2018-12-05何春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9期
关键词:夹脊小脑血肿

何春梅

(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四川 南充 637100)

小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出血疾病。该病患者的占比为所有脑出血患者的10%[1]。目前,临床上对小脑出血患者常进行手术治疗,但术后其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共济失调为该病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接受手术后发生共济失调的小脑出血患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不协调、姿态不稳、步态异常等。此类患者若未接受到急时、有效的治疗可发生肌张力减退、眼球震颤、语言功能障碍、书写障碍等并发症,对其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2]。对接受手术后发生共济失调的小脑出血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效果较差[3]。有资料显示,对此类患者进行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效果很好。为了进一步探讨对接受手术后发生共济失调的小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效果,笔者对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收治80例接受手术后发生共济失调的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接受手术后发生共济失调的小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80例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术前其病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小脑出血的诊断标准[4]。2)其术前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的结果显示其患有小脑出血。3)其术后出现运动不协调、步态不稳、语言障碍等共济失调的症状。这80例患者的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的器质性病变。2)其因脊髓及颅脑受损而发生共济失调。3)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5例,女15例;其年龄为38~67岁,平均年龄为(46.21±4.25)岁;其盆腔包块的直径为2.5~5.6 cm,平均直径为(3.54±1.05)cm。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27例,女13例;其年龄为37~68岁,平均年龄为(46.17±4.20)岁;其盆腔包块的直径为2.6~5.7 cm,平均直径为(3.58±1.07)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对性。本研究经过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降低颅内压、降血压、抑制脑水肿、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其中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上肢协调训练及下肢协调训练。对患者进行上肢协调训练的方法为:首先指导患者交替上举双上肢,然后向前平举双上肢,并让其双掌掌心朝上交叉拍肩。最后让其进行掌心、掌背交替拍手,15 min/次,1次/d。对患者进行下肢协调训练的方法为:让患者取仰卧位,用枕头垫高其头部,让其用足跟踩床。指导患者沿床面滑动双下肢进行下肢屈曲训练。然后让患者维持正确的坐姿,维持的时间为2 min。在地面上画下两个“十”字标记,指导患者依次在标记的前、后、左、右滑动足部,15 min/次,1次/d。在此基础上,在术后48 h内待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对其进行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对患者的C1~L5椎体棘突两边0.5~1.0寸处进行按压,若其存在按压痛则该处为夹脊穴,选取两侧各24个夹脊穴(共48个穴位)为主穴。用脱脂棉轻轻擦拭梅花针的针尖,将患者两侧的夹脊穴用碘伏标注。为患者常规消毒皮肤,用一次性单头梅花针自上而下垂直扣刺夹脊穴,频率为70~100次/min,直至其局部皮肤隐隐见血为止。告知患者在整个扣刺过程中出现轻微的疼痛感属于正常现象。扣刺完成后,用消毒棉球擦净患者的皮肤。每次治疗15 min,每隔2 d治疗1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ce scale,BBS)评分、神经病联合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taxia Rating Scale,ICARS)评分、小脑血肿的体积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1)用BB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总评分为56分,评估的内容包括站起、坐下、独立站立、闭目站立等14项,各项均采用0~4分评分法。患者的BBS评分越高表示其平衡能力越高[5]。2)用ICAR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共济失调的程度,总评分为100分,评估的内容包括眼球运动障碍、构音障碍、肢体共济失调、姿势及步态障碍,各项满分分别为6分、8分、52分及34分。患者的ICARS评分越高,表示其共济失调的程度越严重[6]。3)采用CT测量方法(金标准法)计算患者小脑血肿的体积。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分及ICARS评分的比较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BS评分及ICAR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其ICAR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BS评分、ICARS评分的比较(分,±s )

表1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BS评分、ICARS评分的比较(分,±s )

组别 BBS评分 t值 P值 ICARS评分 t值 P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4.05±10.35 38.56±11.24 6.006 0.000 58.06±16.00 36.00±5.88 8.185 0.000研究组 23.98±10.32 45.05±9.60 9.454 0.000 57.95±15.68 24.02±8.58 12.006 0.000 t值 0.030 2.777 0.031 7.284 P值 0.488 0.003 0.488 0.000

2.2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小脑血肿体积的比较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小脑血肿的体积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小脑血肿的体积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小脑血肿体积的比较(mL,±s )

表2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小脑血肿体积的比较(mL,±s )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28.30±8.95 4.50±3.21 15.831 0.000研究组 27.95±8.06 2.00±1.20 20.141 0.000 t值 0.184 4.614 P值 0.427 0.000

2.3 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3 讨论

共济失调是对小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其较易发生的并发症。接受手术后发生共济失调的小脑出血患者会存在运动失调、肢体不协调、无法站立、语言障碍等症状,其中部分患者还伴有智力损伤。目前,临床上对接受手术后发生共济失调的小脑出血患者常进行常规治疗,但效果较差。该病患者若病情严重可发生自主呼吸障碍、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中医认为,共济失调属于“骨摇”的范畴。该病是由于患者的肾阳不足、瘀血阻滞,导致其运动功能障碍所致。针灸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采用针刺穴位刺激患者的夹脊穴,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夹脊穴联通督脉、足太阳膀胱经。采用梅花针扣刺此穴能刺激患者的周围神经,改善其身体的血液循环,达到改善其病情的效果[7]。采用梅花针扣刺夹脊穴还可刺激患者的神经元,恢复其受损神经元的功能,纠正其异常的运动模式,改善其肢体功能[8]。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BBS评分较高,其ICARS评分较低,其小脑血肿的体积较小。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综上所述,对接受手术后发生共济失调的小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其平衡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夹脊小脑血肿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动动小手和小脑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1 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颈夹脊”源流考略
1例以小脑病变为主要表现的Fahr’s病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