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危重病患者加用谷氨酰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研讨

2018-12-05杜全胜申丽旻赵鹤龄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9期
关键词:危重病谷氨酰胺基转移酶

任 珊,宫 蕊,杜全胜,申丽旻,赵鹤龄★

(1.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2.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老年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营养不良是病情危重的患者普通存在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葡萄糖、脂肪乳剂、氨基酸溶液等对病情危重的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谷氨酰胺是人体内含量较多的非必需氨基酸之一,其在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维持酸碱平衡等生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实践证实,病情危重患者血浆中谷氨酰胺水平的异常降低可增加其发生感染、体重下降和肌肉过量消耗的几率。有研究表明,为危重病患者加用谷氨酰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有效地降低其感染率、缩短其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但目前为危重病患者加用谷氨酰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相关研究较少[1]。本文主要探讨为危重病患者加用谷氨酰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5月至8月期间在河北省25所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100例危重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谷氨酰胺的使用情况,将这100例患者分为谷氨酰胺组和非谷氨酰胺组。这些患者的年龄≥18岁,其在ICU住院的时间≥72 h。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这两组患者的营养情况进行调查。管床医生根据两组患者的病情填写《河北省危重患者急性胃肠损伤评估与营养支持现状调查》的表格。调查的项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APACHEⅡ的评分、病种、在ICU住院的天数、在ICU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在28 d内的死亡率。对这两组患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和血糖的水平进行检测。为谷氨酰胺组患者加用谷氨酰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谷氨酰胺的用法是:将10~15 g的谷氨酰胺加入到200 ml的全营养混合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1.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信息、病种、在ICU住院的天数、在ICU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在28d内死亡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病种、在ICU住院的天数、在ICU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在28 d内的死亡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信息、病种、在ICU住院的天数、在ICU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及在28 d内死亡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及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血糖的水平及感染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及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在ICU住院的危重病患者其谷氨酰胺的水平若异常降低,可影响其机体对抗应激反应的能力,从而可增高其死亡率[2]。因此,近年来,血浆谷氨酰胺的水平已经成为预测病情危重患者死亡的独立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为非危重病患者加用谷氨酰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有效地缩短其在ICU住院的天数,降低其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3]。但是,为脏器功能衰竭、休克等危重病患者加用谷氨酰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可能会增加其死亡率。笔者认为,谷氨酰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增强热休克蛋白的抗炎作用,减少肠道细胞的凋亡[4]。2)可抑制核因子活化B的活性,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从而可起到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3)可维持细胞内ATP酶(三磷酸腺苷酶)的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保护患者肠道黏膜的代谢功能。4)可降低i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异常表达,提高GSH(谷胱甘肽)的水平。5)可促进NADPH(还原型辅酶Ⅱ)的生成。

为危重病患者加用谷氨酰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可降低其感染的发生率,缩短其在ICU住院的时间,但并不能降低其在ICU期间的死亡率[3]。美国某研究中心曾对在ICU住院的外科术后患者加用谷氨酰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该研究的结果显示,为危重病患者加用谷氨酰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安全可靠,不会导致发生肝肾损害,但不能有效地改善其预后[5]。Rodas P C等[6]的研究表明,为血浆谷氨酰胺水平正常的危重病患者加用谷氨酰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风险性较高。Heyland D等[7]的研究表明,血浆谷氨酰胺水平的异常可使患者的器官发生衰竭,故在为危重病患者加用谷氨酰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前应先检测其血浆谷氨酰胺的水平。

2016年,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和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发布的《成人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疗法的评估和规定指南》中对谷氨酰胺的应用意见为:无需为ICU的危重病患者加用谷氨酰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 建议为严重烧伤的患者使用免疫调节型营养制剂,不建议为发生严重全身性感染的患者使用免疫调节型营养制剂。为危重病患者加用谷氨酰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时,谷氨酰胺的用量应不超过0.5 g/kg-1·day-1[8]。本次研究中,缺少对病情危重患者血浆中谷氨酰胺水平的检测,故需在将来进一步探讨为危重病患者加用谷氨酰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为危重病患者加用谷氨酰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并不明显,不能够有效地降低其在ICU住院期间的死亡率。

猜你喜欢

危重病谷氨酰胺基转移酶
氨基转移酶升高真有这么可怕吗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怎样做好院前急救的搬运和转运工作
法尼基化修饰与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谷氨酰胺酶活力研究
DNA甲基转移酶在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精氨酸联合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对烧伤患者的支持作用
谷氨酰胺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ICU危重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血清中降钙素原和(1,3)-β-D葡聚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危重病患者周围动脉和中心静脉血气检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