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25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8-12-05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9期
关键词:血气插管气管

蒋 忠

(溧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中老年人是此病的高发群体。WHO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40岁以上的人罹患慢阻肺的几率高达9%~10%。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是指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咳嗽、气短、喘息、呼吸困难等)在短期内持续加重,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失眠、疲乏等症状,需要改变常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的一种情况。无创正压通气是指不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人工通气的一种通气模式[1]。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对25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0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WHO关于慢阻肺的诊断标准,其病情均处于急性发作期,均存在较为严重的咳嗽、气短、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其中,排除患有其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需要接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按照通气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50例患者分为鼻导管通气组与正压通气组。在鼻导管通气组患者中,有男11例,女14例;其年龄为45~80岁,平均年龄为(62.73±11.47)岁;其慢阻肺的病程为3~16年,平均病程为(8.61±2.26)年;其中,存在发热、全身不适、失眠、疲乏症状的患者分别有6例、11例、4例与9例。在正压通气组患者中,有男12例,女13例;其年龄为48~77岁,平均年龄为(61.89±10.22)岁;其慢阻肺的病程为2~18年,平均病程为(8.86±2.51)年;其中,存在发热、全身不适、失眠、疲乏症状的患者分别有5例、10例、6例与1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镇咳药、抗氧化剂与抗感染药物等对其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鼻导管低流量吸氧疗法对鼻导管通气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为患者佩戴双鼻腔吸氧管,将氧流量设为2 L/min,每天吸氧的时间为 6∶00 ~ 21∶00( 共 15 h) 或 18∶00 ~ 次 日 9∶00( 共 15 h),根据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决定对其进行吸氧治疗的时间。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正压通气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用飞利浦V60呼吸机对其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将通气模式设为S/T模式。为患者佩戴鼻面罩,将氧浓度设为30%~50%,将通气频率设为18~22次/min,将呼气压设为4~14 cmH2O,将吸气压设为8~20 cmH2O。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对患者进行4 h的通气治疗,持续治疗3~5 d,然后根据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逐渐缩短通气治疗的时间[2-3]。

1.3 观察指标

进行治疗前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与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包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VC及FEV1/FVC相比,P>0.05。治疗后,正压通气组患者的FEV1、FVC与FEV1/FVC均高于鼻导管通气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s )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s )

组别 例数 FEV1(L) FVC(L) 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正压通气组 25 1.12±0.21 2.32±0.13 2.35±0.43 3.21±0.53 63.20±18.24 83.44±13.41鼻导管通气组 25 1.10±0.31 1.51±0.14 2.25±0.52 2.74±0.41 63.81±20.13 70.15±15.23 t值 0.4332 5.0947 0.2369 4.1822 0.1608 4.8318 P值 0.3918 0.0000 0.4516 0.0163 0.8726 0.0000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O2及PaCO2相比,P>0.05。治疗后,正压通气组患者的PaO2高于鼻导管通气组患者,其PaCO2低于鼻导管通气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mmHg,±s )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mmHg,±s )

组别 例数 PaO2 PaC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正压通气组 25 50.43±12.22 84.34±22.25 71.45±18.24 46.36±14.17鼻导管通气组 25 49.41±15.14 62.34±28.33 70.34±12.53 58.82±12.43 t值 0.2611 5.0324 0.2397 4.8915 P值 0.7952 0.0021 0.8116 0.0047

3 讨论

慢阻肺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此病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此病可分为急性加重期慢阻肺和稳定期慢阻肺[4]。近年来,临床上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用呼吸机对此类疾病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地增加其肺部的通气量,缓解其喘息、呼吸困难的症状,改善其血氧饱和度,预防其发生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从而可大大降低其接受气管插管的几率与死亡率[5]。白淑莉等[6]对8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通气组患者其血气指标、住院的时间、气管插管率与死亡率均优于接受常规治疗的常规组患者。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肺功能与血气指标。

猜你喜欢

血气插管气管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