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18-12-05

风景园林 2018年10期
关键词: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雨水

2018《风景园林》专业考察团队到访美国知名高校景观院系、设计事务所

2018年8月6—23日,《风景园林》专业考察团队赴美国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芝加哥5个城市实地考察了80余个风景园林、建筑、规划项目。由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师、高校教师、相关专业在读硕博研究生、本科生及《风景园林》杂志工作人员等组成的25人考察团队还与美国知名景观事务所、高校景观院系进行了访问交流。

8月7日,团队到访位于波士顿的SASAKI事务所总部,董事及设计师代表就健康城市话题分享了芝加哥滨河步道以及上海苏州河、张家浜楔形绿地、孙桥现代农业实践区、御桥科创园、虹口体育场改造等几个最新作品,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滨水城市原有环境、设施,创造人与生态、社会和谐共处的空间,团员们深受启发。

8月15日,团队前往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系Karen M’Closkey教授为团员们介绍了宾大景观系的创办历史、研究生课程设置、系办杂志《LA+》、劳里 欧林及其他教授著作等内容,并与团员们就最新研究方向、课程作业与实际项目异同等方面展开讨论。

8月16日,团队做客位于费城的WRT建筑与景观事务所,设计总监Keiko Tsuruta以及建筑师Jared Edgar McKnight为团员们详细介绍了下午即将考察的SteelStacks艺术文化园区,以及其他城市更新、校园环境、滨水空间、开放空间等项目。团员们与设计师共同探讨了SteelStacks艺术文化园区中HMT步道与此前考察的纽约高线公园有何异同。

8月20日,团队到访位于芝加哥的伊利诺伊工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Ron Henderson教授带领团员们参观了建筑系馆、模型车间、宿舍区,以及校园中的美国皂荚等,并为大家介绍了景观学系以及校园历史。

在行程的最后,全体团员召开了总结会,共同分享行程的感悟、收获。通过18天的游学考察与交流访问活动,团员们对美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深刻的感悟,特别是对美国风景园林师为解决社会问题具有的责任感,以及基于社会需求转变的动态设计、儿童活动空间及其中包含的儿童自然科普教育设计手法等有了新的认知。

(王一兰/采编)

2017年“百思德”杯新锐设计竞赛颁奖典礼圆满举办

2018年9月8日,“数字花园”风景园林主题论坛暨2017年“百思德”杯新锐设计竞赛颁奖典礼在京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风景园林》杂志社和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共同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作为支持单位,广东园林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安徽省百思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协办单位。

到场的嘉宾有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风景园林》编委会主任李雄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风景园林》主编王向荣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徐卫国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成玉宁教授,来安县县长杨文萍女士,滁州市林业局局长薛玉苍先生,来安县副县长项长明先生,深圳市百思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军先生,滁州市林业局科长王晖先生,来安县舜山镇镇长杜永生先生,来安县林业局局长凌宏宝先生,安徽省百思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裴健先生等。《UED城市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学》《中国花卉报》《世界建筑》、中国风景园林网等相关专业媒体也应邀到会。

本次会议由《风景园林》杂志社社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昉教授主持。百余名设计师、高校师生等业内人士汇聚一堂,共同见证属于2017年“百思德”杯设计竞赛获奖者的荣誉时刻,同时探讨数字景观的无限可能。

本次竞赛以“数字花园”为主题,旨在在小尺度场所展现对数字景观的思考。竞赛组委会共收到687人申请注册报名,其中,90%左右的申请者来自于10余所国外知名高校及百余所国内院校,约10%来自于50多家国内外设计单位。最后收到作品百余份,来自53个国内外单位。最终推选出金奖1名、银奖1名及铜奖3名。

本次会议包括开幕式、颁奖仪式、主题论坛3个环节。开幕式上,《风景园林》编委会主任、北京林业大学李雄副校长,《风景园林》主编、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王向荣院长,安徽省来安县县长杨文萍女生先后发表致辞。随后,金奖获奖者代表发言,分享他们的设计心得。在场嘉宾为获奖者代表颁奖。

“数字花园”主题论坛,有幸邀请到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系主任、博导徐卫国教授与东南大学景观系系主任、博导成玉宁教授分别以《机械臂建造——3D混凝土打印及自动砌筑系统》《数字景观——意义、逻辑、结构与方法》为题做主题报告。

本次主题论坛及颁奖典礼圆满落幕,为2017年“百思德”杯新锐设计竞赛画上了圆满句号。作为青年景观设计师全面展示才华的平台,“百思德”杯新锐设计竞赛将持续举办,为风景园林行业的创新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王一兰/采编)

2018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讲坛在北京林业大学成功召开

2018年9月22—24日,为期3天的“2018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讲坛”在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开幕,300余位国内外风景园林高校和行业专家学者、园林学院师生和媒体代表参会。本次高峰讲坛由北京林业大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和《风景园林》杂志社共同承办,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本次讲坛邀请15位来自中国、荷兰、英国、美国、德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风景园林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区域景观系统”这一主题进行研讨,启迪和鼓舞更多的风景园林师致力于探索区域景观系统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

讲坛开幕式上,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安黎哲教授在致辞中对国内外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同时对高峰讲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他提到,北京林业大学作为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的发源地,为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期望本次讲坛的举办能够为风景园林学科提供一个展示专业水准、凝练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平台,助力中国人居生态环境建设。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王磐岩女士随后致辞,她对中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概况进行了梳理,并阐述了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对区域景观系统未来发展的预判和研究的重要性。同时希望通过本次讲坛进一步促进风景园林行业的研究和发展,为中国风景园林界的同仁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22日上午,讲坛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教授主持。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环境设计系和风景园林系前系主任德克 西蒙教授、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前院长赵万民教授、德国埃尔福特应用科技大学园林学院伊尔可 马绍尔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城市与区域规划、风景园林与城市设计系彼得 波塞尔曼教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风景园林与区域规划系主任罗伯特 L 瑞安教授分别作主题报告并进行圆桌讨论。

22日下午,讲坛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郑曦教授主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设计学院风景园林与环境规划露易丝 莫津戈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孙一民教授、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风景园林 城市规划系主任罗恩 亨德森教授、韩国庆熙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金振午副教授分别作主题报告并进行圆桌讨论。

23日上午,讲坛由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前院长赵万民教授主持。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教授、荷兰Vista景观设计事务所总监瑞克 德 维塞尔先生、日本东京大学农学生命科学研究科下村彰男教授、英国爱丁堡大学艺术学院西蒙 贝尔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教授分别作主题报告并进行圆桌讨论。

2018年9月22日晚和23日下午作为“2018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讲坛”的同期活动及延续,以“区域景观系统”为主题的“2018青年风景园林师圆桌论坛——暨第六届高校建筑规划风景园林联合论坛”在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研究生会承办。邀请到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波恩大学10所高校及研究院的青年学者进行交流。

青年论坛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致开幕辞,他表示本次论坛为青年教师学者提供了交流平台,视野更加聚焦,加强了对区域景观这一主题的关注,对推动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刘志成致闭幕辞。他首先感谢了各位前来交流的学者,本次论坛广泛多元的视角带来了新的碰撞,随后表达了自己的祝贺,表示本次论坛圆满结束。

本次讲坛是继2015、2016、2017年的第4届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讲坛。专家高质量的精彩报告从不同的视角、尺度分析了区域景观系统的规划问题、水资源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等,涉及的地域也涵盖了全球最有代表性的重点区域:三角洲、圩田、非军事区、运河、三峡库区等。中外专家分享了各自的成功经验和经典案例,也在圆桌讨论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上升到“五位一体”的国家战略高度,彰显文明智慧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坚定信念。生态文明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也必须向低碳、生态、绿色、环保方向迈进。国家生态战略为区域发展开启指路明灯,也为区域发展提出更高更新要求。本次讲坛围绕区域景观系统展开讨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为中国的区域发展理清思路,共促发展。

(王一兰、刘玉霞、遆羽静、张博雅、孔洞一、曹娟、彭腾、张倩玉、刘心玥、兰悦、马亚男、周敏、贾绿媛、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研究生会/采编,熊韬维、罗雅丹、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研究生会/摄影)

2018“北京绿廊2020:胡同微更新——里外计划”主题展览圆满举办

由北京广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办,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美丽中国人居生态环境研究院承办的“北京绿廊2020:胡同微更新——里外计划”展览于2018年9月23日—2018年10月7日在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三井胡同21号、茶儿胡同12号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北京市西城区产业发展促进局、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中共北京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工委、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和《风景园林》杂志社共同支持。

本展览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团队在风景园林视角下,结合多学科力量对胡同社区的院落空间(里)和街道空间(外)展开的综合性调查研究。外——胡同街道空间:胡同街道空间微更新研究放眼大栅栏城区,以生态、传统和以人为本为原则,涵盖胡同印象、胡同里的自行车、自发性胡同更新行为、胡同居民日常行为活动、胡同绿色更新及胡同垃圾回收6个方面,并产生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调研成果和各具特色的设计方案。里——胡同院落更新:茶儿胡同12号院将作为大栅栏街区胡同院落绿色微更新的催化剂,以设计周为契机,设立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级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初步建设胡同绿色微更新示范基地。通过对院落不同空间的利用,向公众展示社区农业、家庭园艺、胡同花境、墙面挂绿、廊架悬绿等多种绿色微更新技术与方法,长期开展一系列与绿色微更新相关的研究、实践、展览和社会服务活动。

9月23日傍晚,展览迎来了来自中国、荷兰、英国、美国、德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风景园林界的3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的集体造访。专家学者对展览表达了极大的兴趣和高度的赞赏,并积极参与到展览互动中。

开幕式

9月25日上午,“北京绿廊2020”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三井胡同21号举行,由包括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张力副主任等主管主办机构的嘉宾、相关媒体以及社会各界朋友组成的数十位嘉宾共同出席了本次开幕式,并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刘志成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王向荣院长首先对主题展览背景和内容进行介绍,北京广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徐正榕董事长,北京市规划国土委西城分局倪锋局长,北京市科委文化科技发展处黄洪良调研员,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刘尧副书记分别为开幕式致辞,表达了对本次活动顺利进行的期待以及对园林学院师生的教学实践成果的高度肯定。

随后,刘志成教授对“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级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栅栏胡同绿色微更新示范基地”进行简要介绍,并邀请王向荣院长,刘尧副书记、倪锋局长、徐正榕董事长及北京京林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周浩经理等共同揭牌。

接下来的新书发布会上,林箐教授对新书《北京海淀十字绿廊构建规划与设计研究》和《北京三山五园地区绿道规划与设计研究》进行了简单介绍,表达了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和编书团队的感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欧阳东副社长也为新书致辞,并代表出版社向北京林业大学教师代表赠书。

开幕式最后,2018年度“京林杯”学生课程竞赛颁奖仪式举行,颁发设计组及规划组的7个奖项。林箐教授、周浩经理、北京市科委黄洪良先生、刘尧副书记分别为设计组获奖同学颁奖,刘志成教授为规划组获奖同学颁奖。

主题论坛

9月26日下午,“北京绿廊2020——融合自然的城市更新与共享”主题论坛在三井胡同21号成功举办。论坛当天汇集了众多业界知名人士、学者以及参加论坛的观众及学生。本次论坛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吴丹子老师主持。本次主题论坛联合策展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林箐教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赵幸先后进行开幕式致辞。

本次论坛的演讲嘉宾包括: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郑曦教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张尔薇,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设计总监孙力扬,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社区规划师、史家胡同博物馆运营负责人、“四名”汇智计划理事会副秘书长王虹光,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注册建筑师、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博士李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院总规划师兼创研中心主任盛况,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李倞。

最后,论坛主办方——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钱云副教授总结发言,再度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和“北京绿廊2020”系列活动的初衷,感谢所有到场嘉宾和观众,阐述了对学科未来建设的思考。

主题论坛圆满落幕,学术氛围十分浓厚,会场气氛活跃。本次论坛将2018“北京绿廊2020”系列活动推向了最高潮。

《风景园林》主题展览

作为一本围绕设计且设计感十足的专业期刊,《风景园林》一直在寻找和北京国际设计周亲密结合的机会。2017年,《风景园林》有幸成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支持媒体,2018年,本刊真切地走进设计周,和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共同开辟一个展场,举办主题为“行走世界,风光无限” 的展览,邀请各界观众们来小房子、见大世界,分享2018年本刊主办的7次多国专业考察之旅中的精彩瞬间。

(王晓春、钱云、刘昱霏/采编)

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集体造访

开幕式与会人员合影

与会嘉宾参观茶儿胡同12号

《风景园林》主题展览

2017年“计成奖”一等奖:悦来新城会展公园二期景观设计工程

1 项目概况

悦来新城是重庆市两江新区城市建设的核心版块,位于两江新区西部片区中心位置,是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首批试点,在海绵城市建设上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悦来新城呈现典型的山地丘陵特征,区域内降雨雨型特点为雨峰靠前,雨型急促,降雨历时短,短时形成暴雨或强降雨。地形高差大,地面径流流速快,汇流时间短,一旦发生超标降雨,极易发生内涝。会展公园位于悦来新城国博片区中部,基址土层薄,高程复杂。平均高差约40~50m。现状坡度大,大部分区域坡度在9%~20%之间,因而对构建海绵体系的需求更为迫切。

2 设计依据和目标

项目以《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达到满足海绵城市上位规划的指标要求,构建能够组织场地周边和公园内部的雨水径流走向,实现雨水削峰、污染物削减及资源化利用,达到减少雨水资源流失、控制水体污染和缓解周边区域排水压力的建设目标。

项目在公园主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实物展示、科普介绍等方式,全面展示园区雨水利用的各类相关技术和设施,达到改善片区生态环境,发挥公园科普阵地的功能目标。

3 设计思路与策略

3.1 设计思路

1)因地制宜地采用经济合理的雨水回用方式。

悦来新城会展公园位于高回填区,其坡度大、雨水流速快,因而海绵城市建设在保证公园自身结构安全前提下,以减缓雨水流速和净化初期雨水为主要目标。雨水回用方面,由于重庆地区实际上并不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因而选择尽可能经济合理的回用方式和回用比率,力求以最小的资金投入取得最佳的建设结果。

2)海绵设施的建设与生态、景观功能需求相结合。

本项目的海绵设施的建设建设与生态、景观功能需求充分结合,在提升生态效益的同时,保证公园游憩观赏等基本功能的实现,形成具有生命力的城市水生态系统。

3.2 设计策略

1)合理确定公园积蓄容积。

从区位上来看,会展公园四周为市政道路和开发用地,硬地面积较大,片区雨水消纳压力大,但项目组在构建公园海绵体系的过程中,并没有简单的将会展公园作为片区的雨水收集绿地来设计,而是通过对公园需水量的分析计算最佳雨水收集效率,再确定公园的雨水积蓄容积,从而确保公园收集的外来雨水不会影响公园游憩等基本功能的实现,并严格控制外来雨水的来源,杜绝污染严重的雨水进入公园,影响园内植物的正常生长。

2)顺应公园地形地势,构建雨水收集回用体系。

顺应地势总体特征分段调蓄雨水

公园地势总体呈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步提升特征。依据公园场地走向与现状,项目根据整体指标控制要求对公园下垫面及径流特征进行模型模拟,提出分段调蓄策略。公园南北两个片区分别利用地势较低的场地、水塘形成公园雨洪调蓄的主要区域,结合道路和场地坡度确定主要径流方向,采用“雨水景观塘+集水模块”集成的模式,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实现雨水的滞蓄、净化和回用。

遵循高收低用原则构建雨水回用体系

雨水回用区域覆盖全园,划分为3个泵区,建成后其雨水资源利用率达21.5%。雨水回用体系首先遵循高收低用的原则,管网铺设依托地形走势,充分节约能源;其次收集的雨水经过水泵提升,进入埋地一体式处理设备经紫外线消毒、沙缸过滤;最终回用于公园相应片区的绿化浇灌及道路浇洒。

总平面图

利用现状地形特征构建阶梯式“拦水”海绵体

公园整体海绵系统利用现状地形特征,依山就势形成阶梯式“拦水“海绵体。

3.3 海绵设施布局与公园景观有机融合

公园海绵设施的布置也充分考虑了和园区景观的融合,在提升了生态效益的同时,保证公园游憩观赏等基本功能的实现,形成“山顶生态塘—生态草沟—雨水塘”有机结合的水生态系统。

与园路结合的生态草沟

雨水花园

北区雨水塘

与花海结合的生态草沟

猜你喜欢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雨水
欢迎订阅2023年《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总目次
农事 雨水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农事 雨水
How to Understand the Story of an Hour Using Id, Ego and Superego
Pilot Study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eness and Prosodic Features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