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2018-12-05马存琛陆明华曾云英梁海英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21期
关键词:园林施工教学模式施工

马存琛 陆明华 万 强 曾云英 梁海英

1.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7

2.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1100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实践教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模式的好坏对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影响[1]。项目化教学将专业课程按照工作中的岗位要求划分成若干个学习领域,再将学习领域转换成若干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可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的模块式教学[2]。对于每个学习情境的考核是以完成一个项目或技能作业结束考核的,整门课程以形成性考核或者“形成性考核+理论考试”的模式考核。

高职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开设于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城市园林专业第五学期,即大三上学期,该课程结束后学生就要面临毕业设计(论文)和顶岗实习,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该课程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对接紧密,学好该课程的内容尤其是实践项目的内容对学生快速融入企业的工作氛围,跟上实际的工作节奏帮助很大。该课程内容同时也是“国家注册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的考试科目之一,学好该课程有助于学生工作后顺利通过考试,取得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管理一个完整的园林施工项目的能力。

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高职教育模式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以课本文字和教师语言为课程内容载体,由教师系统地介绍知识理论体系,配合举案例、做习题巩固知识,教师事倍功半、学生理解吃力、学习效果不佳、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屡屡显现。当前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高职课改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就是改变当前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现状。

2 课程教学实践

本研究以项目化教学改革新模式为基础,引入一个实际施工项目作为案例,系统研究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案,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并按照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

总的综合教学模块为招商银行南京分行招银大厦室外景观工程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其中涵盖投标文件的编制、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工期规划和控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管理、安全管理、资料管理9个教学子模块(见表1)。

表1 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内容设计

表1(续)

2.1 教学理念重塑

项目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开放性以及实践性的特点,比单纯的理论教学难度更大[1]。

一是要求专业课教师树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理念,针对高职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转变培养知识型、研究型人才为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变灌输式、填鸭式为交流式、探究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二是要求教师转换教学中的角色,变传教者角色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角色,放低身段、平视学生,易于被学生接受,从而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是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经常到施工企业相关岗位挂职锻炼,参与企业一线的实际工作,掌握施工企业的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课堂上予以教学。

2.2 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组织教学

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目标定位于使学生获得从事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所需的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团结协作、自主学习、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为顶岗实习和未来就业奠定基础[3]。

通过行业和企业调研得知,该课程未来对接施工员、资料员、安全员、质检员等施工管理岗位,通过对这些岗位群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选择、重构、序化教学内容,形成课程立体化学习情境[4]。教学内容涵盖9个教学子模块,完成了这9个子模块就完成了一个总的综合教学模块,即完成了整门课程的学习。

2.3 实践教学条件优化

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每个教学模块都能有实践的环节,方能保证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养成职业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条件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显得特别重要,高职院校应当拥有完善、通畅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首先,改善校内园林实训基地条件,及时更新实训设备,使实训环境接近职业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资源,将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今年我校采购了一套博耐飞特园林园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软件,该软件的园林施工模拟实训部分将园林施工过程通过3D可视化的模式按照施工工艺和施工顺序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深入地理解施工工艺,有利于开展教学子模块四施工组织设计,便于学生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其次,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与当地一流园林企业深入合作,搭建企业员工培训和学生实习的双向平台,企业员工可以到学校学习和培训,增强理论和研发能力,学生可以进入工地参观学习,增强知识的应用和理解,同时邀请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来到课堂指导学生实践,实现校企共赢。

2.4 课程管理和评价方式创新

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是以项目为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有时需把课堂搬到施工现场,因此评价方式必须重新构建,变单一课堂考试为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引导教师和学生按照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重视过程性评价,评价形式多样化[1]。

该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和期终考核结合的成绩评价方式,以项目考核成绩、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计算,其中项目考核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10%,项目考核成绩为9个子模块成绩的平均值,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内容包含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计算题,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提问,这种考核方式更强调过程性的项目考核的比重。

3 课程教学改革的预期效果

3.1 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教师是实施课程实施的主体,以能力为本位,要求教师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5]。通过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参与实际项目的施工管理,学生进入实际施工现场深入学习,课程团队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执教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达成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目标。通过学生评教系统反馈的信息来看,2014级、2015级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教分数分别为93.7%和97.2%,比未开展项目化改革之前的88.5%有明显提高。

3.2 学生综合管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增强

学生毕业后走向施工岗位需要具备综合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包括施工技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为工人指导示范能力、主动学习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创新发展能力等。由于课程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学生必须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学习才能完成子项目的任务,从而完成整门课程的学习,因此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综合管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3.3 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参与相关工作

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需满足行业技能的需要,职业技能的高低要求唯一标准是能在园林公司实行“零距离”就业[5],通过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与较强的施工管理能力,毕业后能够直接承担园林行业中的施工员、资料员、安全员等岗位的工作。2015级学生目前有约七成同学在园林企业顶岗实习,用人单位普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衔接度比较满意,表示在就业岗位上能够直接参与构成相对简单的中小型项目,企业导师较往年更为省力。

猜你喜欢

园林施工教学模式施工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风景园林施工中的植物选择和配置探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关于现代园林施工管理的探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节能型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初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