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系基层心交融 唱出民族情怀歌

2018-12-05自治区民委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旗梅园实用技术

梅园雪是通辽市科左中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情系当地各族群众,努力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为科左中旗和谐稳定、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作出了贡献。

严以律己 做百姓信赖好党员

一直以来,梅园雪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严守中央八项规定,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忠实履行岗位职责,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她认真学习和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将其转化为做好民族工作的动力源泉和生动实践,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凝聚起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不断推动创新发展、持续发展和领先发展。她充分发挥“火车头”和“领头雁”作用,积极带领各族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参与主持的各类农业工程项目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创先争优、精准扶贫等活动中,她充分把握领导干部下乡驻嘎查村蹲点及个人经常下乡工作的有利时机,深入田间地头及农户,面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大力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及农作物良种补贴等各项支农惠民政策,同时积极引导党员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丰富多样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志愿活动,把民族团结落实到基层群众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把党的惠民政策、科学致富知识传授给农牧民,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立足本职 做百姓爱戴好模范

作为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在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梅园雪始终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将加强民族团结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时时刻刻强调民族团结,事事处处发扬民族团结精神,在单位营造了互学互助的良好工作氛围。她对同事政治上尊重、工作上关心、生活上关照,发挥好他们咨政建言、协调关系、引导群众、化解矛盾的作用,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梅园雪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没有节假日。下乡工作时,她总是精神饱满,对发现的问题能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则将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记入个人工作手册,及时向领导汇报,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但一进家门,困倦总是伴随着她,让她来不及和丈夫、儿子说说话就进入梦乡。她的丈夫、儿子也深深地理解她,家务事根本不用她操心,非常支持她的工作。

率先垂范 做百姓喜爱服务员

梅园雪不仅是十九大代表,更是带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开展工作、带动农民发家致富的领路人。“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她致力于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让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在农业战线工作了20多年的梅园雪深刻感受到科技致富的重要性,始终把农业科技培训作为农业工作的“牛鼻子”紧紧抓在手上。每年春、冬两季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培训和农业科技大集活动,让农民群众变“冬闲”为“冬忙”。她还带头登台授课,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农民群众各种科技致富知识,并将自己撰写的诸多农业实用技术材料印发给他们,被农民视为“致富真经”。为切实抓好科技兴农工作,使科技成果惠及更多农民。梅园雪坚持身体力行,身先士卒,每年平均下乡230天以上,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作日都深入到农村,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入户”工作,将农业科技服务送到农民家中。28年来,她累计举办各类科技讲座500多场次,足迹遍布全旗500多个嘎查村,培养科技示范户 1000余个,农民技术员2500 余人。

创新务实 做百姓敬佩实干家

说千道万不如实干。一直以来,梅园雪始终把真抓实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注重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自2001年任职以来,她先后参与了国家粮油棉糖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农村能源沼气建设项目、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等近30项农业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研究工作,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这些农业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研究项目中,国家级项目10个,区市级项目10余个。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全旗在农业生产中长期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梅园雪带头推广的10余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应用面积达4972.22万亩,其中测土配方技术2070万亩,使用配方肥1035万亩,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面积1011.81万亩,玉米“一增四改”技术、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等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面积855.41万亩,为科左中旗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玉米产量实现十二连增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全旗农业均衡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

如今,身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的梅园雪,仍然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她会继续带领基层三农工作队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丽蓝图而奋斗。

猜你喜欢

中旗梅园实用技术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梅园春色渐显
《汽车实用技术》杂志
《汽车实用技术》杂志
《汽车实用技术》杂志
卜算子·游武汉东湖梅园
远方
转变形式让党课“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