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8—2017年广西蚕桑科技成果的统计与分析

2018-12-05

中国蚕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蚕桑科技成果

蒋 璇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南宁 530007)

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中把科技成果的含义界定为“对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实验、研究试制或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的结果”[1-2]。通过利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一个地区的一个行业在不同时段的科技成果数量、科技成果水平、完成单位性质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较全面地了解该行业的科研发展态势和特点[3-5]。在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和东部蚕桑茧丝绸产业链转移等因素的推动下,蚕桑产业已发展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兴农业优势产业。为做大做强广西蚕桑产业,各有关单位和相关企业致力于蚕桑品种、蚕桑种养技术、茧丝加工工艺等科技创新,广西蚕桑产业迅猛发展,桑园面积连续12年位居全国首位,蚕茧产量连续13年稳居全国第1,生丝产量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1,广西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蚕茧生产和茧丝加工基地。近年来,广西加强蚕桑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科技成果数量逐年增加。本文整合广西科技信息网(http://www.gxst.gov.cn)和中国科技项目创新成果鉴定意见数据库(知网版)(http://www.cnki.net)中的数据对2008—2017年广西蚕桑科技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从成果的数量、任务来源、完成单位、水平、类型等方面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旨在了解广西蚕桑产业近10年的科技成果概况,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广西蚕桑科技发展与科技成果转化。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广西科技信息网和中国科技项目创新成果鉴定意见数据库(知网版)。广西科技信息网是广西科技厅官网,广西所有科技成果登记后都会在该网站成果公告板块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成果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员、任务来源、登记日期和成果简介。中国科技项目创新成果鉴定意见数据库(知网版)主要收录正式登记的中国科技成果,每条成果信息包含成果名称、成果分类、成果水平、评价方式等。

1.2 数据分析方法

以2008—2017年为时间界限,逐条整理广西科技信息网成果公告版块中与蚕桑相关的科技成果,将检索到的成果的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任务来源等数据录入EXCEL 2010,再将中国科技项目创新成果鉴定意见数据库(知网版)中相应成果的成果分类和成果水平录入EXCEL 2010。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系统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科技成果数量分析

以成果登记日期为准,广西在2008—2017年10年间登记的蚕桑科技成果总数为178项。如图1所示,2008—2012年成果登记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3年和2014年有所回落,2015年起呈快速增长态势。据我们调查,2015—2017年科技成果登记数的大幅增长与以下2点有直接联系。一是2015年新修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实施细则》对准予登记的科技成果类别进行了规范及拓宽,简化了科技成果登记办理材料,同时将科技成果登记时限从取得资格后1个月内放宽到6个月至1年[6]。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广西科技成果转化,做好因2015年暂停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衔接工作,广西科技厅于2016年和2017年2次延长科技成果登记时限,对2011年1月1日起获得的科技成果,如没有及时进行登记的,都可以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登记。

图1 2008—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蚕桑科技成果数量

2.2 科技成果任务来源分析

广西近10年登记的178项蚕桑科技成果按其任务来源进行分类,分别为国家攻关计划项目4项,占2.25%;地方计划项目131项,占73.59%,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项目87项,占48.88%,其他区直属单位项目5项,占2.81%,各市科学技术局项目39项,占21.90%;部门计划项目9项,占5.06%;计划外(自选)项目28项,占15.73%;横向委托项目1项,占0.56%;其他项目5项,占2.81%(表1)。数据显示,科技成果任务来源以各级财政支持的计划项目为主,其中地方计划项目所占比率高达73.59%,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以及各市科学技术局成为广西蚕桑科技成果的主要来源,说明广西各级科学技术厅(局)的科技计划管理及实施对广西蚕桑科技事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广西蚕桑科技成果的产生。

表12008—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蚕桑科技成果任务来源构成

任务来源数量/项所占比率/%国家攻关计划42.25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8748.88其他区直属单位52.81各市科学技术局3921.90部门计划95.06计划外(自选)2815.73横向委托10.56其他52.81

2.3 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分析

在广西近10年登记的蚕桑科技成果中,按第一完成单位属性分,广西各级蚕业推广机构所占比率最大,共67项,占37.64%,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63项;科研院所次之,共45项,占25.28%;企业所占比率位列第3,共37项,占20.79%;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其他单位所占比率位列第4,共19项,占10.67%;大专院校所占比率位列第5,共10项,占5.62%。所有项目中有企业参与完成的成果总数为56项,占31.46%(图2)。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及科研院所在广西蚕桑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的项目产出率和参与率差强人意,市县各级蚕业推广单位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待加强。

2.4 科技成果水平分析

2015年1月6日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暂停科技成果鉴定申请的审批以及科技成果鉴定意见的审核。2015年6月2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将科技成果鉴定审批工作不再纳入行政审批事项。因此,本文仅对2008—2014年7年间的科技成果水平进行分析。2008—2014年成果总数为71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的有3项,占4.22%;达到国内领先的有27项,占38.03%;达到国内先进的有28项,占39.44%;国内一般的有5项,占7.04%;未评价的有8项,占11.27%(图3)。从图3可以看出,科技成果水平大部分处于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说明广西蚕桑产业科技水平在日渐上升,但作为蚕桑第一大省(区),蚕桑科技成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图3 2008—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蚕桑科技成果水平

2.5 科技成果类型分析

广西科技成果登记中将科技成果分为3类,即基础理论研究类、应用技术研究类、软科学研究类。基础理论研究是指在增加科技知识和发现新的探索领域的创造性活动。应用技术研究是把基础理论发展到应用形式,它主要是运用基础研究成果(主要是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探索开辟应用的新途径,它着重解决了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办法。软科学研究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活动,是借助于软科学学科体系互相关联、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所融合而成的综合性知识形态[7]。广西近10年的178项蚕桑科技成果中,应用技术研究类177项,基础理论研究类仅1项。

3 总结与建议

从本文分析的2008—2017年广西蚕桑科技成果概况可知,10年内广西共登记178项蚕桑科技成果,其中地方计划项目是广西蚕桑科技成果的主要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与各科研院所为广西蚕桑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占60.67%;2008—2014年广西蚕桑科技成果水平大部分处于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占77.47%;2008—2017年广西蚕桑科技成果类型几乎全部是应用技术研究类。通过分析,广西蚕桑科技创新情况总体较好,但应加强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3.1 加强自选项目的研究力度

地方计划项目是广西蚕桑科技成果的主要来源,所占比率高达73.59%;部门计划项目和自选项目仅占20.79%。地方计划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广西蚕桑科技成果的产生,但科学技术厅(局)的科技计划项目不可能考虑到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对于科技事业发展来说更重要的是起引导作用。各蚕业推广机构、科研院所、企业及其他单位除了完成国家攻关计划项目和地方计划项目外,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部门计划项目以及自选项目的研究,提高蚕桑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速蚕桑科技成果转化,切实把蚕桑产业的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

3.2 加强与企业的项目合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我国创新驱动战略下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占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广西近10年的178项蚕桑科技成果中有企业参与完成的成果总数为56项,占31.46%,与主导地位相距甚远。在科技成果的研发中,各蚕业推广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蚕桑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进一步使科技创新助力广西蚕桑产业的发展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多单位、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果,并形成多出成果、出大成果的发展趋势。

3.3 加强基础理论和软科学的研究

基础理论和软科学成果在广西近10年蚕桑科技成果中只有1项,形势不容乐观。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探索自然和社会的本质特征及其运动规律或要获得所探索领域内的新发现,其成果主要是某种科学发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一般会对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长期产生影响;软科学成果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复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特别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及自然界协调发展的问题[7]。在蚕桑基础理论研究上,广西应加大科研投入,重视培养科研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以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广西蚕桑品种的饲养规律等。在软科学研究上,广西应加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广西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特别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及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形成研究报告、战略与对策分析、政策与规划建议等助力广西蚕桑产业继续做大做强。

3.4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现阶段广西蚕桑产业的生产条件和技术装备较为落后,机械化程度偏低,生产管理较为粗放,劳动生产率较低;茧丝绸加工仍以缫丝为主,织绸刚刚起步、制衣几乎为空白;蚕桑资源整体利用率低,附加价值和潜在效益没能得到有效发挥。这些发展瓶颈都亟需科技创新来突破。广西应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浙江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开设蚕桑专业的高等院校的学习与交流,加强与江浙一带蚕桑传统强省的蚕桑科研院所、丝绸加工企业,以及印度、泰国等蚕桑发展迅速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求培养和引进技术人才,了解学习先进的理念,加强技术研发,以及邀请强企到广西考察设厂等,进而提升广西种桑养蚕的效率效益,建立茧丝绸加工厂,充分利用桑叶、桑枝、蚕沙、蚕蛹等蚕桑资源。

3.5 加强科技成果管理

科学技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不容置疑,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与综合国力息息相关。实现科技成果价值最大化需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但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2018年2月在《经济日报》中提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率为60%至70%左右;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16年我国为56%,与发达国家的70%左右相比差距较大”[8]。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研究成果往往与现实生产中需要的技术不甚匹配有关。科技成果管理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部份,也是决定科技成果是否适应市场需要的重要环节[9]。广西应加强对已有科技成果的管理,建立科技信息平台等为科技成果的推广服务,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铺路搭桥。

猜你喜欢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桑科技成果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中指办领导听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工作汇报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视察工作